云肩是汉民族的一种装饰于肩部的传统服饰品,曾经也是古代重要的服饰。隋唐五代至元代的异族服饰或敦煌壁画中的贵族妇女,明清被汉族女性搭配在服饰中,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它的制作工艺精良且繁复,尤其是各种刺绣技法与裁剪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云肩以绚丽多彩的纹样图案、复杂多变的形制造型、巧夺天工的工艺技巧以及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无不彰显着其独特的魅力与艺术造诣,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独到的审美,展现出中华民族多样性的文化之美。 元朝云肩为宫廷舞女乐妓节日时穿用,男性穿戴云肩或云肩纹样袍服也较为普遍。明朝云肩继续作为朝廷命妇礼服,其上常装饰金珠翡翠、玉坠等贵重配饰,以彰显朝廷命妇的尊贵身份。明清时期的云肩,不断地发展宽松服饰的制度,其装饰意义大于了实用功能,结合本土特色,将云肩的运用在民间逐渐广泛。清末由于盛行精致华丽的风气,渐渐从日常服饰中减少,仅适用于达官贵族,尽显奢华,后来的云肩不仅可以作为节庆宴宾场合的礼仪服饰,还可以用来装饰女子的婚嫁,以表示正式和隆重。民初云肩的发展至此,其功能除作为服饰的配饰穿着外,也具有重要的生活实用性,主要用于保护衣领不沾脏污。 民国之后云肩渐渐消逝,转变为传统戏曲及婚庆时的女性服饰。从最初的披肩形式,盛行于明清时期,成为女子的嫁妆,在服装历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和艺术价值。云肩作为一种服饰配饰,通常穿戴在肩颈上,披在肩上绕颈部一周的方形或圆形衣饰。云肩体现了“云肩必有饰,有饰必有纹,有纹必吉祥”的装饰特点,其结合纹样与形制,注重装饰的吉祥寓意。 云肩在配色方面受到了我国传统“五行五色”学说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白,青,黑,红,黄这五种颜色。红色是五色中的正色,因此云肩大多用红和绿来点缀。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红色象征血液,寓意亲切吉祥;绿色象征生命,寓意生命永恒;黄色象征王气,寓意权贵;黑色象征乾坤,寓意庄重大方。大多数云肩以这五种颜色为主,其余颜色为辅,用色多样大胆,冷暖搭配,富有强烈的视觉体验,并通过颜色的明度,纯度的变化来展现云肩的层次感。 云肩的图案受到民族心理、民俗习惯等影响,常用同音字词或谐音字词来表达对爱情、多子多福等美好愿望。图案绣上蝙蝠,取谐音“福”,以“元宝”“钱币”等标记和符号,来表达对财富、富贵的追求。在云肩刺绣民族图腾,其目的在于崇拜神灵、祈福避灾、纳福求祥。 云肩常见的形制有四合如意式,柳叶式,花瓣式层叠式,连缀式,混搭式等多种。在制作工艺上,大多采用刺绣工艺,或者点缀珠宝。在造型上,四合如意形云肩定为官服式样,广泛应用“如意形”形态云头前后对合而成,象征“称心如意”“吉祥安康” 的寓意,且还因“生”与“身”谐音,所以将云肩披在身上,蕴含着“一身如意”,即“一生如意”的内涵暗喻;柳叶式云肩造型由8条、16条、18条等数量不等的柳叶形作放射状构成,象征春色满园,生命常青,最多的达66条,取“六六大顺”的圆满之意,是借艺术符号、用数字喻意的典型之作。器物中多有云肩的装饰。很多古代青花、粉彩、古彩瓷器中包括一些瓶、罐、坛、尊等器物,多有如意云肩的装饰,据沈从文先生考证,瓷器上的云肩纹即来源于云肩服饰。<br><br> 云肩是汉民族的一种装饰于肩部的传统服饰品,曾经也是古代重要的服饰。隋唐五代至元代的异族服饰或敦煌壁画中的贵族妇女,明清被汉族女性搭配在服饰中,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它的制作工艺精良且繁复,尤其是各种刺绣技法与裁剪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云肩以绚丽多彩的纹样图案、复杂多变的形制造型、巧夺天工的工艺技巧以及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无不彰显着其独特的魅力与艺术造诣,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独到的审美,展现出中华民族多样性的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