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山

我的绿草地

<p class="ql-block">  传说世人与僧人有一段口舌之争。世人指责:天下名山僧占尽。僧人反驳:天下名山因僧名!不管这段嘴官司的是非如何,九华山确是一座因僧而名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九华山在皖南青阳县境(青阳是池州地区的一个县),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被认定是四大菩萨之一地藏菩萨的修行地。地藏菩萨被人们认为是许愿、应愿最灵,因此到九华山的游人中香客居多。我们到九华山,导游的小姑娘先问我们是进香拜佛的还是游山的。她说,游山三五个小时就能看完山上的景点,进香拜佛三五天也难拜遍山上的寺院。</p><p class="ql-block"> 九华山佛寺众多。早在东晋年间(401年),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建、扩建,形成“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庙宇遍布全山,据说兴盛时期多达几百座,僧众四五千人。现在保存完整的寺庙有五六十座(也有说八九十座的),僧尼三百余人。当在山顶环视周围时,能看到很多若隐若现的寺庙镶嵌在苍松翠竹之中。当俯视群山环绕中的九华街时,还可以看到寺庙和民居混建在一起,虽然都是黑色的屋顶,但其中黄色墙体的是寺庙,白色墙体的是民居,倒也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以“香火甲天下”的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在这里,大部分游客除了观景,就是来点柱香还个愿的。这里的香火之旺盛确实名不虚传,我登山的那天是周五的白天,据说是游人较少的时刻,但是满山望去,仍然香火缭绕,长盛不衰。尤其在化城寺——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九华山的开山祖寺;百岁宫——建在悬崖上的殿堂,里面具有端坐莲台之上的无瑕和尚的装金肉身;月身宝殿——地藏菩萨肉身所在处(地藏肉身为重中之重的重点文物,极少有人有资格观赏);地藏禅寺——佛教徒来九华朝拜地藏“圣迹”的“中天世界”这些地方,香火更是非同一般。只记得在地藏藏身的月身宝殿里,进去的朝拜者虽然不能看到地藏金身,但都手持香火,在里面缓步环绕三周,嘴里不断地嘟囔着什么,或许都在许愿或还愿吧。里面地方虽然不大,但是环绕三周还是颇费一番功夫的,因为香火要一点一点的燃烧,脚步要一步比一步放缓,这样的祈祷才能更加虔诚。</p><p class="ql-block"> 山上的老百姓在每一处寺庙前都摆有香火摊,造型各异的香束少则十几元、几十元一把,多则上百元、上千元一束。山上的导游没有基本工资,完全靠香火提成获取收入,每月也能收入二三千元不等。游客根本不用劝说,自觉自愿且毫不吝啬地掏着大把的银子购买香火,好一派豪华的盛事景象和兴旺的香火经济。但是这种香火缭绕的盛景也不免让人产生了疑惑:佛祖传播佛理的本意是要人们破痴、破贪,并且以身作则地放弃了自己传国王子的地位和万贯家财,通过身体力行来说明散尽财产、追求真理的决心,可九华山的寺院,造就了一个聚钱敛财的香火经济,这不是与佛祖的愿望背道而驰了吗?</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烧香磕头的习惯,在这里多少有一些另类。但是为了不影响小导游的收入,我自觉自愿地拿出几十元钱作为小费犒劳了小导游一下,因为小导游尽管没有得到我们的香火钱,但她仍能兢兢业业地带着我们去观赏九华山的主要景点,在跑了很多寺庙以后,还抽出时间带我们浏览了闵园生态园,让我们好生领略了一番九华山寺庙之外的竹海、松林、溪水,呼吸了一口远离香火的清新空气,享受了一下被群山环抱着的美好感觉。</p><p class="ql-block"> 我们开车下山时已近傍晚(也就是快到周末的晚上了)。在下山的弯曲山道上,一副奇景让我们震撼了:接连不断的车辆就像事先约好的一样呼呼地在我们下山时上山了,旅游车、小汽车,一辆接一辆匆匆从我们身边擦过。小导游告诉我们,这些车辆都是到九华山度周末的。明天的九华山将比今天更拥挤,明天的香火将比今天更旺盛,明天的朝拜者将比今天更虔诚!从车牌上看,这些车大部分是江苏、上海、安徽的,也有湖北、江西和其他省份的。人们不远百里、千里地赶来,就是为了实现那个多少有些虚无缥缈的愿望,这种对信仰的追求真是让人感慨!共产主义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信仰,老一代的革命者也正是靠着这种信仰才建立了一个新国家。</p> <p class="ql-block">  九华山之行,让人体会最深的是看到了现今的人们对信仰的渴求。在地藏菩萨的月身宝殿下,我们看到的信徒一步一叩地跪拜前行,感极而泣的泪水滴洒在上山的石级上,这是一幅多么让人感动而又沉重的画面!现今的人们多么需要心理的寄慰,多么需要真切的信仰,我们的社会,现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并不轻松的话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