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凝视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的佛教造像,是古代能工巧匠留给后世的文明瑰宝。佛兴佛灭,均与政治相纠缠。佛教东传,寺僧兴旺,过多占有土地人口,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听从宰相崔浩建议,灭佛兴道,杀僧毁寺,北魏境内佛教一时式微。此后,继位的北魏文成帝拓跋濬为巩固皇权下诏复兴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在大同西郊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凿山造像,开窟五所,“雕饰奇伟,冠于一时”。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造像最高达17米,最小仅2厘米。包括昙曜五窟(拓跋珪等五帝像)在内的早期石窟开凿,正是北魏最兴盛时期,鲜卑拓跋雄踞北方,睥睨天下,造像风格劲健、雄浑、厚重、质朴,体现出一个强大民族的内在精神和审美情趣。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这些糅合了中西文化的精美造像仍在平静地凝视世间,而每一个前往亲眼目睹这些非凡造像的人无不感到内心的震撼;深深的窟龛中,仿佛能听见历史的悠扬之声。</p> <p class="ql-block">在石窟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尊昙曜的塑像。据大同的同学说,这尊像是依耿彦波为型所造,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百度耿市长的资料,竟有几分相似,消瘦的身形,清癯的面容,目光深邃望着远方。我想,年代远久的昙曜和尚应该没有留下画像资料,大同市民感念耿市长的好,借昙曜塑像纪念他,也是可以理解的。</p> 华严之美 <p class="ql-block"><b>华严之美</b>。一以慈悲之华,结庄严之果。华严寺位于古城西南隅,始建于辽代,坐西朝东,历代有重整修补。2008年,耿彦波主政的大同市政府启动名城复兴工程,依据寺内“金碑”记载,根据梁思成当年所绘图纸,提出整旧如旧的思路,投巨资对华严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整修,恢复了辽金时期大华严寺的鼎盛格局。华严寺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规模宏大,殿宇巍峨,气势雄浑,古朴庄严,极具名刹风采。寺前广场十分宽阔,仿古建筑环绕其间。寺前大殿挂着时任市长耿彦波撰词、美术家韩美林书写的对联:“世事熙熙从来富贵无了局到此说了就了,人生攘攘自古名利难放下如斯当放便放”,耿彦波还有一副对联:“人生百年如朝露活在当下,世间万象皆浮云乐住心中”。耿彦波撰联颇显大乘境界。华严寺大雄宝殿与薄伽藏殿为全寺的精华所在,也是仅存的辽金遗构,佛殿的塑像(明代),天花顶、壁画(清代)精美绝伦,大雄宝殿正脊上的琉璃鸱吻(高4.5米,由8块琉璃构件组成,北边是金代原物,南边是明朝补制的)是我国现存古建筑最大的一对鸱吻。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塔底100吨纯铜打造的千佛地宫独具特色,全国唯一</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简介</p> <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p> <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p> <p class="ql-block">从华严寺出来后到大同博物馆参观,人潮如涌。这家市一级的博物馆具有很高的水准,展品丰富,集中反映了大同历史变迁,馆藏的鸱吻为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的原件。之后,到古城东城墙带状公园里的一座院子参观梁思成纪念馆。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在上世纪30年代先后四次来大同进行古建筑调查,为大同留下了珍贵的测绘手稿。今天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有赖于这些翔实的文字和图录,“一轴双城”的城市发展理念正是受到“梁陈方案”的启迪。(资料:1950年2月,梁思成和我国城规专家陈占祥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它的内容,不是梁思成反对拆城墙那么狭义,也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北京古城的完整留存。“梁陈方案”所包含的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它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书)梁思成纪念馆用大量的文字、图片和书籍及影像资料详细介绍了梁思成生平,来这里参观的人都能感受到梁思成、林徽因为中国古建筑保护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和人格魅力。</p> <p class="ql-block">大同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纪念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