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旅藏日记二</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年参加岳阳县首届教师歌手大赛,抽到的问答题是什么叫阳关三叠。我知道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叫“三叠”是因为同一个曲调要反复叠唱三次,但在答题的时候,却怎么也组织不好语言,答题的分数自然不高,由是,“阳关”这个地名便在脑海陌生却深刻着。车至郑州后,转头西行,过西安直奔阳关了。没有朝雨,渭南的天空在烈日下有些混浊,我的季节与王维的季节不同。车厢里有一个前往西藏的团队,晚上三点多在郑州上的车,所有人精神特好,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基本讲的是方言,叽叽咕咕的听不真切,自然也听不懂。早餐时分,对坐一个七岁光景的小姑娘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小姑娘挺活泼的,不惧生。她边吃泡面边问我,叔叔,你不饿吗?我说,我吃过了。也是吃泡面吗?我说是的。小姑娘笑了笑接着说,她在拉萨读书。我问她是不是拉萨人,她说不是,是河南人。我不便细问,毕竟才认识不到一个小时,可小家伙才不管认识多久,吃完面便要和我做游戏,俨然老熟人样。先是和我玩词语接龙,一会后又玩石头剪刀布,还不过瘾,硬要把她妈妈拉进来玩三人游戏。她妈妈有点推搡,我也略显尴尬。便觉得,大人的世界就是不如小孩子的世界纯净。无端的拒绝小孩子美好的请求我觉得是残忍的,乃至是不道德的,我们腼腆、也很勉强的玩了一局游戏。小姑娘的妈妈是个明白人,为了不让我难为情,把手机给了小姑娘,应许她玩半个小时游戏。手机的魅力是当今公认的,小姑娘拿了手机,便兀自玩起了游戏。</p><p class="ql-block"> 阳关愈来愈近,我是去游览的,而一路有这样一位天使般的小孩陪伴着,自然就没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觉,更别说是离愁与失落了。阳关,一样的地域,让人滋生出不一样的情感,当然主要的是时移世易,还有我与王维之间相距的十万八千里。</p><p class="ql-block"> 西出阳关,生人如故!</p><p class="ql-block"> 7.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