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帆远航去

悠然岁月

<p class="ql-block">  北寺南庵三海观 历史之舟曾扬帆</p><p class="ql-block"> 北田寺、南海庵,中间有个三海观”,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于鱼台县罗屯镇安集、许刘村一带,记录着人们对历史的怀念和敬畏之心,期盼着晨钟暮鼓的再次敲响。</p><p class="ql-block"> 相传罗屯镇西部,北起许刘村南至安集村一带,古时候地势较高,远远望去象一艘船体型状,特别是水灾时,四处汪洋一片,那地势高的一带,犹如一艘永不沉没的航船,地面上的三大建筑,北田寺,南海菴,三海观就像三个矗立的桅帆,高大伟岸,漂浮在水面上。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地域优势,造就了一带文化、经济的繁荣。</p><p class="ql-block">一、北田寺</p><p class="ql-block"> 北田寺始建于唐朝,所在地是今罗屯镇许刘村。据唐碑记载,许刘村古时名为北田庄,居船体地势的北端,在东沟河南岸。在秦朝时,这里是十里一冢,二十里一廓,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是个繁华的码头,过往客商不断,市井繁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田寺占地十二亩,北田寺的建筑及设施,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建于十几余米高的堌堆之上,坐北朝南,拾级而上,有九节石梯,每节六个石阶,寺院墙内分前后两院,院有山门殿,天王殿,正大殿,有钟楼,鼓楼,东西廊坊,焚香炉,非常雄伟壮观。山门殿上刻有“北田寺”,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狰狞,俗称四大金刚。正大殿供奉普世观音,观音菩萨端坐于莲花座上,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神态端庄,心怀慈念,观音两侧为弟子善财与龙女,大慈大悲,有求必应,非常灵验。每逢节日,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成群结队,香雾缭绕。院内钟楼上有一大铁钟,其音浑厚与济宁铁塔寺钟声遥相呼应,暮更敲之,互闻其声。相传每年除夕之夜,僧人撞钟要敲108下,是依照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响108次,人的所有烦恼便可消除。每年除夕之夜,人们总要聆听钟楼中发出的一百零八响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新,祈祷平安。墙外有唐槐一棵,双人合抱勉强围之。高大粗壮,站在清河崖处往罗屯远望,便能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唐槐日久树干中空,这棵巨槐在1957年的洪水中被泡倒了,如今只能回忆和想象它的高大伟岸了。唐槐不远处还有一口水井,井口砌石,传说井中有条白龙,是已故修行方丈常氏的化身,如有其修行老友做客来访,庙主在井边呼声:“常兄,老友见您来了。”须臾,井中沽沽作响,白雾升腾,白龙即会幻化成一白胡老者在殿中恭候。</p><p class="ql-block"> 这神奇千百年古寺,日本侵略军曾在此驻扎,撤退后,神像被推倒,香炉被砸烂,文物洗劫一空,面目全非。</p><p class="ql-block">二、南海庵</p><p class="ql-block"> 南海庵建于唐代,位于今罗屯镇安集村。安集村得名于古庵集。居于船体地势的南部,据县志记载有千年历史。是唐代南海菴的旧址,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鱼台县志境图有古安村。几经历史沿革为现在的安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海菴位于古庵集村西南处,因位居南海子附近,起名南海庵,,期初是一处小庵,居住着一位道姑,五十多岁,修行多年,虽然年长,眉清目秀,身材飘逸,乐施好善,与青灯、佛卷、木鱼为伴清贫修行。后因一皇家后裔,家世不顺,出家为尼来此修行,得到官府关照,规模越来越大,唐朝中期发展为鼎盛时期,发展为有主持、尼姑几十位,房舍几十间,石板铺路,廊坊相通,整个院落结构严谨,布局得当,大殿具有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风格,古朴典雅、玲珑清秀,绿荫颖罩,木鱼声声,经音绕梁,环境幽静,一方佛们净地,吸引了众多僧尼前来访问,传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佛教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据记载古庵集(安集)在古时候是个大集市,商贾云集,商铺林立,像粥铺、肉铺、茶馆、饭馆、豆腐坊、香油坊、等一些手工作坊应有尽有,经济繁荣,佛教、道教文化盛行,交通四通八达,人杰地灵,尚文习武远近闻名。安集战家战氏族谱记载,在明万历年间有一武举人,名叫战克胜,是战氏家族八世祖,此人武艺高强,善于骑马射箭,百步穿杨。村西有一南北大道,人称马趟子路,是武举人战克胜练习骑马射箭的场地。起早睡晚,师徒练习跑马射箭,疾驰如飞,扬尘蔽日,道路两旁立有数百个靶标,每天以射满箭矢为止,在疾驰的马背上上下翻滚自由,练就了一身骑马射箭的好功夫,即使在夜间也百发百中,相传在行驶的马上射箭,箭可从百步之外的铜钱眼中穿过。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七米宽600多米长的跑马大道,当地人叫马趟子路。此人还练就一身轻功,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蹿房越脊,如履平地,人称“飞毛腿”。战氏后人至今还保留着这个马趟子路,1964年曾重修,以纪念缅怀先人,教育后代。</p><p class="ql-block">三、三海观</p><p class="ql-block"> 三海观位于船体地势的中偏北部,离北田寺一里左右,其实叫三官庙,庙里敬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该庙因三面临海(海子)习惯称之为三海官庙(也叫三海观,谐音山海关),三官庙是当地最早的道教庙,庙堂属单檐硬山式砖式结构,顶部覆一黑色筒瓦和板瓦,虽不富丽堂皇,却也古朴典雅,具道家返朴归真之风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官”实际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3位部落首领尧、舜、禹的化身。传说庙内塑有尧、舜、禹的神像,尧生有八彩眉毛,因敬天爱民,上应天象,天下风调雨顺,被后人尊为天官;舜长着双瞳孔的眼睛,因当时民风高尚,地不生灾,他被尊为地官;禹因治理了水患而被尊为水官,大禹治水的故事妇孺皆知。主堂东西两壁是“雷神”和 “真武”二神的画像。院内左右厢房原来都是道士们居住的地方。大门联为:横批:出凡入圣,上联:入门已非池中辈,下联:出关即成方外人。三官庙因位于政治经济繁荣的码头、集市,居民众多,商贾云集,来朝拜者络绎不绝。当地老百姓敬天、敬地、敬水;祭天神、地神、水神;崇天官、地官、水官,祈求平安,纷纷来此烧香许愿,香火鼎盛。相传该庙是南蛮子为破当地的风水所建,用谐音山海关,挡住此地风水交融,相反,却助推了当时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一带成为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道教佛教文化的交流中心。</p><p class="ql-block"> 北田寺、南海庵、三海观三位一体,相得益彰,道教、佛教文化相互交融,造就了这片船型地域政治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繁荣,这历史之舟也曾乘风破浪,杨帆驰骋,几经朝代更迭,风雨沧桑,兵灾水患,历史沉浮,曾经香火旺盛的千百年的古寺、古庙、古庵,,已经消声匿迹了,徒留一个不大的土堌堆(北田寺遗址),与相邻的北沟河凄然相顾,诉说着那久去的兴衰岁月。现在的安集村、许刘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成为美丽富饶的乡村,勤劳智慧的罗屯镇人正驾驭这历史不沉之舟,乘新时代东风,扬富民之帆,驶向梦中之远方。</p><p class="ql-block"> (根据:战洪成70岁、战洪奇76岁、战则柱74岁、李运华71岁等讲述整理)</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北田寺</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南海庵</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三海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