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寻景之国家大剧院—艺术与奢华的完美结合

童心未泯

<p class="ql-block">  从没见过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辉煌壮丽,也从没感受过悉尼歌剧院雄伟壮观,更没领略过被称为欧洲最佳旅游景观的莎士比亚歌剧的院美轮美奂。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当<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走进国家大剧院的那一刻,还是孤陋寡闻地为她下了定义:当代建筑的奢侈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酝酿了半个世纪的国家重点工程。</b></p><p class="ql-block"> 在国内有投资千亿之巨的港珠澳大桥;有象征上海新地标的“厨房三件套”;有矗立在全国各地造型各异的城市地标……。而在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前</span>后经过50年规划设计、面向全球招标、历经九年建设完善的单体建筑,在当代还是凤毛麟角。国家大剧院有幸遇到了。</p><p class="ql-block"> 此图为 1958年周总理亲自选定的国家大剧院效果图。</p> <p class="ql-block">  与多数工程不同的是从1958年决定建设,到1997年中央政治局委托北京市筹建,199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同意<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邀请方式为主进行国际招标确定的</span>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设计、清华大学配合的圆形设计方案,2001年12月国家大剧院开工建设,2007年12月正式对外演出,2009年9月小剧场投入使用,至国家大剧院工程全部完工。每个环节、每项方案、每道工序都经过认真讨论,严格把关。</p> <p class="ql-block">  大剧院规划、建设过程中,从选址、设计、投资、建造,包括建材的选择都经过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政治局、中央常委会的议定或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认可。每道工序严格按照计划推进,既有整个壳体钢结构吊装仅用了76个工作日的“中国速度”,又有内部施工体现工匠精神的精雕细刻。</p><p class="ql-block"> 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列为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实属罕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展现了大国开放包容的格局和胸怀</b></p> <p class="ql-block">  1999年中央常委会确定了设计方案后,关于 剧院的争议一直不断,直到今天都没停止。剧院由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完成。有人说它像海上明珠,有人说像水滴,有的说像船,但老百姓都称它为鸟蛋。反对的声音主要就是两点,第一,就是国家大剧院应该以中国元素为主,第二,设计过于超前,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想,当时领导人力排众议,最终选择了现在这个设计方案,在首都最中心位置,建设如此超前的现代建筑,需要多大的胸怀和格局。正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保罗·安德鲁所说:他喜欢鸟蛋这个称呼,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事实上在中国最核心的位置诞生的这个巨蛋更体现了我们向世界展现开放的胸怀和决心。</span></p> <p class="ql-block">  莫言曾说:我觉得这个建筑实际上是天才之作,是在一种高度限制中的充满想象力的发挥。</p><p class="ql-block"> 大剧院无处不在的世界元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当代建筑的奢侈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国家大剧院外观呈半椭球形,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总造价30.67亿元。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餐厅、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2008年获“鲁班奖”,2009年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p> <p class="ql-block">  大剧院所选用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几乎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或最昂贵的天然材料,加之精致的施工工艺,置身其中尽显豪华与时尚。</p> <p class="ql-block">  安放于音乐厅的管风琴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管风琴。有94音栓,发声管达6500根之多。出自德国管风琴制造世家——约翰尼斯-克莱斯,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壳体支撑结构采用钛钢合金材料。</p> <p class="ql-block">2.6万平方米的穹顶及墙面装饰板材均采用巴西进口红木,装饰板吸音孔也是人工钻孔;装饰布料采用杭州丝绸。</p> <p class="ql-block">地面及装饰石材为全国各地最具有代表性的花岗岩、大理石或汉白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