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59年9月,中国在松辽盆地找到工业性油流,进而发现油田。因临近国庆10周年,被命名为“大庆油田”。同年,《山西日报》发表《大寨年年有个新套套》通讯,介绍了大寨的先进事迹。这是大庆和大寨首次进入人们视野。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大寨之路》,同时配发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榜样》。此后,“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国展开。</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前期,中国处于一个艰辛探索和意气风发的年代。全国上下掀起“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热潮,就是带有那个时代特色的社会风尚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在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中,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科技人员和广大干部,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决心,以“对待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白天和黑天干工作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干工作一个样,领导在不在场干工作一个样,有没有人检查干工作一个样”等“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吃大苦,耐大劳,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顽强拼搏,创造出辉煌业绩,再现出伟大的奉献精神,培养和锤炼了一支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英雄队伍。</p> <p class="ql-block">“工业学大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国内消费的石油基本上靠从外国进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石油勘探开发。1955年,开始对东北松辽盆地进行地质勘查。1959年9月,在松辽盆地发现“大庆油田”。1960年2月,中央决定在黑龙江省的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会战得到全国各方面的大力支援。</p> <p class="ql-block">1964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大庆经验的传播和推广,对振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对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开发大庆油田过程中,培育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成为激励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此外,中国还相继开发建设玉门油矿、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等石油企业。</p> <p class="ql-block">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广大职工怀着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远大胸怀,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极不平凡的业绩。经过3年多的奋战,到1963年,中国高速度、高水平地探明和建设了一个年产600万吨原油的大油田。12月2日,周恩来在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到1965年底,中国实现了国内消费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其中,大庆油田提供的高产原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p> <p class="ql-block">“农业学大寨”:向“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贫瘠土地开战</p> <p class="ql-block">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一个山村。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全村耕地被沟壑切割成无数小块,分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从1952年底到1956年,大寨响应“组织起来”的号召,走过了农业合作社初级社到高级社的道路,依靠集体的力量做到粮食生产自给有余。1958年,在全国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下,大寨成为一个生产大队,隶属于大寨公社。大寨大队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贵,是一位既有政治头脑、又有组织能力,而且能够严以律己的领头人。他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向“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贫瘠地开战。</p> <p class="ql-block">继1959年《山西日报》介绍大寨的先进事迹后,1960年2月,山西省委向全省农村基层干部发出了“学习模范支部书记陈永贵”的号召。《山西日报》、省广播电台等新闻机构也加大了对大寨的宣传力度。陈永贵的事迹开始在山西各地引起轰动。此后,山西媒体一直跟踪报道。特别是1963年8月初,大寨遭受特大洪灾时,陈永贵正在县里参加人代会。他知道后,立即绕山路回到村里,把全村动员起来,不分男女老少,齐心协力,夜以继日,战天斗地,果真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结果,除少量完全被冲垮了的梯田绝收外,粮食亩产获得700多斤的高产纪录。接着,他们研究洪水为害的规律,修订第二个十年造地规划,建设抗御旱涝能力更强的稳产高产新梯田。他们以白天治坡、夜里治窝的惊人毅力,建起了焕然改观的新大寨,仅仅半年多时间,半数社员就欢欣鼓舞地搬进了新居。大灾之年夺得大丰收,更是被称为“创造了一个奇迹”!在抗洪斗争中,陈永贵总结出“自力更生十大好处”,硬是不要国家一分钱,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发展生产。</p> <p class="ql-block">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和社论号召全国“每一个地方,不论是山区还是平原,都要很好地学习大寨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到要注意依靠农村、农民,要学习大寨和陈永贵。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这一辈子忘不了贫下中农”“要自力更生,要像大寨那样。”“干部不参加劳动,永远四不清,懒、馋、占、贪,都是由懒而来。”</p> <p class="ql-block">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号召,并把大寨精神概括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从此,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藏品本人拥有,图片自创,资料来源于网络,致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