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继续阎家大院探幽,聊聊阎氏家训和阎府新南院里阎锡山与原配、小妾的情感世界,以及五姑娘绣楼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去阎家大院的路上,经过蒋村。</p><p class="ql-block">蒋村是定襄县蒋村乡所辖的一个行政村,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同志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蒋村建村历史悠久,故村庄的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建筑形式不一而足,形式多样,风格和建筑年代的不同,而区别明显。大部分建筑是80年代以后建的,整体风貌不尽相同,但在少数建筑上仍保留晋北建筑朴实的风格和格局,传统的风貌仍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经过阎家大院所在的河边镇河一村党群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河边镇,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地处定襄县东北部文山脚下,南接蒋村乡,西以牧马河为界与神山乡相邻,西北隔滹沱河与宏道镇相望,东北毗五台县东冶镇,距定襄县城20公里,区域总面积233.53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1949年,河边镇境域属定襄县第四区;1984年8月,由河边公社改为河边镇。截至2018年末,河边镇户籍人口为28328人。截至2020年6月,河边镇下辖2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河一村。</p> <p class="ql-block">说道河边村就不能不说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东汉年间开始,历代修造的名刹鳞次栉比,佛塔摩天,辉煌荟萃,不乏热闹。因为这个缘故,五台山至太原这一条川道,不像我在五台山背面看到的那么僻静,一条货运和客运的道路把滹沱河和河边村分割到两边。面河靠山,相距不远,分别是徐向前、薄一波、阎锡山的故里。</p><p class="ql-block">↓河边镇街景随拍…</p> <p class="ql-block">好风水出杰出人物,当地的交通便捷,正是这些最初的革命者走出忻州、太原,走向世界的便利条件。我的想象中,一直认为滹沱河在河边村的南面,实际上滹沱河在西,河边村在东。</p><p class="ql-block">此时,微风夕照,背后的绿山与村庄一片辉煌。就好像太极拳故里陈家沟的村落街道,婉延向里、向上,装饰的灰墙、活动的石板路、污染的工厂和奔跑的货车,熙熙攘攘,为旅游和财富而来,恐怕就不是阎百川所要的安宁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见到最多的当属“文”、“沱”,文是背面的文山,三面环抱,绿色绵延;沱是滹沱河,登高远眺,面阔界宽。阎姓在本地并非大姓,阎锡山出名以后都到了太原,后来到台湾。蒋介石、朱德、冯玉祥都曾来此地居住过,或议事或做客,阎锡山的慈善实业均从这里开始。</p><p class="ql-block">↓后东堡</p> <p class="ql-block">河边村从高往低、从东往西是阎锡山家族的祖坟、子明慈幼院、东花园、得一楼、总督府、新南院、西花园。就是这个河边村,中原大战,阎锡山为阻止冯玉祥归陕,竟派人将河边村到忻州公路的石桥炸掉,冯玉祥车到桥边,不得不长叹一声,无可奈何返回西汇别墅。被软禁达半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个河边村,擘化一统的蒋介石曾亲自登临;朱德总司令也到这里,共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事。</p><p class="ql-block">↓子明慈幼院</p> <p class="ql-block">还是这个河边村,当年阎氏父子建学校,办慈幼院,设医院,创工厂,开己巳渠,带头实行“村本政治”,遍布了阎锡山的足迹。与近代许多政治家不同,他的新政无不从自己的家乡开始。所以,在家乡打听阎锡山,好多年来,当地人对他并没有什么好感。</p><p class="ql-block">↓雅艺轩</p> <p class="ql-block">↓文沱石砚</p> <p class="ql-block">↓文昌堡</p> <p class="ql-block">↓继续参观阎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网友视频带你走进褪去色彩的阎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山西的土皇帝,统治山西长达38年,来看看他老家的房子什么样…</p> <p class="ql-block">↓"督军兼省长门阎示"石碑:</p><p class="ql-block">贪官污吏劣绅土棍</p><p class="ql-block">为人违之大唐</p><p class="ql-block">依法律的手续</p><p class="ql-block">非除了他不可</p> <p class="ql-block">↓东花园南窑外壁,即三院大楼的外壁,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十八幅阎府家训石刻,其内容或谈论交友持家,或言说善德治学,均为阎锡山言论。</p><p class="ql-block">所谓:“处人莫好于久敬,能久敬人者,人亦久敬自己,互敬之下无惡因,无惡因即无恶事”、“用人当宥其错,惩其恶,严其限,密其则,宽以待之,专以责之,节以使之,明以考之,密以察之,当以赏罚之。”还有:“以公道处事则事顺,以恕道处人则人服,以和道处家则家睦”等,也有“唯心不适于今日,唯物反有害于人生,适于人生必心物一体”等。平易融熟又缺乏凝练的戒律和忠告,却可以深深体会到阎锡山的人生感悟。</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家训” 加上西花园的八块,共有二十四块"家训"。据说这些“家训”都是阎锡山亲自编写,亲自作序,以格言的形式刻在石柱上:"善争者与天争,不与人争。与人争,胜亦有限,与天争,胜则无穷。"“以恕道处人”、“以忠道自处”、“以公道处世”,教导他的家人、后代、族人如何做人、处事、交友、持家的。他那通俗易懂,让人深思的话语,将使我们收益终身,有助我们持家过日子的。现抄录部分如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知识即命运,工作即生活,能力即财富。人应当以工作求生活,以能力换财富,以知识造命运。</p><p class="ql-block">2、积财不若积计,积计不若积功,积功不若积德。德是自身的质变能,只有德才是人生的收获。</p><p class="ql-block">3、只有个现在,不可说现在,把得住现在,始可说过去与将来。只有个自己,只可说自己,尽得了自己,才可说他人。</p><p class="ql-block">4、谋其事之所当为,尽其力之所能为,天命与人事何分。</p><p class="ql-block">5、人世以济众生,有为等于无为。出世以成其志,无为即是有为。</p><p class="ql-block">6、仁不节则驰,义不节则刻,礼不节则繁,智不节则乱,节其要哉。</p><p class="ql-block">7、智以知止,仁以知足,义以知进,勇以知退,由此四德,可以自处。</p><p class="ql-block">8、不知己恶,不能知人善,不知己错,不能知人对。欲知人,须先在知己上用功夫。</p><p class="ql-block">9、制服人易,制服己难;原谅己易,原谅人难。故人一生当向制服己、原谅人处努力。</p><p class="ql-block">10、自私的行为,开始是损人,结果是害己。仁者不忍自私,智者不肯自私,勇者能制服自私。自私的人是不仁不智不勇的人。</p><p class="ql-block">11、善争者与天争,不与人争。与人争,胜亦有限,与天争,胜则无穷。</p><p class="ql-block">12、知弱耻弱势自强的动力,知落后耻落后是赶人的动力。</p><p class="ql-block">13、取人之长以补己短者,无不成功。昧人之长而护己短者,鲜不失败。</p><p class="ql-block">14、易见人眉之尘,难见己面之垢,责人时当回头想想自身有无错误。</p><p class="ql-block">15、体贴人的困难,人感;原谅人的过错,人愧。</p> <p class="ql-block">阎氏训可分为完善自我、对人交往和管人用人三方面:</p><p class="ql-block">完善自我方面有:</p><p class="ql-block">人生有五要:一要有强健的身体,二要有正当的职业,三要有精巧的技能,四要有充分的知识,五要有公道爱人的热心,有此五者可谓之完人。</p><p class="ql-block">人以生为原则,以结果为目的。人生的要素有二:一为物质,一为精神,故人生的结果亦有二:一为物质的结果继续是也,一为精神的结果成仁是也。做人须二者兼成。</p> <p class="ql-block">做事是人生的结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为做人即应当做事。</p><p class="ql-block">做事最怕没恒心,没恒心,一日勤劳半日懒,有始无终不能成事;做事又怕没方法,没方法终日忙忙不见功,有苦无智不能成功。当戒之。计算一年不如计算一月,计算一月不如计算一日,计算一日不如计算一时,盖以一时所损益者为数虽小而累以年月则为数甚大。</p><p class="ql-block">为人不可有伤身体、损人格之嗜好,更不可有犯法律、背人情的行为。吾人当勉之。</p><p class="ql-block">自处贵笃实,须自责、自勉、自强、自计。非自责,无以改过;非自勉,无以上进;非自强,无以立身;非自计,无以裕财。</p><p class="ql-block">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能原谅人是高人一头。</p><p class="ql-block">为人不可有伤身体损人格的嗜好,更不可有犯法律背人情的行为,吾人当勉之。</p> <p class="ql-block">对人交往方面的有:</p><p class="ql-block">不顾人的利害,只顾自己的利害的行为是不对的,是取辱的,是必失败的。</p><p class="ql-block">自己占偏宜,是使人吃亏,使人吃亏,以自处说是不智,以处人说是不仁,不智不仁,其结果必吃大亏,当戒之。</p><p class="ql-block">处人不可以太不好的居心猜人以伤情,人皆善心亦何至于太无心肝;然亦不可以太好的存心不妨人以中伤,人皆有恶心亦何至于不能做出恶事。</p><p class="ql-block">处人莫好于久敬,能久敬人者人亦久敬自己,互敬之下无恶因即无恶事。</p><p class="ql-block">同声相应,同性相辅。自己的智不足,应用他人的智来补;自己他人的仁来补;自己的勇不足,应用他人的勇来补;自己的知识不足,应用他人的知识来补。差得多,多补;差得少,少补;不愁补不足,只怕不求补。见事理不明就问,觉言行有错就改。这是修正做人做事、处人处事的好方法。</p> <p class="ql-block">管人用人方面的有:</p><p class="ql-block">管人须知识、能力、人格均足以领导人,还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语、能勤劳以指挥人 ,方能尽人之所长。</p><p class="ql-block">用人当宥其错、愆其恶、严其限、密其则,宽以待之,专以责之,节以使之,明以考之,秘以察之,当以赏罚之。</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根据中国古代的中庸之道,并结合自己从商从政的经验,创立了自称为“中的哲学”哲学思想。他认为不偏不倚、情理兼顾,不过不不及是为中,事之恰好处是为中;人事得中则成,失中则毁;承认矛盾,要用二的分析法分析矛盾,以求得矛盾的不矛盾,使矛盾对消,达到适中,以求生存;认为事理有母理与子理之别,母理是不变的,子理服从母理,人事以生为最高母理;存在即是真理,需要即是合法。</p><p class="ql-block">中庸的哲学是阎锡山制订战略策略和采取行动的理论根据。在政治舞台上,他始终以“生”(生存、存在)为最高母理,然后用二的分析法分析各种矛盾,“执其两端而叩其中”,在“恰好”之时,采取行动,尽量使矛盾的不矛盾,以利于自己的存在。</p><p class="ql-block">得中则成,失中则毁。</p><p class="ql-block">无珠宝而不争珠宝,不是不争,是无所争;有珠宝而不争,是自己心上无珠宝,才足为奇。人不污辱你,你不和人争,不是不争,是无争;人污辱你,你不和人争,才是不争。</p><p class="ql-block">义好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为做事之顺道,多少好事,因礼不周,言不逊,信不孚,致生障碍者,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突如其来之事,必有隐情,惟隐情审真不易,审不真必吃其亏。但此等隐情,还会是道理,一定是利害,应根据对方的利害,就现求隐,即可判之。</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治家格言:</p><p class="ql-block">不顾人的利害,只顾自己的利害的行为是不对的,是耻辱的,是必失败的。</p><p class="ql-block">见事理不明就问,觉言行有错就改,这就是修正做事做人处事处人的好方法。</p><p class="ql-block">管人须知识能力人格均足以领导人,还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语,能勤劳,能以指挥人,方能尽人之所长。</p><p class="ql-block">为人不可有伤身体损人格的嗜好,更不可有犯法律背人情的行为,吾人当勉之。</p><p class="ql-block">做事是人生的结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为做人即应当做事。</p><p class="ql-block">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能原谅人是高人一头。</p><p class="ql-block">人以生为原则,人生以结果为目的。人生的要素有二:一为物质,一为精神。故人生的结果亦有二:一为物质的结果继续是也,一为精神的结果成仁是也,做人须二者兼成。</p><p class="ql-block">自处贵笃实,须自责.自勉.自强.自计.非自责无以改过,非自勉无以上进,非自强无以立身,非自计无以裕财。</p><p class="ql-block">做事最怕没恒心,一日勤劳半日懒有始无终不能成事;做事尤怕没方法,没方法终日忙忙不见功。有苦无智不能成功当戒之。</p><p class="ql-block">同声相应,同性相辅。自己的智不足应用他人的智来补,自己的仁不足应用他人的仁来补,自己的勇不足应用他人的勇来补,自己的知识不足应用他人的知识来补,差的多多补,差的少少补,不愁补不足,只怕不求补。</p><p class="ql-block">自己占便宜是使人吃亏,使人吃亏以自处说是不智,以处人说是不仁,不智不仁其结果必吃大亏,当戒之。</p> <p class="ql-block">人生有五要:一要有强健的身体;二要有正当的职业;三要有精巧的技能;四要有充分的知识;五要有公道爱人的热心。有此五者可谓之完人。</p><p class="ql-block">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能原谅人是高人一头。</p><p class="ql-block">计算一年不如计算一月,计算一月不如计算一日,计算一日不如计算一时,盖以一时所损益者为数虽小而累以年月则为数甚大。</p><p class="ql-block">管人须知识能力人格均足以领导人,还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语能功劳,以指挥人,方能尽人之所长。</p><p class="ql-block">做事是人生的结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为做人即应当做事。</p><p class="ql-block">做事最怕没恒心,一日勤劳半日懒有始无终不能成事;做事尤怕没方法,没方法终日忙忙不见功。有苦无智不能成功当戒之。</p><p class="ql-block">见事理不明就问,觉言行有错就改,这就是修正做事做人处事处人的好方法。</p><p class="ql-block">自己占便宜是使人吃亏,使人吃亏以自处说是不智,以处人说是不仁,不智不仁其结果必吃大亏,当戒之。</p><p class="ql-block">一、处人莫好于久敬,能久敬人者人亦久敬自己,互敬之下无恶因,无恶因即恶事。</p><p class="ql-block">二、人性中有情理,与铜器中有声音一样,铜器中的声音不敲则不响,人性中的情理不启则不发,教育的真功效在启发人的情理。</p><p class="ql-block">三、用人当宥其错、惩其恶、严其限、密其责 ,宽以待之、专以责之、节以使之、明以考之、秘以察之、当以赏罚之。“</p><p class="ql-block">无珠宝而争珠宝,不是不争,是无所争;有珠宝而不争,是自己心上无珠宝,才足为奇。人不污辱你,不和人争,不是不争,是无争;人污辱你,你不和人争,才是不争。”</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故居西花园府邸</p><p class="ql-block">阎氏曾为二子在此举行隆重的结婚典礼。后来阎老太爷将此处作为慈幼院前身,收本村孤儿40余人,男姓文,女姓沱。西花园建于1933年,占地3亩。</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题字的"谋事力成"照壁</p> <p class="ql-block">↓戏台</p><p class="ql-block">戏台位于阎家大院的西花园内,坐南面北,戏台为卷棚歇山顶,从一悬山顶前出廊建筑前接出,建筑形式较为独特,同时扩大了演出时的面积,兼顾了实际居住使用和戏台演出的双重功能。戏台雕梁画栋、飞椽斗拱。戏台的底基为青石雕镂成莲花状的石基,雕工精美,戏台前为八级如意踏跺,每级青石踏跺立面均有不同样式的纹样。</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故居西花园府邸,阎氏曾为二子在此举行隆重的结婚典礼…</p> <p class="ql-block">↓来到五姑娘绣楼</p> <p class="ql-block">大院的东北角是五姑娘阎慧卿的绣楼,楼上有五姑娘的腊像。阎慧卿是阎锡山的堂妹,为人聪明,掌握了阎锡山的生活喜好,成为阎锡山的生活秘书。</p> <p class="ql-block">在阎锡山的身边,还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子——五妹子阎慧卿。她是阎锡山的堂妹,也是他生活上的依靠。阎锡山依赖她,信任她,甚至在某些时候,她比阎锡山的原配夫人徐竹青和小妾徐兰森还要重要。</p> <p class="ql-block">然而,当阎锡山要去南京开会时,他却拒绝了五妹子同行的请求。这一别,竟成了永别。26天后,五妹子选择自尽,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一消息传来,阎锡山是否也会感到一丝痛楚与悔恨?他究竟有没有真正爱过这个默默付出的女子?</p> <p class="ql-block">↓在阎锡山故居二老爷府邸,里面有五妹子居住过的绣楼…</p> <p class="ql-block">↓参观阎锡山家族史料展</p> <p class="ql-block">揭秘!阎锡山情史:三妻四妾背后的利益与真情纠葛</p><p class="ql-block">你知道吗?在民国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家宅内藏着不为人知的情感纠葛,他就是阎锡山。为何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会在感情世界里徘徊不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探寻那些被岁月遗忘的真情与利益。</p><p class="ql-block">↓阎锡山与父亲的蜡像</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阎锡山迎娶了小妾徐兰森。本应是春风得意的洞房之夜,却为何传来了小妾的低泣?原来,在云雨之后,阎锡山竟冷脸相向,直言只让她负责生孩子,毫无感情可言。这一幕,让人不禁想问:阎锡山,你究竟是何等铁石心肠?</p><p class="ql-block">↓阎锡山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徐兰森,这个年仅14岁的女孩,就这样被推进了阎府深宅的漩涡中。她不明白,为何自己明明满足了阎锡山的所有要求,却仍然得不到他的一丝温情。洞房内的红烛摇曳,映照着她满脸的泪痕,也映照出了这段婚姻背后的无奈与悲哀。</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与大夫人徐竹青的相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在那个年代,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阎锡山也不例外。面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子,他初时并无多少感情。然而,徐竹青的温柔与美丽,却渐渐打动了他的心。两人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深情厚意,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风雨与坎坷?</p> <p class="ql-block">徐竹青,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女子,却用她的真诚与耐心,打开了阎锡山的心门。她教会了他什么是爱,什么是家。然而,当岁月流转,传宗接代的压力袭来时,这段深情厚意又能否抵挡得住现实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17年的时光,对于阎锡山和徐竹青来说,是幸福的也是煎熬的。幸福在于两人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无数个日夜;煎熬则在于徐竹青始终未能为阎家诞下一儿半女。这传宗接代的压力,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了两人的心头。</p> <p class="ql-block">于是,阎锡山终于经不住劝说,纳了徐兰森为妾。他的要求简单而又苛刻:好拿捏,腰细臀圆好生养。徐兰森,这个年轻的女孩,就这样被卷入了这场利益的交换中。她明知自己的命运,却仍然选择了接受。只为那一丝渺茫的希望——或许,她能为自己争取到一些什么。</p> <p class="ql-block">然而,当孩子们渐渐长大,血缘的魔力却让他们不由自主地亲近徐兰森。当徐竹青外出归来,发现孩子们改口叫徐兰森母亲时,她的崩溃与绝望可想而知。这一场母子连心的较量,究竟是谁赢了?又是谁输了?</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的一生,功过参半。他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将山西治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在感情世界里,他却始终徘徊不定。他爱过徐竹青吗?爱过徐兰森吗?又或者是五妹子?或许,他都爱过,</p> <p class="ql-block">在他的心中,感情与利益总是交织在一起。他无法割舍对徐竹青的深情厚意,却又无法抵挡传宗接代的压力;他欣赏徐兰森的温柔与顺从,却又无法给予她真正的爱情;他依赖五妹子的照顾与陪伴,却又无法给她一个名分。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他内心的挣扎与抉择。</p> <p class="ql-block">1883年10月8日,阎书堂长子阎锡山出生,取名“万喜”。万喜5岁时,生母病逝,继母进门后,就把他送到外婆家寄养。万喜9岁进学堂,可他就喜欢做生意,不爱读书,16岁决定投笔从商,到父亲的钱庄当学徒。</p> <p class="ql-block">万喜学生意,干得津津有味,可惜好景不长,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老阎家的钱庄垮了。阎书堂带儿子逃到太原躲债。1902年,山西武备学堂招生,万喜跟父亲一合计,决定弃商从军。阎书堂找算命先生算了一卦。算命先生说万喜五行缺金,就改名“锡山”——有了“锡山”,万喜再也不担心缺金了。</p> <p class="ql-block">1904年,阎锡山到日本留学,进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学习。他接受了革命思想,1905年10月加入同盟会。那时候,他就显示出老于世故的一面。1909年,阎锡山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很快当上山西新军的标统(相当于上校团长)。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事到危难宜放胆,人非知己莫谈心。”</p> <p class="ql-block">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0月28日,阎锡山发动太原起义,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了山西军政府,自己当了都督。阎锡山的同学程潜说,阎“在日本留学时成绩平常,土气十足,谁知 回国后,瞬间驰名全国,是日本留学生回国后在政坛上表现最为辉煌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1912年,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对手握重兵的山西都督阎锡山很不放心,就设了一计,致电阎锡山说:“绥西有个土匪王英,老是没能消灭。请督军您亲自率部队去清剿。”同时,老袁派人赶到石家庄,一旦阎锡山违令,马上发兵直捣太原。阎锡山接到电报后,征求下属意见,大家都说让堂堂督军去剿匪,实在欺人太甚,不应理睬。阎锡山想了半天,判断袁世凯是在找茬儿,如果违命,凶多吉少。他马上回电:“即日率部清剿。”袁世凯收到回电,喜形于色地说:“就算我的亲儿子,也不过就这么听话吧。”袁世凯判断阎锡山懦弱无能,把他视为亲信。</p> <p class="ql-block">后来,袁世凯称帝,阎锡山表示坚决拥戴,还送了两万大洋。不过,他一方面对袁世凯惟命是从,另一方面又与南方反袁的革命党人互通声气。等袁世凯大势已去,阎锡山就翻脸了,命令大军向北开进,随后给袁世凯发电报:“我军北驶,已抵保定。”袁世凯接到电报,大吃一惊:阎锡山这不是要杀向北京吗?此时才明白过来的袁世凯,一病不起。所以后来人们说,阎锡山一封电报,气死了袁世凯。</p> <p class="ql-block">下面摘录百度的有关阎锡山介绍:</p><p class="ql-block">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号龙池,山西五台河边村(现属定襄县)人。民国时期重要政治、军事人物,晋系军阀首领。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政府公派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中国同盟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凯称帝。民国六年(1917年),兼任山西省长,先后设立公私合办的山西省银行、太原兵工厂等诸多金融机构和军工企业。民国十六年(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次年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民国十九年(1930年)与冯玉祥、李宗仁等倒蒋,中原大战失败后逃往大连。</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军政大权。“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两面政策。</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1日,他正式创办了对山西现代工业发展影响深远的西北实业公司,并出任总理,以实现其亲自制定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逃离山西,后赴台湾,1960年5月23日病逝于台北,终年77岁,葬于七星区阳明山。</p> <p class="ql-block">↓展馆展陈随拍…</p> <p class="ql-block">↓国共合作第二战区</p><p class="ql-block">阎锡山是忻口战役的主要指挥者,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到台湾,起先还担任“行政院长”。后来去了台北市郊阳明山边的菁山隐居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阎锡山不轻易进城,生活很有规律,早晨7点起床,然后写作。午饭后休息两小时,下午会见客人,或者思考问题,晚上10点准时入睡。</p> <p class="ql-block">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病逝,终年77岁。他生前就挑选了墓地,墓前有个巨大的“中”字,象征着其人生哲学——“发于仁,归于中”。</p> <p class="ql-block">1988年秋,山西省有关部门在这里筹建民俗博物馆,陆续建起了民间刺绣、剪纸、雕刻、编结、竞技、绘画、纺织、造纸、饮食、服饰、民居、信仰以及元宵民俗一条街等90余个展室,总面积1980平方米,这些展室的陈列,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交叉关联,生动地反映了清末民初独特丰厚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p><p class="ql-block">↓定襄非遗文化</p><p class="ql-block">珍藏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传习时代技艺</p> <p class="ql-block">定襄县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南部,境内三面环山,四水贯流,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中,养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定襄面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有“山西文风数二定,数完定襄数平定”的传说。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积淀,为定襄县的剪纸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剪纸这门“母性艺术”以其神奇的艺术魅力,受到各个时期民众的热爱,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各种民俗活动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充实着人们的生活,向世人传达着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定襄县作为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素有“三晋文化第一县”的美誉,木雕、石砚、面塑、剪纸、布老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p> <p class="ql-block">↓男兜肚、汗绢和汗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手工酿醋:</p><p class="ql-block">蒸房、原料</p> <p class="ql-block">↓阎家大院的红楼,如今是百家姓文创馆。</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戒子训</p><p class="ql-block">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p> <p class="ql-block">↓中华姓氏源流树</p><p class="ql-block">寻找属于你姓氏的叶子</p> <p class="ql-block">↓山西好家风</p><p class="ql-block">运城裴家:</p><p class="ql-block">重教守训,崇文尚武,</p><p class="ql-block">德业并举,廉洁自律。</p> <p class="ql-block">↓灵石静升王氏:</p><p class="ql-block">勤治生俭养德四时足用,</p><p class="ql-block">忠持已恕及物终身可行。</p> <p class="ql-block">↓祁县乔氏家族:</p><p class="ql-block">和为贵,家睦族旺,</p><p class="ql-block">讲诚信,以义取利。</p> <p class="ql-block">↓代县杨氏:</p><p class="ql-block">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p> <p class="ql-block">明天的美篇将带你走进山西太原的晋祠,敬请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