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方人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于1世纪发明的汽转球,但它只不过是个雏形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约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在观察蒸汽冒出他的高压锅后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约与此同时,萨缪尔·莫兰也提出了蒸汽机的主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98年托马斯·塞维利、1712年托马斯·纽科门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改良出早期的工业蒸汽机,他们对蒸汽机的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果真如此吗?</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个蒸汽机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朝有一本奇书,书中竟然提到了“火船自去”,这一记载表明:至少在明朝之前,中国人就率先发明了蒸汽机。而且还有其它古籍可以证明,虽然更多的古籍,被西方人毁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而宋朝人发明了风箱,汉朝人发明了水排。因此,明朝人制造蒸汽机,已经拥有足够的技术储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明朝晚期问题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朝晚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中在自然科学上就有不俗的成就,最广为人知的是徐光启、宋应星。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很多书籍,比如《几何原理》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令世界惊叹。</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说西方人偷了《永乐大典》后,才有了科技的大爆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因其实很简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欧洲是一个没喝热水习惯的地方,如何发现蒸气能做为动力的?蒸气机的所有关键技术都能在中国找到出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西方人抄作业抄了几百年,不是从明朝才开始抄,宋朝的《天工开物》一书基本上有了蒸汽机的简单模型,所有的机器离不开齿轮和炼铁用的风箱。只是明朝他们抄得最多,因为中国对外贸易多了,难免更多技术外流。</p> <p class="ql-block">《永乐大典》之《机器秘谈》之六十四篇《论火船》云:“火船为祖冲之父子所发明也,其法为铸一竹筒形大铁锅,上下盖皆密闭,锅身置二角管,左角管直而与锅身倾斜,与锅相通……因其只烧火加水,人不费力,又谓之千里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代《海外谈·船运》记:“次年,船运司长郑和公乃引闽越人转石磨之旱缸,以火烧水令旱缸内塞往复来往而驱使宝船前行矣。二百船东行,时停时止,费三月又八天而至毕鲁。”</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古代中国发明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就使用了蒸汽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认为郑和下西洋用上了蒸汽机呢?道理很简单,那么大的宝船不可能靠人力来驱动。既然人力驱动不了,那肯定就是蒸汽机在发挥作用。考古证实了这个推论。同时,还证明了当时的宝船使用了钢铁龙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任何技术的进步都是需要积累的,尤其是航海技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郑和时期能建立这么庞大的舰队,这难道是大明的技术突进吗?根本不是,因为洪武时期和建文时期都是禁海的,郑和时期的造船技术,只可能是南宋和元朝的技术成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样的,如果郑和舰队用上了蒸汽机,那么,在郑和之前至少100年,就会有使用蒸汽机的痕迹。我们知道,蒸汽机的出现直接引发了工业革命,可见此种机械在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如果没有长时间的技术探索与积累,是不可能直接将蒸汽机用于驱动几千吨的大型船只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看这个视频,大家就明白了。</p> <p class="ql-block">《洛阳伽蓝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洛阳伽蓝记》是一部记述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历史著作,其中有一段描述了蒸汽机的原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蒸汽机由一个水壶、一个炉灶和一个风箱组成。水壶用来储存水,炉灶用来加热水,风箱用来鼓风助燃。当水加热时,会产生蒸汽,推动一个活塞运动,活塞上连接着一个杠杆,杠杆的另一端连接着一个轮子,从而驱动轮子旋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蒸汽机的原理基于蒸汽的热膨胀和压力差。当水受热后,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之间的距离也随之增加,从而产生压力。当压力大于周围环境时,就会产生推力,推动活塞运动,进而驱动轮子旋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蒸汽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动力强劲等优势。不仅可以用于机械加工、纺织、造纸等工业领域,还可以用于交通运输、航海、军事等领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之,《洛阳伽蓝记》中的蒸汽机原理是基于蒸汽的热膨胀和压力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动力强劲等优势,应用广泛。</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p> <p class="ql-block">《西方文明的中国起源》</p> <p class="ql-block">《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详细考证,李约瑟《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霍布森《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三本书都论述蒸汽机源于中国的事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鲜为人知的是,蒸汽机早在530年的《洛阳伽蓝记》就有记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13年,中国古代四大农书(《氾[fán]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之一的《农书》中就已经画出了详图,请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元代王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01年-1610年,中国出现了第一辆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车雏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的,您没有看错,一点儿都没有看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遗憾的是,这样的成果却被英国人詹姆斯·皮卡德摘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人于1780年新瓶装老酒,换了个包装,坦然地申请了专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霍布森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一书中提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但这种风箱和瓦特的蒸汽机‘外形近似’,而且在17世纪晚期,中国人还发明了蒸汽涡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彭慕兰根据尼达姆和王铃的论断,作了说明:中国人很久以来就知道蒸汽机所用的基本科学原理——大气压力的存在,并且早就掌握了和瓦特的发明很相似的双重运动活塞/汽缸(作为风箱的一部分),还掌握了把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系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满清大兴文字狱,大肆焚毁明朝各种科技典籍,还把很多宝贵的东西赠予法国、赠予欧洲,却不让国内继承、研究和发展。它以为如此一来,就一劳永逸解决了“愚民统治”问题,殊不知不进则退,让整个国家的文明和科技倒退了三百年,被海外那些原本落后的地方有时间、有机会反超天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寿在1853年左右就买到了《博物新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按照西方的说法,《博物新编》明明是由英国传教医生合信撰写、于咸丰五年(1855年)才刊印的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书第一集中的《热论》一节,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蒸汽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还最早载有电镀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夏的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脉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夏一直是世界上发明和利用机械最早的国家,在机械原理、结构设计和动力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秋后期,鲁班曾经制造过一只能在空中自由飞行的木鸟,"三日不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的蜀汉,为了运送粮食,诸葛亮发明了木制的人力步行式器具——“木牛流马”,被称为最早的陆地军用机器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宋年间苏颂等人制造的水运仪象台世界时钟之鼻祖,也是用水力作为动力的代表。它将浑仪、浑象和报时器集于一身,其制作之精美,工艺之精细,设计之巧妙,令世人惊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前,水运仪象台已被考古学家王振铎先生成功复原。</p> <p class="ql-block">不忍直视的现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满清入关,在长达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禁书狂潮,尤其乾隆年间的禁书运动,达到了顶峰。究其原因,满清是为了自己的统治,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知识和科技水平着实有限,目光短浅,尚未脱离蒙昧的状态,因此也无法理解明代的科技学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上耶稣会传教士们妖言惑众,各种蛊惑,所以康熙年间出现了一系列怪事也就不稀奇了。康熙晚年,认为天文预兆和历法研究涉及清朝合法性,遂下旨禁止公开讨论这些内容。1715年,康熙在科举考试中也禁止了相关内容。此前两年,乡试和会试的策问,皆禁止涉及天文、乐律和计算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作家王彬主编《清代禁书总述》时,收录了3236种被清廷禁毁的书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纂四库全书时,据统计销毁的书籍总数大约为13600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焚毁书籍,清朝还系统性地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以致于如今存世的明代档案仅有3000余件,不足万分之三。即使如此,这万分之三的典籍、档案也被人经过系统性的删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活生生打断了科技文化的传承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