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西之探访"民国第一豪宅"阎家大院

贝贝舟

<p class="ql-block">9月14日上午,参观山西忻州阎锡山故居。民国第一豪宅阎锡山故居为近代建筑群,其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 谲奇,它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历史遗迹,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其中尤以一组组精湛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而使中外游人流连忘返。今天的美篇就带你走进阎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阎家大院</p><p class="ql-block">国务院2013年5月公布</p><p class="ql-block">山西省人民政府立</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阎家大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阎家大院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年(1913年),阎家大院开始修建。</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底,侵华日军曾在阎家大院驻扎,七星楼遭到了严重破坏。</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期间,阎府家训石刻被人用白灰抹盖,上书毛主席语录,得以躲过了“横扫”之厄运。</p><p class="ql-block">1988年春,由相关单位拨款,对阎家大院进行恢复性维修后,添置实物、分列展室,成为民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989年,依托阎家大院成立的河边民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打卡阎锡山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阎家大院,又称阎府、阎锡山故居、阎锡山旧居,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河边镇河边村(旧属五台县)中心,是民国时期一度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阎锡山的一座庄园。阎家大院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总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阎家大院由20多处大小院落、近千间房屋(现存27座院落,700余间房屋)组成。全部建筑几十个院落里的建筑各不相同,既有传统形式也有西方形式的引入,多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p> <p class="ql-block">进入门楼来到东花园1院,四面均建有厅堂,中间是花坛。迎面一照壁,正面红底金字“阎锡山故居”为李一氓先生题写,背面蓝底金字“博爱”为孙中山先生手笔。地面全由鹅卵石和青砖砌成几何图案。院落后是一方鼎,显示了阎家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在孙文题字"博爱"照壁前</p> <p class="ql-block">↓网友实拍山西民国第一豪宅,布局巧妙地道遍布,视频带你走进阎锡山故居…</p> <p class="ql-block">阎家大院东花园,一进三院。整个院子的建筑,全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式,较为讲究。各个建筑物上,都装饰着各种木石雕刻,栏杆柱底石上雕刻着狮子、毛猴,立栏、卧栏上彩画着各种传说故事,诸如“桃园三结义”、“吕洞宾出世”等。</p><p class="ql-block">↓在阎锡山故居东花园内</p> <p class="ql-block">东花园一院</p><p class="ql-block">东花园一院是阎家大院里最大的一个院子。大门门楣高悬“文沱草庐”大匾,门厅高敞。东花园一院的建筑采用“五脊六兽排山瓦,排檐插飞挂铁马,立卧栏露明柱,鼓墩岩石接出厦”的中国传统宫殿式装饰手法,飞檐走兽,雕梁画栋。院内四周是厅堂,中间是花坛和影壁,周围则是用条石、鹅卵石和青砖铺成的带有装饰图案的车马环行便道。</p> <p class="ql-block">↓在兴同协</p> <p class="ql-block">东花园二院</p><p class="ql-block">东花园2院是整个阎府建筑群中最豪华端庄的院落,是东花园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均为皇家规格。正厅是三间大房,供阎氏家族议事及会议使用。右边建筑墙上镶嵌着6幅阎锡山的家训,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计算一年不如计算一月,计算一月不如计算一日,计算一日不如计算一时,盖以一时所损益者为数虽小,而累以年月则为数甚大。”足见阎锡山的心机,难怪他能统治山西38年而不倒。</p><p class="ql-block">东花园二院比一院面积要小。二院里最壮观的建筑是东大厅,门楣高悬“笃礼崇义”大愿,其木、砖、石三雕均为上乘之作,典型的晚清宫殿式的建筑风格显得华贵和庄重。这里原为阎氏家族议事待客之处。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17日,阎锡山父亲去世后,设灵堂于此大厅。出殡之日,何应钦曾代表蒋介石在此祭奠。</p><p class="ql-block">↓长厚积</p> <p class="ql-block">东花园三院</p><p class="ql-block">东花园三院它比前两院要小巧得多,但建筑更为精雕细刻,富丽堂皇。三院的正厅是阎锡山会客办公的场所,取名为“当仁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18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到阎府,在“当仁堂”会见时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代表国共双方共商山西抗日大计。“当仁堂”背后有个偏小院,僻静、幽深,常人一般不能进入,因紧靠“当仁堂”,当年阎锡山经常居住在此。在这个小院里:进,可通三院;退,可抵车道;上,可达二楼;下,可入地道直通村外。其诡秘的建筑设计很符合时局的变化和主人的心理。</p> <p class="ql-block">阎家大院不仅是阎锡山在政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历史遗迹,也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建筑实体。而这个建筑实体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阎家大院所有院落均以东为上,以东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是典型的传统布局章法。建筑中街道、小巷、夹道为直道,纵向为正东西,横向为正南北。建筑群整体成凤凰双展翅形,西花园为凤头,东花园一进三院为躯干,后院为尾翼,老宅老太爷府、都督府、管家院等为左翅,慈幼院、小营盘为右翅,登高鸟瞰,犹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p> <p class="ql-block">↓阎家大院烟囱</p> <p class="ql-block">↓阎家大院水塔</p> <p class="ql-block">阎家大院最鲜明的特色有四:一是阎家大院建筑中有典型的满清宫殿式建筑,如文沱草庐一进三院;二是有传统北方民居,如老太爷府、客房院;三是依势而筑的带廊窑洞,如西花园南楼、东花园二院南楼等,坚固实用;四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如都督府,都督府在整体风格上具有坚固、稳重、敦厚的中国传统形象,而细部如壁柱、拱券、山花、绥带、雕刻等灵巧的装饰则体现了西方风格。</p> <p class="ql-block">↓连接老宅和新院的地道“行得通”,拱形洞口是精美的石雕。穿过石洞来到一间小院,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都督府。</p> <p class="ql-block">↓走进都督府</p> <p class="ql-block">都督府属于故居内的早期建筑,为一进两院式,平面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布置方式,呈长方形,有强烈的轴线感,左右对称、规整严禁,东西向较深。东厅五间供奉有祖宗牌位,其余房间均用于住人。从规模上看,它比当地富裕人家的宅院大、有气派,特别是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西方的建筑造型。</p> <p class="ql-block">都督府的平面设计简洁,呈“矩形平面”,一层砖木结构,上部有出挑。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院长15.7米,宽34.7米,占地面积544.80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阎锡山故居内的建筑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以东为上,每个院子的东房都高于其他方位的房屋,这主要是因为河边镇的东边有座文山,它既是镇上的风水与象征,又是乡民们祈求美好愿望的依靠,即所谓的“背靠文山,面对沱河”,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屋门上写着"君子养源</p> <p class="ql-block">↓阁书堂陈秀卿居室</p><p class="ql-block">阎锡山的父亲闫书堂、后母陈秀卿的居室。阎锡山生母曲月青去世后,他父亲娶陈秀卿,陈没有生育。</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家人的居室,装饰极其讲究,古色古香的家具陈设,四周墙上绘有花纹图案,而且阎锡山父亲分季节有不同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原配夫人徐竹青居室</p><p class="ql-block">阎锡山的原配夫人徐竹青也没有生育。</p> <p class="ql-block">↓都督府客厅</p> <p class="ql-block">↓阎府一处不显眼的地方是阎锡山的居室,只有他的副官知道。门前对联“业宏根于识足,国健凭于计周”出自增补贤文。居室正对门的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博爱”横幅,两旁的对联“雅量风清兼月白,高情涧碧与山红”是海南南山寺的佛学对联。下面是香案,一张八仙桌,两把靠背椅。</p> <p class="ql-block">都督府后院一角还有一处小院,院中的“得一楼”以红色为主色调,是阎府最亮丽的建筑,一楼和二楼的红色立柱上都挂有牌匾。</p><p class="ql-block">↓得一楼</p><p class="ql-block">得一楼在东花园的南侧,此楼是因阎锡山民国四年(1915年)获得袁世凯赐封“一等侯爵”而得名。民国十八年(1929年)10月14日,时遭阎锡山软禁、曾与其共同策划中原大战的冯玉祥到阎府(今阎家大院),在得一楼拜会阎锡山父亲阎书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1月9日,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到阎府,曾登此楼赏景,阎锡山在院内都督府东厅设午宴款待。这个院落的建筑均有地下通道与东花园贯通。</p> <p class="ql-block">车马院、长工院、管家院等,18座院落一个接一个令人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车马院</p> <p class="ql-block">↓长工院</p> <p class="ql-block">↓管家院</p> <p class="ql-block">↓管家院厅堂</p> <p class="ql-block">七星楼</p><p class="ql-block">七星楼位于东花园三院的偏东南方向,是一座三层大楼,其底层是宽敞的三眼窑洞和一条通楼上的石甬道,上面两层由青砖砌成。楼顶方砖平铺,可供游人登高眺望。</p> <p class="ql-block">↓新南院</p><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都督府南面一处院里,名新南院,这新南院建1914年,456平方米八,房间22间,这建筑是阎府中唯一全部彩绘院落,里曾居住着阎锡山的小妾徐兰森(下一美篇将专门介绍)。</p> <p class="ql-block">↓在"福禄寿喜"照壁前</p> <p class="ql-block">↓上将军府</p><p class="ql-block">上将军府在文昌堡老宅重修于1915年,为长方形四合院。后来阎氏先人根据古代“堪舆”风水术,以《河图洛书》推断,此地为正财位(即喜神方),又因此院背靠文山,故改建为“文昌庙”以掌管功名禄位。正殿供奉福禄寿禧财五福神,院内供星辰八卦以调和风水。据阎府祖制,凡大型家事活动,婚庆、冠礼、丧俗、考取功名等,均在此地祭拜,以求福恩。</p> <p class="ql-block">↓二老太爷府</p><p class="ql-block">二老太爺府是闫家大院里的一个独立场景,重建于1914年,占地621平方米,房屋27间,是闫家大院最老的院落。</p><p class="ql-block">闫氏1883年9月出生于此院西屋,后由其祖父闫青云分给其叔父闫书典,故被当地人称为二老太爷府。阎书典与其三房太太、九个儿女均在此居住过。此院为典型的四合院,院门匾书"凝瑞院",四个角门分别匾书"文山"、"叠秀"、"沱水"、"流环",院内建筑颇具匠心又是单独一个院落神秘幽深,故给游人留下极深印象。</p> <p class="ql-block">↓叠秀门</p> <p class="ql-block">↓流怀门</p> <p class="ql-block">↓文山门</p> <p class="ql-block">↓远眺阎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红楼</p><p class="ql-block">红楼边的五姑娘绣楼也将在下一美篇中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警卫房</p> <p class="ql-block">↓马车套车</p> <p class="ql-block">↓囚房</p> <p class="ql-block">↓来到东花园三院</p> <p class="ql-block">↓二院通向一院的谷芳阁</p> <p class="ql-block">↓又回到了东花园一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