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和亚历山大帝(下)

夏日雨荷

<p class="ql-block"> 蔡政亭</p><p class="ql-block">四,出兵小亚细亚,征服波斯</p><p class="ql-block">帝国统一了希腊全境之后,亚历山大秉承父亲腓力二世的遗志,率大军讨伐庞大的波斯帝国。出征前,他把自己的全部财产、奴隶、牲畜都分赠了下去。一位将领不解地问他:“陛下,您把财产都赠送掉了,那把什么留给自己呢”?年轻的亚历山大三世国王口气坚定地说:“希望”!凡师出必有名,罪名为 "波斯国王为暗杀腓力二世国王的主谋"(对此,史书无考,可能是欲加之罪,但波斯与希腊有世仇则是无疑的),杀父之仇必报,有仇不报非君子!征讨大军喊出的口号是;"解放小亚细亚,拯民众于水火"(注,在世界地理学中,小亚细亚的概念很模糊,大约是指欧亚两洲交界的地区)。</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三世让母后代理自己主持国政,并把充足的兵力赋予自己的亲信以对付国内反对派、守卫国境不受侵犯。一切准备就绪,马其顿王国的2万步兵、5000骑兵和160艘战舰,在年轻的亚历山大三世国王陛下率领下,渡过爱琴海,踏上了实现征服世界梦想的征程。在向波斯进军的途中,马其顿军队曾占领了一座古城。城中有一辆战车,上系一个复杂的绳结。城里世世代代流传着一个预言:"谁能把这个绳结解开,谁就能占领整个亚洲",亚历山大三世尝试解开它,但没有成功。他稍加沉思,然后拔出剑来,果断地砍断了绳结,大笑道:“管它什么绳结,让亚洲在我的剑下屈服吧”!亚历山大率军长途跋涉千余公里,先是占领了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城市,避免了与波斯帝国大军在海上决战(波斯帝国的战舰有400艘,占据绝对优势),并且截断了波斯大军来自海上的补给线。</p><p class="ql-block">然后在伊拉斯(波斯的一个地名)与波斯军队进行了遭遇战,并依靠有利地形,三军用命,重创了波斯大军,然后把青壮年招收入伍丶优待了俘虏卖,安抚了民众,初战告捷。曾有推罗国(地中海岸边的一个小王国,在今巴勒斯坦北部)的军队逮住了亚历山大的一艘战船,命令他们投降,遭拒后,将整船的将士杀害并投入大海喂了鱼。亚历山大闻言,怒不可遏,下令将推罗火焚丶屠城,俘虏卖为奴隶。报仇理所应当,但是火焚丶屠城就是罪恶滔天了。亚历山大的这一恶行明显是昭告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然后趁势南下,传檄(写信给埃及皇帝,晓以利害)而定,不费一兵一卒收服了波斯西部边陲丶位于非洲的属国埃及,在《孙子兵法》里,这叫 "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亚历山大不可能看到孙武子的著作。在完全控制了波斯帝国的西部疆域后,亚历山大建造了埃及历史上第一座海港城市-亚历山大港市,这座港城坐落在地中海岸边,风光旖旎丶美丽异常,逐步发展成为了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后来亚历山大市被海水淹没,但遗迹尚存,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为庞贝柱和古城堡。现今,新建的亚历山大港市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观光客和考古专家趋之若鹜,但对他们吸引力最大的是庞贝柱和古城堡。局势稳定、准备充分之后,亚历山大率军在高加米拉与波斯国王展开了大决战,把波斯大军打得溃不成军、尸横遍野丶血流成河。这一战,波斯军阵亡30万,被俘30万,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弃军逃走,并在逃亡途中被自己的部将杀死。波斯全境及埃及平定之后,作为两个行政省,归于马其顿王国版图,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成了名符其实的亚历山大大帝。为了便于统治,亚历山大大帝下令,国都由地处偏僻的派拉迁往巴比伦(早前曾存在巴比伦帝国,后被波斯吞并,为其一省,亚历山大占领波斯时,仅存巴比伦这个地方),位于今伊拉克境内,距首都巴格达约85公里。在征服波斯帝国的诸次战役和收服埃及的过程中,亚历山大大帝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天才,作为三军统帅,他创造性地实施了拉奥尼达的《斯巴达式军事教育》,无论是战略战术、布阵斗法、三军配合、单兵格斗、因地制宜、平战结合等治军的发挥,与乃师拉奥尼达相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p><p class="ql-block">五,进军印度</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26年,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大帝带领他的大军走上征伐印度的征途。亚历山大的初衷是进攻中国。他从资料和传说中,得知中国遍地黄金,处处丝绸,他做梦都想征服中国。但是,限于地理资料的匮乏和测量仪器的简陋,绘图师画制的地图上,行军路线不是通往中国,而是通往印度。</p><p class="ql-block">当时,印度尚未形成封建集权的王国,而是由几个的王国分散治理。亚历山大大军一到,这些小王国望风溃逃,毫无还手之力,加以迷信入窍,深信亚历山大大帝是真命天子,是来拯救印度百姓于水火,于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亚历山大大帝在印度河流域经营了三年,平定了印度境内的小股反对势力,小王国的统治者甘愿称臣,民众乐得安心乐业、修养生息。至此,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犬洲,总面积超过了500万平方公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亚历山大征服中国的勃勃雄心未泯,整顿军马踏上了通往中国的征途。不料,在公元前323年6月,一病不起,越来越重,并在这个月的10日一命呜呼,终年33岁。</p><p class="ql-block">六,亚历山大帝国的覆亡</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大帝临终前,近臣问,"谁接班“?大帝含糊地答 "最强者"。大帝崩逝,部下们与王室意见分歧、纷争、内战,最终导致帝国分崩离析,直致灭亡。史上曾有人认为,如果大帝明确地指定接班人,或许帝国不会灭亡,这种认识有失偏颇。亚历山大大帝统一希腊,荡平波斯,收服埃及、印度,建立了面积超500万平方公里、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实现了古希腊文化与亚洲、中东、埃及文化的交流交融。</p><p class="ql-block">为此,希腊学者前来学习、研究,亚历山大大帝主张不同民族通婚,并率先垂范,娶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儿为妻,他的将军、官吏也纷纷效仿。大帝与部下们一起,举行了宏大、隆重的婚礼,谱写了民族交往史上浓抹重彩的华章。毫无疑问,亚历山大大帝是成功的征服者,是有大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给被征服国的民众带去了片时的安宁和休养生息。但是,他的火焚、屠城、卖奴等暴行、恶行给所在国民众造成了深重灾难和心灵创伤。亚历山大大帝死后,立刻就有多地起义、复辟,人们翘首以盼,盼望翻身得解放。这是亚历山大帝国必然灭亡的民意基础,不是指定了接班人就可以解决的。</p><p class="ql-block">七,结语</p><p class="ql-block">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定都巴比伦,是多少帝王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唯有亚历山大三世敢想、敢干,并且做成了。横跨三大洲,跋山涉水、行程数千公里,地理不够熟悉,自然环境恶劣,后勤供应时常不足;内部内见不一,赏罚难免不公,也有意志薄弱者中途打追堂鼓等等主客观困难,都被亚历山大大帝一一克服了,他不愧为千古一帝,前无古人。要说,做事的第一紧要,还是必须要有格局,人有什么样的格局,决定了他的事业的宏阔或小微。当时,在城邦林立的希腊,许多城邦的君主,只是维护好自己的眼前利益,连统一希腊都不敢想,更遑论冲出欧洲、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亚历山大大帝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是成功的世界征服者。在亚历山大身上,我们更应该看到教育的力量,正是亚里士多德这样的硕学大儒给了亚历山大不同寻常的视野,奠定了他的世界观和宏大格局。又有拉奥尼达对亚历山大进行了 "斯巴达式的军事教育” ,给他打下了统帅千军的强大基础。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前无古人的奇迹,但他创建的亚历山大帝国很快覆灭了。俱往矣是非功过,任人评说!</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