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8日至2024年9月27日,我们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国培计划”(初中语文)项目培训。</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4日,我有幸聆听了孙永芳老师的讲座。在学习了“写作新构建之打破重组”的相关内容后,我深感收获颇丰,内心充满了对知识传授者的感激之情。这一理论不仅为我的写作打开了新的思路,更在思维方式和眼界上给了我极大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 孙老师从概念、概念例说、意念例说三个方面为我们授课。</p> <p class="ql-block"> 一、对写作概念的全新理解</p><p class="ql-block"> 讲座一开始,孙老师用积木、多米诺骨牌、绳子等生活实物作比,别开生面地为我们讲解“打破重组”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通过对构建及写作新构建概念的学习,我认识到写作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模式,而是一个可以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过程。构建是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过程,而写作新构建则是在此基础上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它鼓励我们在旧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打破常规的束缚,使作品能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打破重组”这一核心概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打破意味着突破原有的规则和限制,这需要我们有勇气去质疑和挑战既定的写作模式。重组则是在打破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构思和安排,将各种元素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新的秩序。这种新秩序不仅要符合逻辑,更要具有时代性,能够反映当下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这使我明白,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方式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 二、理念例说带来的启发</p><p class="ql-block"> (一)截取重组法</p><p class="ql-block"> 截取重组用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插叙、倒叙、补叙”。<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这个板块,孙老师提到了《有效性目标练习》并使用评价量表,让学生自评,老师二评。</span></p><p class="ql-block"> 截取重组法让我学会了如何在众多的素材中选取最有价值的部分来服务于文章的主题。以往在写作过程中,我常常陷入一种全面叙述的误区,试图将所有的细节都呈现出来,结果导致文章重点不突出,叙事松散。而通过截取重组法,我明白了要学会取舍,抓住事件的关键部分,然后通过巧妙的重组,使文章的叙事更加紧凑和富有张力。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文章的质量,还能让读者更容易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p> <p class="ql-block"> (二)断点重组法</p><p class="ql-block"> 断点重组法通俗来讲,就是一条线切成很多“点”,按写作要求挑选、组合,按一定顺序“串”起来。断点重组法中的各种切割方法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技巧和手段。</p><p class="ql-block"> 1. 空间切割法则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同一事件在不同的空间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对不同空间的描写和对比,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层次感和立体感。</p><p class="ql-block"> 例:《那一刻》</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国旗下,教学楼前……”</p><p class="ql-block"> “你们在国旗下,教学楼废墟前……”</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在同一面旗帜下,汶川……”</p><p class="ql-block"> 2.过程切割法教会我将一个复杂的事件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步骤,然后逐一进行描述和分析。这样可以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读者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p><p class="ql-block"> 例:《雪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雪在哪里?它就在我脚下……</p><p class="ql-block"> 雪在哪里?它就在我窗外……</p><p class="ql-block"> 雪在哪里?它就在我心上……</p><p class="ql-block"> 3.情感切割法使我更加关注人物的情感世界。每个人在面对不同的事物时都会有复杂的情感反应,通过将这些情感进行切割和重组,可以更加细腻地刻画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 例:《乌江魂》</p><p class="ql-block"> 你愁了……你哭了……</p><p class="ql-block"> 你怒了……你笑了……</p><p class="ql-block"> 4.交互切割法则提醒我要关注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在写作中引入不同的视角,可以使文章更加客观和全面,同时也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p><p class="ql-block"> 例:</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我的妈妈是天底下最差劲的妈妈了,我恨自己是她的女儿”</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母亲了,我的女儿是天底下最好的女儿”</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我是天底下最傻的女儿,妈妈,我爱你”。</p> <p class="ql-block"> (三)交互映衬法</p><p class="ql-block"> 交互映衬法让我认识到写作中的对比和衬托的重要性。无论是相对式映衬、烘托式映衬还是变化式映衬,都能够通过两种事物或两种思维的相互作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这种方法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p> <p class="ql-block"> (四)小中见大法</p><p class="ql-block"> 小中见大法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一种从微观到宏观的思考方式。通过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如实物、习惯、环境或意象等,然后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大的主题和思想,可以使文章具有以小见大的效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文章更加具体和生动,还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p> <p class="ql-block"> 三、意念相佐在教学中的应用</p><p class="ql-block"> 意念相佐部分通过两个课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将“打破重组”的理念融入作文教学中。对《大言不惭》和《乌鸦喝水》等经典故事进行改编的过程中,介绍的老树新芽法等方法让我看到了写作教学的无限可能性。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p><p class="ql-block"> 在今后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我将积极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p> <p class="ql-block"> 学习“写作新构建之打破重组”对我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在面对一个写作主题时,我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新的切入点和表现方式,尝试用独特的视角去展现主题。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仅对我的教学有帮助,也对我在其他领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同时,这一理论也开阔了我的眼界。它让我看到了写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了解到世界上有无数种写作的可能性等待着我们去探索。通过学习各种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能够欣赏到各种风格迥异的作品,感受到不同作者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p><p class="ql-block"> 我将怀着感激的心情,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写作和教学中,希望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发现写作的乐趣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编辑:宝丰县张八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p><p class="ql-block"> 李明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