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9月25日,区教研室的教研员付丙喜、王冰等同志到天衢新区实验学校进行教学工作指导。教研员们强调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注意课堂互动和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帮助教师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共同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p> <p class="ql-block"> 教研员们深入课堂,认真听取了多位教师的授课,并在课后进行了详细的评课活动。他们不仅肯定了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努力和创新,同时也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p> <p class="ql-block">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和教师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付主任详细介绍了当前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趋势,并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将认真落实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 此次教研员到校指导工作,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也为学校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b>(德州天衢新区实验学校小学部报道)</b></p> <p class="ql-block"><b>教师王胜彩</b>:课堂氛围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我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表现得更加自信、活跃。然而,如何在保持课堂活跃的同时,有效管理课堂秩序,避免个别学生的分散注意力,仍是我需要持续探索和改进的方向。左培老师的指导让我收获颇多。</p> <p class="ql-block"><b>教师苗致远</b>:今天很荣幸听到教研室周海洋老师的评课,感觉受益匪浅。周老师主要从讲课的流程、学生的习惯、教材的使用、讲课的方法这几个方面对我的课进行评价与指导。讲课流程方面:不要背课件牵着走,不要直接使用课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来制作课件,要预设出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来解决问题。学生习惯方面: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是纠正学习习惯,尤其所有学生都是转校生,部分学生有些坏习惯所以我们要趁着他们来到一个新的学校新环境的契机让他们摒弃以前的坏习惯,重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p> <p class="ql-block"><b>教师黄云梅</b>:聆听王冰老师的课后精彩点评,让我从中认识了不足,重新认识了“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区别,从中受益匪浅。通过王老师的精心指导,我重新审视本节课,决定课后进行如下的安排: 我将设计一系列反思活动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会让学生填写一份关于本节课的反馈表,以便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兴趣。其次,我会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他们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的参与程度,以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还会检查学生的作业和报告,以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p> <p class="ql-block"><b>教师谷琦</b>: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学习如何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评课不仅仅是评价他人的教学,更是对自己教学的一次深刻反思。在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我开始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效果,思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种全面的反思促使我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b>教师孙晓杰</b>:有幸得到了教研员张丽榕老师的全面点评。本节课对于班级中较为安静的学生关注度不够,每一次抛出问题,都选择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忽略了沉默生;今后教学中应该做好关注,督促这部分学生活跃起来,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只有这样,整体才能进步。</p> <p class="ql-block"><b>教师李美颖</b>:我讲授了四年级M3U2的公开课通过这次公开课让我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应用上,教研组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让我获益良多。我感觉自己对教材, 对学生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我也要紧跟教研组与校领导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和学生交流,争取四年级的学生们都有所收获。 </p> <p class="ql-block"><u>田月清</u><u style="font-size:18px;">老师执教</u><u>《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教学反思:</u></p><p class="ql-block">一、成功之处</p><p class="ql-block">1.找“壮”称。文中对五位英雄都有两个称呼,我让孩子们找一找课文分别在什么时候称他们为“战士”和“壮士”,孩子们认真读着课文,很快找到了结果,激发</p><p class="ql-block">了学生设疑解惑的欲望。</p><p class="ql-block">2.观“壮”行。继续读课文,指导学生学习五位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体会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3.品“壮”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去细细品味文本,体会壮士们至死不渝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p><p class="ql-block">二、不足之处</p><p class="ql-block">第二课时,直接让学生讨论动作、语言、神态表达的效果,学生掌握了知识,但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引导不够,学生回答较差。</p><p class="ql-block">三、改进措施</p><p class="ql-block">如果重上这节课,我会抓住主线“壮士”展开,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分析探讨。</p> <p class="ql-block"><u>马菁老师执教《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教学反思:</u></p><p class="ql-block">1.本节课对于热气球上升的探索,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活动借助多媒体来展现热气球升空的过程,创设主动让学生探究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学生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进行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探究,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p><p class="ql-block">2 .为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教师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充分表达出来。</p><p class="ql-block">3 .通过讨论,学生的探索结果得到了交流和相互的启发提高。学生的探索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当学生的观察兴趣发生变化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及时给与学生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进行观察。防止了观察目的不明确,活动没有实效。要让学生确实认识到,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减轻、会上升的性质。</p><p class="ql-block">4.特别是在仿制热气球的过程中,注意塑料袋和蜡烛的距离,当塑料袋鼓起来后再放手,要注意防火,以免发生意外。</p><p class="ql-block">5.改进之处:课前要让学生充分搜集有关热气球的知识,再者教师课前要做充分的实验准备,以应对课堂发生的各种情况,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