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座博物院,半部华夏史。所以,我来到了河南博物院,个人认为喜欢中国历史文化的朋友们都应该来一次的地方,只有来到这里才能真正懂得为什么河南是老家,只有来过这里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河南博物院整体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河南登封元代的观星台,上面有一个仰斗,代表的是盛宇宙之甘霖;下面是一个覆斗,它表达的是下纳大地之精华;中间黄土之色是代表黄河之水天上来,有华夏之源,融汇四方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河南博物院于2008年成为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院内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 走到一楼大堂的正中间,就会看有这样的一座雕塑。中间站着一个人,两边是大象。据介绍,人代表的是中原先民,两边的大象代表的是自然,人推开了大象,象征着人战胜了自然,文明由此而创造。</p> <p class="ql-block"> 来自远古时代的音律,化作今日的春风,骨笛奏一曲,仙鹤乘风化羽去.....贾湖骨笛,1987年出土漂阳舞阳的贾湖遗址,距今9000-7000年。相传9000年前有一只仙鹤死去,它的翅骨留在了原始人的部落里,人们用它制作了这支骨笛。9000年过去了,这支骨笛依然可以被吹响,它改变了中国的音乐史。中国有句话叫做五音不全,认为我们中国古代的音阶是五个音阶,但是这个骨笛的出土,一是见证了中华文明不仅是五千年,二是早在9000年前古人就已经是七声音阶了,因此就打破了七声音阶外来之说,其实看到这个骨笛的时候,内心会有点激动,在这骨笛的洞孔之间是9000年前古人的呼吸,正所谓:那时风动,此时心动。</p> <p class="ql-block"> 千年以前,青铜就是政治。兽面乳丁纹铜方鼎,1974年出土于杜岭街,共一对。当两尊青铜大鼎重见天日时,不得解的早商文化,从一双方鼎喷涌而出,它所代表的是王权,鼎在哪里就意味着都城在哪里,它的出土为商朝在那个地方定都就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史实依据。</p> <p class="ql-block"> 有方鼎就会有圆鼎,方鼎是四只脚,圆鼎是三只脚,青铜器它在没有经过长期的氧化之前是金色的,所以青铜器又叫吉金。</p> <p class="ql-block"> 武丁雄浑厚重的中兴,离不开华夏第一女将,一对鸮尊名器足以感受巾帼之风姿......,这就是妇好鸮尊。1976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器身有铭文“妇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是中国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文武双全的女将军、女战神。器型为鸮,鸮就是猫头鹰,作为图腾寓意战争之神,猫头鹰就是他们非常崇拜的。其实不只是中国,在希腊神话当中,比如说:女神雅典娜,她的爱鸟就是猫头鹰,因为猫头鹰可以在黑暗当中捕捉猎物,被看作是智慧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在西周的展厅中,朴素的中华第一剑,看上去破破烂烂的,远没有金腰带光彩夺目,可它却是秦汉一统天下的划时代兵刃,它就是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三门峡虢国虢季墓,西周晚期的文物。它由铜、铁、玉共同合做出来的一柄剑,是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在它出土之前,中国最早的冶铁制品是秦国的铜柄铁剑,距今有2600多年,曾经被一度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冶铁制品,直到玉柄铁剑的出现,把中国的冶铁技术往前推进了二百年,现在还可以清晰的看到和田玉做出来的整个剑把。</p> <p class="ql-block"> 盛开的莲花,灵动的仙鹤,若有神笔只轻轻一点,这鹤怕是要飞鸣于九霄天外,而龙早已步入云,腾空万里,这便是莲鹤方壶。1923年出土于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春秋中期的文物。其外观构思新颖,雕工精美,它一出土便惊艳了时光,这是3000年前古人的酒具,被称为“青铜时代”最后的绝唱。</p> <p class="ql-block"> 四神遨游云天,祥瑞布满画卷各处......它是我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体积最大,墓葬级别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壁画,它比敦煌的壁画还要早600多年,被誉为“敦煌外之敦煌”,它就是四神云气图。1987年出土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西汉早期墓室壁画。壁画上面分别有青龙、白虎、朱雀和神兽,它们都是一种祥瑞的象征,意思是说以它们的祥瑞身躯来引领着墓主人早日羽化升仙,从壁画中可以反映2000多年前,汉代古人的生死观,也就是生死轮回,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无限热爱。</p> <p class="ql-block"> 武曌金简,1982年出土于嵩山峻极峰,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古代金简,黄金的纯度达到90%以上,它的主人就是武则天。慕三元,祈五色,乞除罪名,好乐长生......,女皇一通金简穿越时空,像极了我们求神拜佛时的虔诚,上面共有63个字的铭文,双钩楷书,大概的意思就是“武曌非常信奉各路神仙,特意命人在嵩山投下金简一通,希望各路神仙能够免去武曌在凡间犯下的罪恶”,这个就成为了和武则天相关的唯一可以移动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天蓝釉,刻花,不会再有比这更华丽的词汇来形容它的珍贵与美丽了,它就是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北宋文物,1987年出土于宝丰县清凉寺。</p><p class="ql-block"> “天下名窑,汝窑为魁”,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提到汝窑,我会想到“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还会想到“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在汝窑当中最珍贵的就是这个天蓝釉,其次是天青色,然后是粉青色。而天蓝釉器物传世共有5件,带有刻花,保存的如此完整的汝窑就仅此一件,所以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唐宋时期的瓷器风格,唐朝的时候是色彩绚丽,非常奔放的,比如说唐三彩,但到了北宋时期,尤其是汝窑,它是一种宁静、凝练、非常内敛和含蓄的自然之美。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汝窑这么珍贵的一个原因。</p> <p class="ql-block"> 它是一张放酒的案子,名为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南阳浙川下寺楚墓,春秋中期的青铜器。祥云朵朵,龙盘虎踞,它的做工非常的繁琐,是多层的镂空云纹,由一个禁体、12条龙形附兽和12条龙形座兽等三部分组成,它是我国最早的失蜡法的青铜器铸件。想象一下当时在这样霸气的酒桌上畅谈,楚庄王想要问鼎中原的雄心可窥见一二。</p><p class="ql-block"> 也许大家觉得为什么放酒的案子要用到“禁”字?据说是在3000多年前,当时的周朝为了吸取商朝酗酒亡国的教训,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禁酒令,禁酒令叫做酒诰。里面就有明确王公诸侯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能喝酒,在喝酒的时候放酒在酒案,从而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诫人们要少喝酒,不可以酗酒。</p> <p class="ql-block"> 其实走进河南博物院,带给我更多的是震撼,来到这里除了看到九大镇院之宝外,还看到了很多国宝和不同朝代的文物,在此没办法全部一一的展示。附:部分文物照片</p> <p class="ql-block"> 古人不曾照今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就是河南博物院,有没有一件文物深深触动过你,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欢迎大家留言互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