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眉折腰事"生计"

疏桐

<p class="ql-block">  说句实在话:我不喜欢加班,甚至厌恶加班。毕竟除了工作,我们还需要有个美丽的生活规划,有关于人生、关于家庭、关于健康、关于孩子等的事实问题,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经营。</p><p class="ql-block"> 谁都不想成为别人嘴里喷的“上半子用健康换票子,下辈子用票子养健康”的那一类人。但现实情况是,我们总是难免被加班,左手是沉沉暗夜,右手是总不够用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把某演员说的一句台词稍加改动,调侃成现在的这句聊以自慰:“当你又一次被现实撞的头破血流的时候,请记得我正在夜色里加班。”</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到关于“5+2、白+黑”的宣传和号召时,我正从事公司文秘和后勤服务工作,一份份的信息专报,一拔拔的迎来送往,一摞摞的总结材料,加班加点是“理所当然”,更是家常便饭。</p><p class="ql-block"> 常常是前脚把酒足饭饱的客户送到宾馆休息,后脚就赶赴办公室电脑前,强睁迷朦睡眼赶写第二天的材料。5+2和白+黑的提法,完全表达了我马不停蹄的工作状态和时不我待的奋斗激情,以至于此言一出,顿时被这样的“精炼用词”感激涕零。</p> <p class="ql-block">  前些年,“58同城”拟在公司里推行“996工作制”,一时网络上关于996工作制的讨论甚嚣尘上,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建议充盈其间,甚至当代的几位商界红人也都站出来说事,而尤其以马云的“福报论”为最争议,与其后拟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富商郭台铭“妈祖托梦说”有的一拼。</p><p class="ql-block"> 这也不奇怪,古史中不乏“高手降生必有祥瑞、风沙走石必出妖孽”一样,不弄点惊天动地的神话便难以服人。其实,答案并不重要,而且很多时候都游离在我们的喜欢和不喜欢之外。</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站位不一样,思考的角度就不一样,得出的结论肯定也不一样,就象对待996现象,有人在极力抵触,有人在兜售焦虑,有人在修辞美化。年轻时我们都这样战斗过,现在也常常不得已而为之,接下来能做的其实就只剩下一件事:“向所有的奋斗者致敬!”</p> <p class="ql-block">  不管成功者如何去诠释“加班”对于人生的意义,也不管这意义是否有存续的法理或者必要性,静下心来,仔细想“为什么要加班”这个话题,还真的有些复杂。除了少数的富二代、拆二代外,大多数年轻人都得咬牙打拼,就业买房,成家带娃,不努力寻得高薪职位,意味着收入低、生活质量差,就实现不了“焦虑贩卖者们”常常唠叨的“XX财务自由”,这是根本的现实层面问题。</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是世俗层面的社会认知问题,我们内心根深蒂固地存着“成功人生”的普遍标识,那就是升官和发财,除此无它。现在不妨去看看各色的乡贤会、同学会之类,第一个邀请上台发言的永远是现时官介最高的,或者是最有钱的。这从“凡活着必努力”这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正面的积极鼓励,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你现在不多花心思不多吃苦,凭什么你就能在一大拔人才里冒出泡来。</p><p class="ql-block"> 如果马云、刘强东们当年不努力,现在的阿里和京东肯定难有如此规模,甚至他们所付出的心血,他们的振振有词,也如我们一样默默无闻,没有几人去赞同和理会。我们也许也有机会说:我不想和不努力的刘强东做朋友了。</p> <p class="ql-block">  加班对于我们这些"凡人"来说,更多的应当还是一种无奈。没有好单位,就没有我们实现人生“小确幸”的平台,我们要生活,必须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所以我们加倍珍惜着现有的工作平台,并不断努力想做的更好,以获得某个领导层面的业绩肯定,期待着再一次的高薪或晋升,从而逐步完成自我的追求,最终走出相对的生活窘境。说到底,我们还是别无选择。 </p><p class="ql-block"> 深夜的朋友群,大家认真而激烈讨论996工作制和薪金待遇问题,我跟随某报记者的镜头“去”了北京的中关村,一起浏览翻阅着这条街的灯火通明和夜色里的负重前行。我感叹说:人生不易,幸好还有“多劳多得”的绵薄月薪让奋斗者感觉慰藉。</p><p class="ql-block"> 正默默赶写文案的某笔友愤然发声:不与薪水挂钩的加班都是耍流氓。——群间陡然静寂,无人发声,余心下戚戚,一时突发奇想,又乱改一佳句:咦,安得薪资百万元,大庇天下加班者俱欢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