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芝居然是老六(3)

韩海安

<p class="ql-block">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为李寿芝(荇仙)资料缺乏,一筹莫展时,一天,我在网上随意敲入“对联 湖南 李寿"还未来得及敲入"芝",不小心误碰回车键,没想到奇迹出现了,屏幕出来"李寿蓉,字篁仙”的有关网页。李寿芝(荇仙)、李寿蓉(篁仙)这两人名字是如此相像,而且都是湖南人。顿时欣喜若狂!仔细点击每一个网页,发现他们二人竟然是同胞兄弟!当然李寿蓉善诗文,尤工对联,功名很高,加之还是谭嗣同的岳父,名气自然比李寿芝大得多,所以网上资料很多,于是别有天地,很快就把他们家的家庭关系梳理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李寿芝,湖南长沙河西杉木桥(今望城区白沙洲街道赤岗村)人。他兄弟姊妹八人,其中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六。</p><p class="ql-block"> 其母,王太夫人,1886年去世,享年八十以上。</p><p class="ql-block"> 老大,李通奉,字笠仙,1821 年十一月十七出生,约1863年去世。</p><p class="ql-block"> 老二,李锡蕃,字晋夫,1823 ~1850,著有《勾股和较算草》《借根方勾股细草》。</p><p class="ql-block"> 老三,李寿蓉,字篁仙,1825年十月初一 ~1894,与王闿运等并称"湖湘五子",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成博士弟子,补廪生。咸丰元年(1851年)中举人,咸丰六年(1856年)中进士,并用于户部主事。咸丰九年(1859年)因户部银库亏空案被牵连入狱。同治元年(1862年)肃顺被诛,李昭雪出狱,官复原职。同治九年(1870年)因升迁无望,请假回籍。同治十三年(1874年)捐资道员,分发湖北,1875年全家迁居武昌。光绪九年(1883年),其女李闰嫁于同乡谭继洵(时任甘肃巩秦阶道)之子谭嗣同。光绪十二年(1886年)修家谱。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家乡建杉木桥塔。光绪十六年(1890年),亲家谭继洵升任湖北巡抚,李回避到安徽芜湖任道员。</p><p class="ql-block"> 老四,李寿華,字菊仙。1860年早逝。</p><p class="ql-block"> 老五,四岁时殇。</p><p class="ql-block"> 老六,李寿芝,字荇仙。1874年春入蜀为官,光绪八年(1882年)任甘肃陇西知县;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甘肃张掖知县;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山西武乡知县;光绪十八年(1892年)任山西赵城知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任山西绛州知州。</p><p class="ql-block"> 余仔细校核甲子纪年、年号纪年、公元纪年间的匹配,基本弄清了上述年代,但也有年份前后不一致之处,但因无更多资料去验证而不得详考。好在不影响主要脉络,故不再纠缠于细节。</p><p class="ql-block"> 至此,对李寿芝的了解又更深了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