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56 泰国圆斑蝰

颜子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泰国圆斑蝰 </b></p><p class="ql-block">泰国圆斑蝰(Daboia siamensis)是蝰科、圆斑蝰属爬行动物,又称百步金钱豹、金钱斑、圆斑蝰。身体全长1.2米左右。头较大,略呈三角形,头颈区分明显,没有颊窝;体粗壮而尾短。体尾背面棕褐色,有3行镶黄边的深色大圆斑纵贯全身。</p><p class="ql-block">泰国圆斑蝰分布于缅甸中部与南部,泰国中部,柬埔寨,印度尼西亚。</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福建南部和广东北部。</p><p class="ql-block">栖息于亚热带平原、丘陵或山区,在开阔的田野草丛中较为多见。昼夜均活动。炎热天气多见于阴凉通风处,秋季可见于稻田。以鼠类、鸟类、蛙类、蛇和蜥蜴为食。卵胎生。</p><p class="ql-block">2月、4月及11月均见到交配。妊娠期6~8个月。8月下旬到10月上旬均见产子,以9月中下旬为多。</p><p class="ql-block">泰国圆斑蝰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p><p class="ql-block">泰国圆斑蝰为管牙类毒蛇,毒素类型是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是亚洲伤人率最高的毒蛇;是中国十大致命毒蛇之一。</p> <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泰国圆斑蝰身体全长1.2米左右。头较大,略呈三角形,头颈区分明显,没有颊窝;体粗壮而尾短。</p><p class="ql-block">鳞被</p><p class="ql-block">端鳞2~3枚;上唇鳞10~12,第四枚最大;下唇鳞11~15,第一对在颊鳞后相接;颔片1对。背鳞29(27~31)-29(27~33)-21(23)行,除两侧最外行,其余均明显起棱;腹鳞151~166;肛鳞完整;尾下鳞40~54对。</p><p class="ql-block">色斑</p><p class="ql-block">体尾背面棕褐色,有3行深色大圆斑,背脊中央一行30个左右,较大,其两侧各一行略小而与前者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色,周围黑色镶以黄色细边;前述每两行圆斑之间还嵌有一行粗大而不规则的黑褐色点斑,也就是在每两行的3个圆斑之间有一个点斑。腹面灰白色,每一腹鳞上有3~5个近于半月形的深褐色斑,前后缀连略成数纵行;尾腹面灰白色而散有细黑点。头背有深棕色斑3个,下唇缘、颔片及喉部也散有深棕色斑,略呈横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栖息环境</p><p class="ql-block">泰国圆斑蝰不限于任何特定的栖息地,虽然它主要存在于开阔、长满草或茂密的地区,但也可能出现在次生林(灌丛)、森林种植园和农田中。它避开茂密的森林,最常见于平原、沿海低地和丘陵。泰国圆斑蝰经常出现在高度城市化的地区和农村的定居点,在那里它以与人类共生的啮齿动物为食。在缅甸和泰国,它通常从稻田和其他农业用地被发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分布范围</p><p class="ql-block">泰国圆斑蝰分布于缅甸中部、泰国中部、中国东部(广西、广东和福建省以及台湾)和印度尼西亚。分布区域在大Sundas的东爪哇的泗水,从小Sundas地区的Komodo、Flores Solor、Andonara和Lembata(Thorpe et al.2007),以及最近从Sumbawa东部(McKay和Lilley在评论中)都有记录。</p><p class="ql-block">此外,泰国圆斑蝰在柬埔寨的发现概率很低,Thorpe等人(2007)从泰国边境附近的波贝采集了一个标本,但该物种的分布图中不包括柬埔寨。</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泰国圆斑蝰是陆生的,主要作为夜间觅食者活动。然而,在凉爽的天气里,它可以在白天找到。据报道,成年泰国圆斑蝰除非极度激动,否则会持续迟钝,之后会变得非常有攻击性。青少年泰国圆斑蝰通常更活跃,在最小的挑衅下就会咬人。虽然该物种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尤其是老鼠、鼩、松鼠、家猫、陆蟹、蝎子和其他节肢动物也可能被食用。泰国圆斑蝰受到惊扰时,常连续发出听而生畏的“呼呼”声。</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p><p class="ql-block">泰国圆斑蝰是卵胎生的。交配通常发生在一年中的早期,尽管随时都可能发现怀孕的雌性。妊娠期超过六个月。幼仔的生产时间为5月至11月,但大多在6月和7月。它是一个多产的繁殖者,20~40个新生儿的产仔数很常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保护级别</p><p class="ql-block">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p><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31 August 2011——无危(LC);</p><p class="ql-block">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E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