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龙门寺,初名法华寺,又名惠日院,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北约1.5千米的山坳里,始创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占地面积507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相传,北齐天保年间,法聪大和尚经五台山云游至此,顿觉此地清静幽雅,灵气飘逸,遂禀呈圣上,传旨建寺。宋太祖赵匡胤,还曾敕赐寺额“龙门山惠日院”。</p><p class="ql-block">龙门寺坐北朝南,东西宽65米,南北长78米,布局分三条轴线布置。中轴线布置了三进院落,每进院落均设有东西配殿,院落随地形建造,形成渐次叠高的形念。中轴线采用对称式布局,显示了中轴线建筑在寺院中的尊崇地位。龙门寺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筑集于一处,是河谷内历史最悠久、现存文物建筑最多、跨度时间最长、石刻史料最丰富的寺院。</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龙门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金代建筑,历代维修大木构件更换甚少,柱额、杂枋、斗拱等仍为金代遗构,前檐当心间补间斗拱45°、60°,斜拱共用,金代特征显著。殿内壁画与永乐宫壁画风格相近。内奉“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建在高高的青石砌成的基座上,当心一攒的补间斗拱犹如开在檐下的一朵花,十分醒目。</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建于北宋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历代维修大木构件更换甚少,基本保存了原建时风格。从建筑开间比例到木构件细部做法,与《营造法式》规定非常相近。殿内壁画及彩画为明、清时风格。2006年修葺。内奉佛祖释迦牟尼。</p> <p class="ql-block">燃灯佛殿,元代建筑,梁架构件自然弯曲,稍加砍凿即用,断面极不规则,结构形制不受宋、金之矩,元代建筑特征明显。殿内壁画残损严重,时代风格不明显。2004年修葺。内奉燃灯古佛。</p> <p class="ql-block">东配殿(观音殿),明代建筑,前后檐设廊,较元代以前建筑,斗拱比例显著缩小,柱子变细加长,屋坡变得更加陡峻,装饰性构件显著增多。内奉“华严三圣”和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西配殿,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为我国唐、五代时期现存惟一一座悬山式建筑实例。殿前尊胜陀罗尼经幢雕造于五代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刻记了西配殿的建造年代。2001年修葺。内奉“西方三圣”及地方神祇。</p> <p class="ql-block">西轴线南前后两进院落由僧舍和库院等附属建筑组成,东轴线则由圣僧堂、水陆殿及禅堂、僧舍同合成的院落组成,东西轴线上的建筑均由前院、中院和后院部分组成,两轴线的建筑多为明末清初所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