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走进北京市十一学校和史家小学,感受两所名校(集团)不一样的风采,惊叹两校辉煌的育人成果。两校的办学理念均共同指向“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明天,体现在学校的价值体系、治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参访北京市十一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参访史家小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北京市十一学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b></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北京市十一学校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1952年在周恩来、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为学校命名。从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到面向未来的现代学校,北京市十一学校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前行,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并与时俱进地展开变革,人手一张课表,开发了400多门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取得了辉煌且影响广泛的成绩。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2020年入选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史家小学:“无边界”课程</b></p> <p class="ql-block"> 史家小学,从位置就不一般。所处的史家胡同,坊间对其有句美誉:“一条胡同,半部中国史。”从这走出去的名人,数不胜数。史家小学创办于1909年,创造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很多个“率先”:率先在校园内进行升旗仪式、率先建立校园电视台、率先建立计算机专用教室、率先成立小学公益社团等,连续三届荣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史家小学在新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从顶层设计、底层逻辑和课程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明确提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和谐发展的人,提出了“群动党建体系”“大思政体系”“无边界”课程体系、“教师领导型治理结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实践体系 。其中“无边界”课程旨在构建一种新型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更为完整与宽广的时空背景下学习与成长。</p><p class="ql-block"> “无边界”课程倡导“给成长无限可能”,不让课程的局限禁锢成长的无限,而让课程的无限拓展生命的可能。该课程体系倡导由内容封闭走向边界开放,让课程不止于课堂,学习不止于教室,取得了突出的成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参访感受】</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深圳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石凤祥:</b>上午参访十一学校,深刻领会学校的去行政化扁平化管理,发挥中层部门服务功能,真正为了学生。学校竭尽全力帮助老师,以方便老师竭尽全力帮助学生。该校的组织结构变革2011年完成后,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课程开发,2015年将400门课程融合进国家课程。开发分类分层特需课程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比如人工智能课程系列化、水平高,值得我们借鉴。我注意到,该校课程的开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比如2009年开办的《汽车设计与制作》、《工业设计与制作》、《F1赛车设计与制作》等,最初是由李智超同学(后录取到清华大学相关专业)向校长提出建议,并向校长提交了可行性报告和课程方案的设想,学校校务委员会讨论后同意开设相关课程。2016年学校开始关注从教到学的转变,聚焦课堂问题,推动学校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断思考未来的学生需要我们教些什么。由学生评选出的年度“十事实办”。校务委员会讨论的最高标准是学校的决策是不是为了学生。学生在学校有幸福感、被尊重。下午参访的史家小学,办学时间长,人才培养成长过程中重视家国情怀,2018年以来已经获得四项国家教育成果奖。尽管如此,史家小学居安思危的意识较强,比如对集团化办学方面,他们直面发展中遇到的三大问题:集而不团、均而不优、驱而不动。</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副校长 柴毅波</b>:今天参访的十一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有了更为深刻且全面的感悟。从学生学习空间优化、学科教室设计、课程体系创设到学生活动的丰富,无一不体现出学校对这一理念的深度贯彻。尤其是课程设置,可以以学生的发展诉求出发,由学校富集资源开发课程,聘请专家作为教师,开发空间打造教室,设计活动展示成果,最终成就学生的发展,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丰富多彩,涵盖了学术、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课程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让学生成为了选择和学习的“主人”。在这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创造者。史家小学以“博悟课程”为切入点促进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文化自信,把家国情怀教育落到实处,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借鉴。</p> <p class="ql-block">【撰稿编辑】林良展</p><p class="ql-block">【摄影摄像】李亭 娄俊颖 章顾胜</p><p class="ql-block">【学习感受】石凤祥 柴毅波</p><p class="ql-block">【审核】夏育华 王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