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3年,我上小学一年级时,语文老师是一位厦门女知青,大家叫她平平老师。</p><p class="ql-block">平平老师和蔼可亲,个子不高,走起路来一步一步,不快也不慢。看上去脸上很光滑的样子,孩子们都说平平老师长得好看。讲话语速很均匀,常年只讲普通话,我们只知道她是大城市里来的。</p><p class="ql-block">刚开学时,平平老师课前点名很有意思,她念一声学生的名字,要求学生回复家长的名字。于是戴振祥—戴寿喜,张凯祥—张作杨………点名声每天都回响在教室上空。这种做法持续了两个星期,以至于很多小学生都互相知道家长的名字了。</p><p class="ql-block">平平老师教学水平如何,我难以评价。只是拼音水平觉得一般。我是那个班唯一考上大学的孩子,除了客家人有“黄王”发音分不清的共性以外,我的拼音整体不过关。以至于平时语文考试乃至中考、高考拼音题都难以得分。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平平老师教拼音时,我生病请假了几天,把功课撂下了。</p><p class="ql-block">平平老师会打乒乓球,在学生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乒乓球水泥桌旁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很差,群众生活水平也不高。平平老师总是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她会用几条群众打井水的井绳编在一起,组织学生拔河比赛。也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丢手绢等小游戏活动,其实那时没有手绢,只是用大片的树叶来代替罢了。大冬天,看到有的学生光脚没穿鞋,就会叮嘱他们尽量不要去室外,室内更暖和。有的学生,特别是女生,辍学了,她也会很耐心的做家长的工作。说孩子多读书,好处多多。在她的帮助下,有的辍学几年的女生又回来上学了,班上大我四五岁的女生有好几个。以至于在男女同学拔河游戏中,男生总是输给女生。</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过去了,虽然是孩童时代的记忆,很多往事仍记忆犹新。我本来计划在今年村教育基金会颁奖大会上谈谈平平老师、感恩平平老师的,可惜多方打探平平老师的情况却无从知晓。于是,我查阅了永定档案馆厦门知青的存档资料,才知道曾平平老师是1969年10月下乡到我们村的知青,那年她才16岁。他哥哥叫曾甦,也是一同下乡前来的知青。</p><p class="ql-block">今年我们协兴村厦门联谊会中秋博饼活动时,我多方了解平平老师的情况也得不到任何的信息。或许时间太久远了,于是委托厦门工作的乡亲多方留意打探,希望有所收获。</p><p class="ql-block">平平老师,您还在厦门吗?我们想你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张凯祥</p><p class="ql-block"> 2024 09 22于龙岩 永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