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班户外建构区游戏:彩虹幼儿园搭建记

❤️

观察背景 <p class="ql-block">   建构区是被誉为“塑造工程师的地方”,是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主要场所。在建构区内,幼儿动手动脑、发挥想象,通过对不同建构材料进行观察、操作、搭建,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而在幼儿园生活了两年多的孩子们,对幼儿园更是充满了热爱与不舍,这样的氛围和讨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谈话里、游戏时……随着孩子们对幼儿园的深入了解,增强对“爱我们幼儿园”的情感表达,亲手搭建我们幼儿园的想法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了。</p> “彩虹幼儿园”的萌芽 <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4年9月5日下午4:00-5:00</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大一班户外建构区</p><p class="ql-block">观 察 者:雯雯老师</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张同寅、王梓谦</p><p class="ql-block">观察过程:</p><p class="ql-block"> 区域活动开始,他们早早的做好了搭建计划,将设计图粘贴到搭建主题上就开始积极搭建起来。</p> <p class="ql-block">  张同寅小朋友是一组的组长,他和他的组员的想法很多,并且里面设计了关于搭建的知识经验。教学楼根据设计图垒高了三层,教学楼旁边是沙池、沙池的对面是滑梯。滑梯用一个长方形的木板代替,但是一组孩子们发现一个问题说:“就是上滑梯的时候,没有台阶没办法滑上去,设计图上是有台阶的”。于是,组长张同寅拿了一些正方形的小木块,用依次垒高的方式搭建了一个台阶,问题解决。</p> <p class="ql-block">  王梓谦和她组员用了两根长木板交叉立起来,但是发现木板老是倒下来。她们一开始放了一块木板挡着,发现还是倒了下来,两人尝试好多次,还是会倒,有一些灰心。观察到孩子们的消极情绪,我给孩子们看了几幅关于大门的照片给她们借鉴:“你们仔细看看,是什么支撑着大门?都撑在哪里?”看了几幅图片后,两名幼儿都歪着脑袋思考起来,就去拿材料,大门一边各拿了三块木板,两个木板挡着长木板,另一个木板起着固定作用,这次终于搭稳了。</p> 行为分析 <p class="ql-block">  建构游戏中的乐趣不仅在于建构方面,而且体现在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中,在合作游戏中,大家形成了一种默契。在各个小组中,最为积极主动的那名幼儿往往会自动成为小组长,大家都愿意听他指挥。如张同寅会和其他成员讨论,大家各自分工要构建幼儿园的哪个部分:沙水区、骑车区、滑梯区。。。如果在建构时遇到问题,大家则一起分担问题,讨论怎么解决。如果哪个小组先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就可以开始构建过渡部分。另一小组在完成任务后,随即跟上,不必将工作分的太开。在合作游戏中,大家感受到一起做事情的好处。作品在共同努力之下越来越完整,让幼儿体会到成就感和幸福感。情感情绪的传递,可以培养幼儿喜爱与人交往的性格。</p> 支持策略 <p class="ql-block">  1.教师要进一步研究材料搭建方法,给予幼儿持续探索的机会,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幼儿有各种搭建方式,幼儿对这种低结构的材料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从幼儿的表征来看,幼儿对于后续的建构还有想法,想要建造一些搭建的连接,想要更多更丰富的建构材料,建构更大的楼房,教师需要追随幼儿的兴趣给予幼儿更进一步地探索。</p><p class="ql-block"> 2.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利用同伴学习达成经验共享。</p><p class="ql-block"> 将幼儿的游戏视频、照片进行分享,引导其他幼儿重点观察游戏的小朋友同伴交往情况,并请游戏中的幼儿进行游戏分享,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幼儿学习游戏分享的方法,并且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倾听吸取同伴提出的建议和方法。</p> “彩虹幼儿园”初见雏形 <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4年9月12日上午10:00-10:50</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大一班户外建构区</p><p class="ql-block">观 察 者:雯雯老师</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高安琦、刘闰杰</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搭建,高安琦小朋友先是有架空的方式搭建了围墙,后来围墙经常倒下,于是她观察了墙头一些砖头的搭建方式,在这次搭建活动中运用了观察到的搭建方法,木块用间隔垒高的方式把“彩虹幼儿园”的围墙围起来。另一边用基本架空的方式搭建成围墙。琦琦说:“这次围墙不会倒啦,我们再一起搭建一个高高的教学楼,我们的教学楼是三层的。”</p> <p class="ql-block">  刘闰杰小朋友说:“我搭建一个大大的教学楼,我用长方形的木板和圆柱体搭建的。”</p> 行为分析 <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指出:大班幼儿能发现和体会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体比较整齐、美观。刘闰杰小朋友能将积木按一定间隔并且采用基本架空的方式进行垒高,同时能有规律的摆放积木,呈现出作品的规律和美感。</p> 支持策略 <p class="ql-block">  1.播放幼儿游戏的视频,共同分析交流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开放思路、乐于分享,发动集体智慧,当我们遇到相同问题会使用什么样的办法进行解决,并且难度适宜,让搭建更为完善的小朋友进行游戏分享,让其他小朋友通过旁观者的角度一样进行学习进步,共同配合完成,体验成功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2.同时把握好教育时机,在孩子搭建过程中,先进行不要急于进行干涉,教师需要善于观察、鼓励、等待,观察是否有大带小的行为情况,让发展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周围同伴的帮助下进行发展,等待小朋友遇到瓶颈,要根据实际水平,情况给予鼓励,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3.培养幼儿学习能力,学习了平铺、架空、垒高、拼插等建构技能,锻炼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持久性,启发了幼儿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了空间建构能力、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 “彩虹幼儿园”的成功 <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4年9月19日上午10:00-10:50</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大一班户外建构区</p><p class="ql-block">观 察 者:雯雯老师</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丁彦格、刘闰杰、焦舒妍</p> <p class="ql-block"> 焦舒妍小朋友说:“幼儿园搭建湖心亭的话,那亭子旁边应该有条小河。”于是,焦舒妍带领几个小朋友搭建了一条小河,焦舒妍小朋友说:“我们再搭一个小桥吧,有入口出口的那种小桥。几个小朋友和焦舒妍一起拿来了长木板当桥面,圆柱体当桥桩,长方体的厚积木当做阶梯。小朋友说:“我们来试一试,能不能从桥上走过去。”但是发现一个问题,长木板不能通过一个小朋友,他们想了想又拿来一个长木板靠在一起,再试着走了走,可以通行了!</p> <p class="ql-block">  丁彦格与刘闰杰小朋友在搭建亭子的过程中,亭子下面的固定物他们想了很久,在其他小朋友的建议下最终用圆柱体。丁彦格说:“我想让这个亭子最后是四个面都是通风的那种,最后亭子顶是拱形的。”搭建过程中发现长方体的长木板长短不一,孩子们在搭建时,把木板拿来时用手臂和平衡装测量一下长度,刘闰杰说:“我们要拿一样长的木板,这样的亭子才会对称、不容易倒塌。”</p> 行为分析 <p class="ql-block">  “ 彩虹幼儿园”建构完成时,对幼儿而言是激动人心的一刻。游戏结束时,教师让各组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作品的结构,谈谈在建构过程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如游戏场地的建构小组分享道:“本来我们是用围栏将游戏区围起来的,后来我们决定用原色积木铺满游戏场地,这样更加真实。”对焦舒妍小朋友来说遇到问题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和其他小朋友互动、讨论。有的幼儿分享了在搭建楼梯时的经验,如寅寅在搭建滑梯的楼梯时,感觉很难准确的用造型表现出来,最后用正方形的小木块层层叠叠的搭起来。丁彦格小朋友搭建的亭子在交流过程中,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幼儿相互分享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以促进幼儿的集体成长,帮助幼儿发展创新思维。丁彦格与刘闰杰等几位幼儿分别借助“手臂”和“平衡桩”对长木板短木板进行测量,显示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测量技巧。</p> 支持策略 <p class="ql-block">  游戏中教师适宜的指导会促进游戏的深入开展,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p><p class="ql-block"> 幼儿的游戏水平及搭建需要是选择指导策略的主要依据。“我们的幼儿园”是大班幼儿初次进行的一个主题建构游戏,他们缺少主题建构游戏的相关经验和技能,对主题建构的结构与布局更是难以把控。因此游戏过程中教师首先作为一个引导者支持幼儿游戏,随后作为一个观察者、支持者关注整个游戏的进展过程。采取“分区建构—自主选区、选材—自主建构—明确结构布局—摆放作品”的组织策略,坚持“幼儿在前师在后”的原则,自始至终保持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的关系是 激发幼儿游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评价游戏价值的重要指标。大班幼儿缺乏主题建构的经验,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问题引领式”的指导策略是指导幼儿游戏深入开展与提升幼儿游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p> 教师反思 <p class="ql-block"> 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投放具有难度差异的搭建材料,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对于能力较差的孩子进行内部干预采用语言引导或者外部干预进行个别协助的方式,帮助其进步,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为提供更精细的搭建材料,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思考发展,发展思维、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训练,从而帮助孩子进步。</p> 活动特点 <p class="ql-block"> 在搭建幼儿园的过程中,孩子们运用语言表达、绘制设计图等,表征与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出自己基于实践得出的观点,从感知觉到社会情感、从动作技能到思维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小小的积木,蕴藏了大大的梦想,为幼儿创设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广阔空间,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