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情思

我们一直在路上

<p class="ql-block">  忙碌的八月,丰收的季节。有秋高气爽的气候,有收获的喜悦,有参加各类喜宴的快乐分享,还有八月十五的合家团圆。每年的八月,我不管再忙都会记得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给父亲祝寿,到时全家人聚在陪他一起过。再有几天就到这个特殊的日子了,也是父亲离开我们在另一个世界的第二个诞辰日了。昨天晚上我睡意朦胧中看到父亲,他还是那样矍铄慈祥,还是那样乐于助人,还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  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我学习、工作、生活的指南针和风向标,让我时刻警醒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做事。父亲离开我们后,我们姊妹三人谨遵父亲的教诲,孝敬母亲,尊重长辈,团结互爱,经营好家庭,教育好子女,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也是对父亲最大的安慰。在父亲病重期间,我们姊妹轮流服侍身边,给他服药、按摩,陪他出门散心。那时我经常听他讲自己经历的事情,听他感慨苦难后的甜蜜。父亲一生经历颇多,可以说是苦难磨砺了他坚韧不拔,乐观开朗的性格。父亲成家之初,正值文革初期,各种运动席卷各行各业,父亲辞工带着我们的母亲回村务农,住在老宅院里的那间小瓦房里。为增加家庭收入,当年冬天父亲加入了村里的人力运输队(就是人驾辕,驴拉车,下坡肩扛辕脚蹬地),起早搭黑去十几里外的山顶拉上焦炭送到冷泉车站。对于一个高中毕业没几年的学生,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生活水平受限让他消瘦了许多,为了缓解疲劳的束缚,父亲学会了用抽烟的方式来解决。几个月的劳作几个月的劳作,除还清大家庭所欠队里的粮款外还有些节余。</p> <p class="ql-block">照片第一排席地而坐的少年,是父亲十几岁时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末,我们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后,因各种原因父亲经历过几次工作调动,每次调离时都会被单位领导反复挽留,但考虑实际情况也只能同意调动。父亲是老三届的高中生,各科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因特殊历史时期取消了高考,让他与大学擦肩而过。父亲扎实的知识基础对从事的各类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在公司商店负责经营管理的几年里,经营有方,账目清楚,让一个不见起色的商店重新焕发了生机。单位汽车队领导调整后,工作交接时涉及到油罐油料移交,他们会找父亲计算油罐的油量。油罐是个椭圆形状,按照普通公式不能算出剩余油料的数量。父亲通过量出的数据,运用几套体积公式算出罐内的油量,做到了公平公正。他们双方都比较认可计算结果,使他们能够和气交接,也给单位消除了潜在的闹矛盾隐患。</p> <p class="ql-block">  苦日子过完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父亲依然保持着他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但对于孝敬长辈是毫不吝啬。父亲是兄妹中的老大,不管有多忙,有多累,都要去看望我们的爷爷奶奶,及时解决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手机开始普及时,为了联系方便父亲200元买了一部搞活动的手机,一直用了好多年。有一年我换了一部大屏手机,让父亲看看字体挺大,触摸使用,让他看能不能用了。父亲说我实在用不着,你们工作事情多还是你们用吧。在办事的路上,和同行的同事说起这件事,同事说当时看见你爸挺喜欢这种大屏手机的,估计是不想让你花钱,才那样说的。我听了心里挺不是滋味的,随后就去买了一部维沃手机给父亲送回去。这部手机他用了很多年,一直到后来使用了智能手机后,那部维沃手机还在当闹铃使用。这部手机母亲还一直保存着,看到这部手机就能想起父亲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  父亲工作调动后在九年制高中带数理化课程,他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课堂上严谨教学,方法风趣幽默,课下和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尽可能去帮助他们解决,深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单位里的有个同事和我讲起过父亲当年代课的事情,他是父亲代课班里的淘气学生,当时学习成绩也不怎么好,父亲找他谈心,给他讲解学习方法和学习中的难题,让他改变了许多。同事说父亲上课有时不带教材,问学生上节讲授内容后,接着内容在黑板上开始用板书讲解,这点让他十分钦佩。回到单位后父亲兼职教育科职工文化课的讲授,组织学习职工文化基础知识,帮助提高他们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单位持续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父亲工作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表扬和工人们的赞誉。</p> <p class="ql-block">九年制高中班毕业照片</p> <p class="ql-block">  父亲年轻时跟着爷爷学习中医,深得爷爷医学真传,自己也刻苦钻研,在25岁时已经能给病人解除病痛疾苦了。中医《医学传心录》里的“诊家之要四般脉,浮沉迟数为浮而有力......”,“一息四至号和平,更加一至无大疴,三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等脉理脉象等理论,父亲都熟练的记着并能灵活应用。对于中医汤头也是如数家珍,根据病情适当增减药量及味数。记忆中父亲治疗感冒和头晕目眩的方子特别有效,我是深有体会。在农村、在单位,从工作,到退休,父亲义务给别人诊断开药,人数无法统计,只记得经常有人上门来诊病,父亲是有求必应,并认真记录每次诊疗情况,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号脉用药后病情康复。 </p><p class="ql-block"> 父亲病逝后,他的许多同学发来慰问和挽联。榆次同学周宝瑜先生(原晋中市党校常务副校长)发来亲笔书写的挽联、河南同学刘振国先生发来七言悼念诗、太原同学齐玉生先生(原太原市政法委书记)发来悼念短文,其中有两句话“学医服务他人康,自己反被病魔欺”是对父亲治病救人的肯定。大姑在我父亲祭文中写道:承父文志,潜心中医,救人无数却难救自身...... </p> <p class="ql-block">  父亲病重期间,在清醒的时候就和我们商量安排他的后事,不要大操大办,不要铺张浪费是基本原则,让我们弟兄们把握原则商量着办。我们在家乡跟前半山腰开辟了一块地,这块地依山伴水,也曾是父亲年轻时参加劳动到过的地方,或许在冬天时候在此处捡过柴火。父亲安葬的方向正对着老家的方向,让父亲能够遥望他的父亲母亲。在开地的时候,机器轰鸣,有一只喜鹊在空地上来回走着,时不时来回张望,也许是父亲过来看他的新家,看他的孩子们在忙碌。开辟的土地挺大的,我们种了一些作物经常去施肥、拔草打理,也能看看长眠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喜鹊在机具跟前</p> <p class="ql-block">喜鹊在空地上走动</p> <p class="ql-block">  每到一个与父亲相关的时间节点,我都会不由自主的回忆父亲的过往,都是如鲠在喉,含泪欲滴,把自己对父亲的所思所想记录成文,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深深的怀念,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情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