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1)

深海

北方锁钥大同城 <p class="ql-block">三晋大地,表里山河。印象中,山西好风光,不仅是黄河、恒山、吕梁太行的壮美,更有华夏肇始、人文渊薮的历史厚重。去一趟山西的念头盘桓已久,8月中旬,因到北京办事,趁便计划到山西走走。我们选择大同—太原—晋城的路线,由北至南领略山西好风光。大同距离北京346公里,通高铁后,两地来往十分便捷,不到两小时的旅途,一路山岭逶迤,进入大同境内,视野渐渐开阔平坦起来。从大同南站出来往城里走,经过一条河,名唤御河,过了河上铁桥,便进入大同市区平城区。山西之行始于大同,大同之行始于古城。</p><p class="ql-block"> <b>北方锁钥大同城</b>。塞外的大同地处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要冲,历史上这片土地发生过无数争战,兵燹不断。一千多年前,北魏鲜卑拓跋氏在此筑城建都,名曰平城。隋唐以后的中原政权无不在大同城驻守重兵,明清时期更成为“巍然重镇”。现时,在大同市区,楼房街市,现代的城规式样与其他城市看起来没什么两样,千年古都的悠久气息可能在古城会有些许的若隐若现。说到大同古城,不能不提原大同市市长耿彦波。大同人都说,没有耿市长,就没有大同古城。2008年,为改变“煤都”大同的脏乱市貌,时任市长耿彦波提出“一轴双城”的新规划,以御河为界,河西的古城整体恢复性保护,河东则规划建设新城区。耿彦波为官一方,造福一方,作为市长,发展经济目光长远,家国情怀跃然于胸,竭力于文化传承,挖掘和保护大同城的灵魂和根脉。以往人们提起大同只有煤炭和土豆,如今,修复的古城、华严寺、云冈石窟,使大同焕发灵气和活力,从“煤都”到“魏都”,愈来愈热的旅游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老百姓称之为“耿菩萨”。除了大同,耿彦波榆次、太原任上力主修复的王家大院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大同的同学告诉我们,耿彦波离任时,数千名群众自发赶来为耿市长送行,表示希望他能留下了。听了深为之感慨。我们到古城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下古城皇皇大观、气势恢宏。明洪武5年,领军追击北元的明朝大将徐达在北魏、唐、辽、金大同旧城基础上增筑,城墙高14米,城宽可并驱2车,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我们看到的古城是在明城墙基础上修复的,石条、石板为基础,外包青砖,形制完整,功能完备,高大雄伟,令人叹为观止。古城有四座城门,均联通市政道路,古城内有修复的华严寺、纯阳宫等古建筑,肆铺林立,商业繁华,凤临阁酒楼、云锦会、喜晋道等著名食肆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古城墙上的灯光秀开始了,大大的“大同”二字在夜空中格外醒目,“Datong”字样被投射到城墙上空,与古老的城墙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叹古今交融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晚上的大同城墙灯火辉煌,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现代光影技术相结合,展现了独特的城市魅力。走在古城的街道上,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的一处摊位前,一位男士穿着黑色T恤衫,戴着口罩,正忙碌地准备着小吃,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品尝。他的身影在灯火阑珊中显得格外忙碌而专注。</p> <p class="ql-block">小插曲:我们到大同当晚正值七月十四中元节,当地风俗中元节出租、滴滴无人出车,夜暮飘雨,来来回回叫不到车回酒店,颇为狼狈。半晌,有位年轻人驾驶一辆私家车高价揽客拼车(车上已有两名乘客),不多计较,赶紧上车,这样才得以顺利回到酒店。沿途所见,当地人在市区街头路口堆烧纸钱,不时被一阵风吹得满地乱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