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弗洛伊德已经逝世了半个多世纪,但他的理论依然存在并继续引发争议和讨论。许多现代作家已经通过他们的总结和解读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弗洛伊德的观点。</p><p class="ql-block">另外新弗洛伊德学派的理论家提出了他们关于精神分析的理解,大多数的这类修订理论弱化了对性的强调,且更关注自我技能和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了成年人力争克服幼年自卑感的观点。</p><p class="ql-block">卡尔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自我的外在社交层面(称为人格面具),内向和外向的区别以及四个基本的思维方式。</p><p class="ql-block">凯伦.霍尼发展了一个新弗洛伊德学派理论的女性心理学,并且描绘了基本焦虑的本质和相关神经质的需求。</p><p class="ql-block">艾瑞克.埃里克森详细描述了心理发展阶段,其中儿童和成人都必须不断适应变化中的生活境遇。</p><p class="ql-block">客体关系理论学家,尤其是梅兰妮.克莱恩和温尼科特描述了人们和重要的情感客体间复杂的关系。他们还观察到这些关系往往混合着高兴和痛苦,爱与恨。个体很难把它当做一个整体的复杂的个体,从而与其建立关系。人们经常因为自己复杂的情感而感到内疚,并且需要抵御他们。</p><p class="ql-block">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现代心理学家引入了严谨的研究方法来考察从精神分析的理论中派出的上百个假设。证据支持其中一些假设,例如无意识心理过程和压抑,移情等现象的存在。</p><p class="ql-block">有关依恋的童年期模式和成年期的浪漫爱情关系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p><p class="ql-block">对精神分析的价值进行评估时不应该依照他提供的答案,而是他不断引发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