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在岛(二)

山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引:我为我写下这些文字感到不安与忏悔。因为我透露了造物主的秘密。仓颉造字时,“天雨栗,鬼夜哭”,就是因为天地担心人类通过文字道尽宇宙蕴藏的天机……</p><p class="ql-block">……我从心底里不屑于动用人类的任何语言与文字,因为人类所有的文字与语言都无法表述与囊括这个岛上看到的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经历了一百多天的漂流后,我终于看到了这在传说中的临在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罗柯略的《岛国风物志》里写的就是这座岛。用词精妙,风物千变,却极度语焉不详,不知所云。但这本奇书有一绝对神异之处,就是当你读完全书,置放一段时间再次重读,就会发现,书中的风物,与上次所读已完全不同,象是另外一本书。唯一不变的,只是书名与书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书的神异处,被越来越多此书的拥趸发现并公诸于全网,然而,保罗柯略却坚称,他只写了大家第一次读到的内容,以后的文字绝非其所为。但他把此书的神异一股脑归于他笔下的临在岛。于是,越来越多好奇的拥趸,都纷纷去往临在岛探险,然而,我却奇怪地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再如保罗柯略那样写下任何文字。面对大家的问询,他们对这次探险避而不答,眼神中满是平静与安宁。他们甚至不约而同的认为,保持沉默,是对这次探险最美好的回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海上一百多天的风雨漂泊中,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何原因让探险者是这种状态呢?他们目光平和,没有任何恐惧与不安,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上岛,我首先闭上了眼睛。因为我首先需要充分调动自己所有认知潜能,以做好充足的感官冲击准备。当我睁开眼睛,我敢说,这个岛突破了我所有认知与想象力的边界,是造物主的额外用心的神奇赏赐,更是人类心中最美好畅想的极致。随即,我也马上意识到,为何这个岛名谓临在岛,而来过这个临在岛的所有人为何不约而同地选择沉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时的我从心底里不屑于动用任何语言与文字来展现她,甚至突然对人类语言文字心生厌恶与羞耻,因为我彻底发现人类所有的文字与语言都无法全面准确地表述与囊括这个岛上看到的一切,即便再高明的遣词造句,在这个岛面前,永远只能是机械、片面的简单描述或描摹。为了让读者了解临在岛的大概,我只能调谴自己捉襟见肘的文字去简单描摹一下,我可以肯定地说,我笔下的文字远不及我看到的亿万分之一。但岛上有四处截然不同的感受值得单独表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视角的冲击感。我发现在这个岛上可以启用人类的松果体视角,视觉延伸为意念驱动,可以做到心到则眼到,可谓瞬息飘乎,巨细无遗,唯精唯微,宏观与微观完美统一。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已不再局限于180度两眼只看到前方的视角,而是360度的环型视野,这也就是说,正常眼睛看不到的身后的景像,我已经不需要转过头去看便能即时看到,而且,视角是全息方位的正念觉知,即:不仅能够看到感受周边360度的环型视野,且随时可以自高空向下俯看整个岛屿,自己能够随时从高空看到岛上一切的景象与此时岛上的我,而且能够从海洋最深处看到这座岛屿的底部,看到在岛上此站立着的我,我惊奇地发现,这个岛屿水下基础部分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岩石与泥土,而且岛屿并不与海底相连,而是象一座巨大的冰山,由巨大的树根、草根与海藻的互利共生在一起的结合体形成绵长的悬挂物,一直延伸到大海的海沟深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粘稠的空气感。这里的空气与我们的日常完全不同,似乎有极度粘稠的层状感,用手脚面向前探摸,都有一定的信息阻力,象是穿过层层堆叠的浆糊,肢体移动起来似乎相对较为缓慢,但移动的每分每秒、一丝一毫都能随时感知到层状时空的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是美好的天堂感。便是随时会有极强的美妙感袭来,心灵深处感应到从未有过的美好与安宁,且今生从未见过的饱满而静谧的绿意充盈于眼眶,这种浓绿意极度宁静肃穆,随即是一大片美轮美奂奇妙幻境立即映射眼前,因为我强烈感受到,这里的所有的景像全部是带有维度与纵深的立体景物,如,整座岛上大片的草地上的每一根草都能让我随时看到全息的立体纵深影像,看到每一片叶子的叶脉里津液的输送与流动,看到他们每分每秒都在成长与衰亡;远方郁郁葱葱的森林,第一印象是在远方,其实下一秒森林中的每一棵树都可以立在你的面前,他们同样是以一种全息影像的呈现,看到粗大树干上几千根向树冠输送养料的脉管,每一秒都能看到每棵树春夏秋冬树叶黄绿枯荣的四季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是未知的恐慌感。在岛的中央有一处圆形的湖泊,极尽清澈的湖水似乎直接通向海洋的最深处,闪着深邃幽蓝的光,其强大的自吸气场让我强烈感觉到湖里藏着巨大的秘密,我感受到一种未知的恐慌,身体的本能提示我绝对不敢去迫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岛上唯一有人类造访痕迹的是,在湖泊稍远地草地上,摆放着两支白色的椅子和一张小圆桌,同样奇怪的是,其中的一张椅子的的周边气场与那个湖泊一样,同样闪着深邃幽蓝的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从看到那个湖泊和椅子,我突然有一种巨大的眩晕感与疲乏感,身体似乎徒然被吸走了一部分能量,我突然意识到我最近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好好睡上一觉了,不由走到那张不发光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趴在那张小圆桌上睡了过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睡了一回,我突然感应到身边的椅子上坐着一个人,他头发花白,拄着拐棍,高昂着头,眼睛空茫得望着前方,似乎是希区柯克区与博尔赫斯的复合体。是博尔赫斯!我惊喜地问他:“你是博尔赫斯吗?”他没有用声音回答我,但我却分明用心灵感应到了他的答非所问:“你知道你刚才睡了多长时间吗?按你们人类的时间,已经整整五年过去了。”他顿了顿又说:“在这座临在岛上,你随时可以见到你想见的所有人。”我随即明白,这座岛可以位于传说中的结界,即人界与灵界之间,在这里并不需要语言,而只需如三体人那样,用意念与思维交流即可。于是,我迅速切换进入心流模式,用心语问他:“看来,这个临在岛就是你说的柏拉图世界,一个圆形的世界;我很喜欢你的《阿莱芙》开头的那两段题记”。我又说:“我是个中国人,你写的那个云南总督用十三年时间以文字打造的迷宫很是迷人,不仅包括了河岳山川、世界各地,甚至包括了时间里的过去现在与将来,这个虚幻迷宫很精巧,很让人神往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尔赫斯停了许久才慢慢回答:“那是我引以为寄的曼荼罗宇宙,也是我的时空观。我只是因为眼睛看不见,才不得不开发了自己文字表达的潜能,人,总要有个出口,去想办法自我抵达吧?每个人的几生几世,不从这里出去,就是从那里出去。难道你认为我笔下的那些都是虚构的?我如实告诉你,我书中提及的所有的建筑,如,环型废墟、通天塔图书馆、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芙,都是真实存在的。书就是迷宫,迷宫就是书,且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时间只是不同的序列,并行排序,无关先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回答极是深奥且信息性很大,让我很长时间地陷入沉思当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见我久久不语,就拄着拐杖站了起来,对我说:“走,我带你去看看那个你不敢靠近的湖。”他带我来到这个湖前问我:“你现在可以好好看看这个湖里到底有什么了。”有博尔赫斯的巨大气场加持,终于敢定下心来,去认真观察一下眼前这个神秘的湖,我这才发现,造成我本能而未知的恐慌的原因是,它再一次打破了我可怜的认知边界,这个湖泊原来比我第一次看到的临在岛还要超乎我的想象,在没有遇到这个岛,看到这个湖泊之前,我一直极度自信自我文字表达能力,认为个人的才情与见地足可以共情与综述所有可见的事物,然而,在这个无尽的湖泊面前,我发现即便动用整个宇宙最极致的文字,也永远只能停留在笔墨的穷尽处--我再一次陷入词屈语穷的文字尽头--这其实不是一个湖泊,而是一个闪着深邃幽蓝光的大圆球,其遥远的深度使我不敢逼视,这个圆球似乎一直在旋转,但我细看才发现,是这个球体里涵盖了海量的让我目不睱接的场景而造成了旋转的幻觉。这种极度绝望的心情让我倍受打击,我知道即便用尽人类所有的语言也是办不到的,只能用诸如“∞”“N次方”这类的符号代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回头对博尔赫斯惊叫道:“阿莱芙!这就是你描述的阿莱芙!”我不禁想起了博尔赫斯在那个黑暗的地下室里对“阿莱芙”的文字表述:“我无法综述一个无限大的总体,即使是综述其中的一部分,也是完全办不到的。在那了不起的时刻,我看到几百万愉快的或者骇人的场面;最使我吃惊的是,所有场面在同一个地点,没有重叠,也不透明,我眼睛看到的事是同时发生的:我记叙下来的却有先后顺序,因为语言有先后顺序。总之,我记住了一部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我还是甘心,因为在其间我看到了太多是关于我自己的视角,于是我决定再次动用笨拙的描述能力,努力尝试一次更加自我的表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其实是一个宇宙的天眼,从这里看去,所有的多元宇宙及宇宙历史都包罗其间:我不只能够同时看到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清晨与龙卷风;看到整个宇宙里所以星球的生物与生命;看到所有未知的水果的品种、所有冰雪的样态、所有的贵重金属埋藏地;看到所有沙漠与河流里每一颗沙粒的原子结构,每粒砂里还是另外无数的多元宇宙;我还能够看到千千万万、数不尽的我的过往与往生,没有一个是与现在的我相同,我看到了无数的我的出生时刻,看到了无数的我的死亡场景,我看到故去的母亲,以及我梦到她的十几个真真切切的梦……我看到整个人类世界的前世与今生都在一个平行线条上同样发生,每一场悲欢;每一场离合,每一场战争,每一个协议都毫无意义地并列展示在我的面前,所有所谓历史上真切的声音,叫闹呼喊、冲锋陷阵、义正严辞、谍报暗战,阴谋构陷,均同时毫无章法、五味杂陈般地呼啸于我的耳际,让我心生厌烦;我突然明白了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人类古代、近代历史,这一个个同时发生的单独事件很少能构成相互关联,所谓的人类历史,只是一场煞有其事的文学创作,全是人类一厢情愿的意义与情感赋予,因而所谓历史压根真的就没有存在过,即使是北京猿人,也与现今的LGBT照样身处于当下时刻……我看到了宇宙里所有生命不断创作的书籍、音乐、诗歌与悲喜剧,不但有荣列畅销书排行榜的,还有作者正在酝酿中的,编辑正在校对中的,印厂正在印刷中的,还有所谓可堪存世的文学经典……我甚至隐约听到了赵雷在深刻演绎他的《我记得》,并深深理解了他的这首歌……我更是夸张地看到宇宙的超新星爆炸、时空坍缩、所有的暗物质、暗能量、星系、星云、黑洞、白矮星……每一个宇宙元素都指向无穷无尽,因为我可以清晰纵观整个宇宙的所有角度与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在看到这个天湖的那一瞬间,我也突然明白了为何这个岛的空气是粘稠而层叠的,那是因为临在岛上每一层每一缕的空气,都是层层穿越的多个维度,我穿越岛上的空气,其实是在透明的维度间穿越。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临在岛是这样深度的宁静,那是因为它凝聚了整个宇宙上所有的声音。所谓大音希声,这里的无,便是万有。这便是万有实相的临在展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在我面对这种巨大的未知而陷入极度困惑与失望的时候,博尔赫斯对我说:“你是否发现我文字作品里的紧张与无序?那就是我面对我意识到的宇宙真相而不断词穷的表现!怎么说呢?人类这点所谓的可怜文字,永远都只能是人类个体与个性残缺的夸张展演,我真的很怀疑,除了某些读者对作者境遇的感同身受,还能给读者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收获。我说这些,你也理解了我为何不断自己花钱去书店买下我的书,并烧掉的原因了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突然感觉这些场景似乎以前经历并发生过,这一次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我茫然地问博尔赫斯:“我怎么突然意识到,我是否只是陷入了自己营造的一场梦境?包括来到这个临在岛感受到的一切以及与你的一番交谈,是不是我正在做的一场梦呢?尤其是你的突然造访,是否也只是响应了我的心念指引?因为我能够感觉到你本人似乎并不是具像的,你的身后似乎有很多的人物重重叠叠地叠加在你身上,你似乎只有我印象中在各种图片中看到过的几个标志性的动作形象?”他马上回答我:“你认为梦与现实又有什么区别呢?醒着与做梦都在一个当下同时发生,全世界的人类同时在做梦,那便是现实,我们或许都是莎士比亚认为的,我们每个人是由我们的梦相同的材料的构成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尔赫斯的话,让我突然明白了,我来到临在岛遇到的所有一切,都只是内心的镜像,我遇到的一切,都只与我的本心的回光返照,所有的一切,没有任何关联,他们均并处于一个当下时刻,且没有任何时间与距离,心到,则秒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且所有一切关于宇宙及人类的代际演化与悲观离合,均同时位列于当下一个时刻,根本不存在过去、现在与将来,时间,只在当下,于是它没有任何意义,于是压根就没有存在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临在岛上,我失去了自我,彻底清空了所有的虚妄与执念,我迷失并嵌顿在这个岛上,似乎成为一缕风,或一个可有可无的原子,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因为,我属于整个宇宙,而我,也就是宇宙,我已无需再找到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