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装饰,<b>砖、木、石“三雕”</b>早已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这些“三雕”艺术也是王家大院备受游客赞美的原因之一。<b>王家大院的“三雕”,有巨制,有小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b>,将中华民俗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融为一体,有意无意地成为传承我国古老文明的一种载体。 砖雕多见于屋脊望兽和房顶边沿的瓦当上。它们在衬托中增添了建筑的美感。穿行在大院里,一扇扇门窗,一幅幅砖、木、石雕刻,都已成为历史的画卷,“狮子滚绣球”壁心、“满床笏”挂落和“唐夫人乳姑奉亲”等墙基石,在习习清风中,仿佛都在述说久远的过去。那些惟妙惟肖的砖、木、石雕,小的不过尺盈寸许,大的则有一二平方米,每一块雕刻都寄寓着主人的美好理想。大猴背小猴寓意“辈辈封侯”,老鼠拉葡萄寓意“子孙兴旺、蔓延不断”,鲤鱼则显示“吉庆有余”...... 砖雕:吴牛喘月 砖雕:麒麟送子 砖雕:指日高升 砖雕:飞马报喜 海马流云 位于乐善堂门前的大型砖雕照壁“狮子滚绣球”,狮子在嬉戏玩乐,栩栩如生,寓意“狮子滚绣球,好事不断头”。<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位于敬业堂府第门两侧的看面墙上大型砖雕“鹿鹤同春”,构思精巧,鹿鸣松林,鹤唳寿石,鹿回头,鹤昂首,一呼一应,和谐对称。鹿鹤与“六合”谐音,意为天地上下,春光共浴,是国泰民安之人心所向。<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位于乐善堂屋脊砖雕山花“悬鱼惹草”,尽管是小块文章,但也精妙之至,品味颇高;“悬鱼”比喻廉洁奉公,不贪私利。在装饰上有吉祥草图案,也有防火禳灾之意。<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木雕在王家大院更是题材各异,品种繁多,有浮雕,有圆雕,有阴刻、阳刻和镂空。无论翼拱、挂落、枋心、雀替、抱头梁、穿插枋,皆整体和谐,局部细腻,可谓精心工艺。<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石雕于王家大院更是不同凡响,别具风韵。如石狮有大有小,俯有仰、有独处者,有群聚者,有憨态活波者,有威风大气者,还有嘴含玲珑秀巧可转动之小球者。<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柱础石承载栋梁,有灯笼形、圆鼓形、花瓶形-.....数百年举重若轻、从来面不改色!而随处可见的千奇百巧的门枕石,内容有“三公三孤”、“瓜瓞绵绵”“、松竹梅兰”、“招财进宝”“、一路连科”和蟠龙四季花卉等内容,装点着大小门庭,真正意义上的倚门而立不畏风雨。内容最为丰富的当为王家对后辈的期盼和教诲,教育子孙后代要廉洁奉公。 王家大院,作为中华民居建筑文化中凝固的个体民居形象,它的历史文态环境不但保存完整,而且“三雕”艺术品保存之多也为全国罕见。它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晋商文化的建筑技术发展及建筑艺术的特色,反映了封建社会“以礼为本”的居住环境,是传统人类居住独特的遗存典范,无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br data-filtered="fil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