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缘分

凡人

<p class="ql-block">  今日秋分,秋天的风让人无端生出些多愁善感的情绪来,记得龙应台写她与儿子成长的三步曲,《目送》里曾说过,父母与子女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缘分。</p><p class="ql-block"> 这个中秋节来到孩子努力奋斗的城市,本想着“人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过来陪陪孩子。</p><p class="ql-block"> 相聚的这几天,我发现很多以前听别人描述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好像被一一验证了。我的一朋友儿子去美国定居了,妈妈去看儿子时,一起共进晚餐,妈妈觉得美国的炸鸡很好吃,多吃了点,结果被儿子制止,说少吃点,炸鸡穷人才使劲吃,富人讲养生喝粥,我的朋友哭笑不得。我还有一个朋友,小孩去了大城市,两老口去看望,女儿请他们吃的西餐,又贵又没吃饱,过后两个人又出来点了个盒饭。时代不同,可能爸妈的胃和口味都还停留在过去。我当时听他们聊起这些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现在深有体会。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span></p><p class="ql-block"> 我开始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孩子在未成年时,他们是崇拜父母的,认为我的父母是天下最厉害的人,想要吃的就“妈妈、妈妈我要吃这个、我要吃那个…”,父母的大手牵着小手一起面对外面的世界,小朋友们好奇的睁大眼睛,小嘴巴还不停的发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面对这个十万个为什么,妈妈都会耐心的解答,好在小朋友也没问什么高深的问题,妈妈都能应付过去,难回答就来一句等你长大了读书了你就知道了,轻轻松松的搪塞过去。可当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终于可以独立自主了,你就发现孩子和你说话没了耐心,还动不动就怼你了。因为他们觉得父母和她们已经是平等关系了,相互独立的两个个体。比如去哪个景点,你不要问她怎么去?她说:“你自己导航,我也没去过,我也要导航。”比如一起吃个饭,问:“今晚想吃什么”她回:“你想吃什么,要有点主见。不要总问我想吃什么,说的好像是为我好,为我做出了让步。”但如果你告诉她想吃什么时候,她又会说:“那个我不吃,”所以就会又问:“那你想吃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思想已开始变化,少了对父母的依耐变得独立,同时也不希望父母依耐她们。</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时代在进步,人与人的关系也在进步。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各自安好,人生两不欠。</p><p class="ql-block"> 就像《目送》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p><p class="ql-block"> 我始终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是渐行渐远,而是终有一天会重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