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9月22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刘长海教授作题为《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贯通背景下如何上好思政课》的主题报告。<br> 刘教授以深邃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贯通背景下思政课教学的核心要义与创新路径。<br> 讲座中,刘教授首先强调了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贯通的重要性,指出这是思政课教学需要重视的时代背景。他深入剖析了思政课的课程特性,即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为我们把握思政课教学的方向提供了清晰的指引。随后,刘教授详细阐述了落实素养导向的思政课实施策略,强调了当代创新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h3> <h3> 专家简介<br> 刘长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h3> <h3>在倾听了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刘长海教授的讲座后,广大学院深受启发。刘教授以深邃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贯通背景下思政课教学的核心要义与创新路径。<br></h3> <h3>交流提纲<br>一、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贯通:思政课教学需要重视的时代背景<br>二、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思政课的课程特性<br>三、落实素养导向:思政课实施的当代创新<br>四、案例赏析与研讨</h3> <h3>一、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贯通:思政课教学需要重视的时代背景</h3> <h3>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贯通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h3> <h3>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贯通旨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h3> <h3>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贯通要求上好思政课</h3> <h3>上好思政课,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br></h3> <h3>二、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思政课的课程特性</h3> <h3>(一)政治性要求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学生指明成长道路</h3> <h3>(二)思想性要求推动学科知识向思维与行动方式转化</h3> <h3>(三)综合性要求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融合共生格局</h3> <h3>首先,确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中的灯塔地位,确保所有课程内容坚持一致的思想方向。</h3> <h3>其二,扎实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创新,让思政人本化、理论实践化。</h3> <h3>其三,建立各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每门课程的学习增进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祖国的才能。</h3> <h3>(四)实践性要求以道德与法治课程统率指引学生全面的社会生活</h3> <h3>三、落实素养导向:思政课实施的当代创新</h3> <h3>(一)从知识走向素养</h3> <h3>(二)从课本走向生活</h3> <h3>(三)从封闭走向开放</h3> <h3>(四)从专门走向综合</h3> <h3>(五)从灌输走向对话</h3> <h3>(六)从要素走向整体</h3> <h3>四、案例赏析与研讨</h3> <h3>刘长海教授的讲座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贯通背景下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创新的思维,投入到今后的思政课教学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