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嵩山少林我们这代人大多数都是从李连杰的-《少林寺》这部电影,还有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里面得知的,一直都想来实地看看,感受一下这千年古寺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景区外的少林僧侣的高大塑像,可惜天公不作美,阴天,没有阳光再好的景色都失去色彩</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境内,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一座寺院,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p><p class="ql-block">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园里的桥叫少阳桥。</p><p class="ql-block">少阳桥是一座单孔石桥,位于少溪河上,这座桥位于少林寺门前南侧,是少林寺前的古老桥梁。少阳桥的建设可以追溯到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登封县僧会司德武发心重造,历时三年完成。这座桥与中外文化交流密切相关,是河南省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尽管关于少阳桥的网上记录不多,但它作为少林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少林寺的历史与文化,成为了游客参观少林寺时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1。</p> <p class="ql-block">影视剧出镜最高的,少林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一雌一雄的两个棵古银杏树</p> <p class="ql-block">1500多年的银杏树只开花不结果</p><p class="ql-block">◎少林寺 院里的银杏树都是雌雄同株的,只有这一颗单株的银杏树已有1500多年之久,它只开花不结果,被称为罗汉树。</p> <p class="ql-block">树上的小洞都是少林弟子练一指禅留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这块碑是金庸先生2000年捐给少林寺的,上面刻着,上面刻着“少林秘笈,国之瑰宝”以及金庸先生写过的16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名字</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是少林寺院第二进殿宇,与大雄宝殿、藏经阁并称三大殿。此殿原为少林寺山门,初建于元,明、清多次整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少林寺大修时,在此殿前另建一山门,原门改称天王殿。可惜1928年毁于兵火。</p> <p class="ql-block">鼓楼位于少林寺大雄宝殿西南侧,与钟楼对称。原为转轮藏阁。清代雍正十三年"藏阁"改为"鼓楼"。</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这部电影原形来自这块碑</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扬名海内。少林寺和尚惠能、昙宗、志坚等13人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助战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并特别允许少林寺和尚练僧兵,开杀戒,吃酒肉。寺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述了这一段历史。</p><p class="ql-block">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宋代,少林武术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达2000余人。在明朝,少林寺达到鼎盛时期,从清朝开始衰落。</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又名法堂,位于少林寺大雄宝殿之后的中轴线上,为高僧讲经说法和贮存佛经典籍之所。少林寺藏经阁现存《中华大藏经》、《龙藏》、《大正藏》、《高丽藏》及其他典籍计数万册。据碑铭记载,此阁创建于元代至正(1341-1368年)年间。</p><p class="ql-block">少林寺藏经阁殿内原供达摩面壁石、法器及包括明代大藏经在内的5000余卷佛经图籍等。1928年,该殿被石友三焚烧,殿内经卷、武术书籍、达摩影石等俱被毁,仅存殿基及墙体石柱14根。</p><p class="ql-block">现藏经阁是依据毁前资料,于1992至1993年间在原址上重新设计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该室初建年代约为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今室内正中置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时信徒赠送的鸡血石"佛祖讲法"浮雕,北壁内侧置少林寺传代世系谱。</p> <p class="ql-block">立雪亭,原名"初祖殿",又称达摩亭。立雪亭原是初祖殿东西两侧的亭子,两亭子被毁后,移名于初祖殿。</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是少林寺最后一进大殿,也是少林寺现存最大的佛殿。因殿内绘有大型壁画五百罗汉而得名。殿内供毗卢佛,故又称毗卢阁。</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内供毗卢佛铜像,因此亦叫毗卢殿。殿内砖地上还保存着20多个直径约4.5厘米的洼坑,是往昔寺僧练拳习武时的脚坑遗迹。脚坑分布方圆不大,呈一条线状,这是僧人刻苦练功的见证,也说明少林拳的所谓"曲而不曲,直而不直"的特点。千佛殿东侧的白衣殿,三面墙绘有少林拳谱壁画,壁画长约20米,很生动地表现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钟楼位于少林寺大雄宝殿东南侧,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1928年毁于兵火。今天的钟楼是1994年在原址上重建的。钟楼通高27.51米。内部为三层楼阁。钟架为自地面单独建立的木构体系,与钟楼结构分开,撞钟的震动不会影响楼阁。</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塔林,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少林寺西约300米山脚下,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墓地,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少林寺塔林保存了自唐贞元七年(791年)至清嘉庆八年(1803年)之间的各代砖石墓塔241座。塔的层级不同,一般为1至7级,高度都在15米以下,大都有塔铭和塔额。塔的种类繁多,制式多样。少林寺塔林是中国现有古塔数量最多的墓塔林,是综合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雕刻艺术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宝库,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