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孙武被尊称为孙子,又称“兵圣”、“兵家至圣”,有“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之誉。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另说前48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p><p class="ql-block"> 孙武为陈国贵族之后。孙武的祖先叫妫完,被周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后来陈国发生内乱,孙武的祖先妫完带领全家人一起逃往了齐国,投奔了齐桓公。齐桓公让妫完做了负责管理百工事务的一个工正。妫完在齐国定居下来,并且把妫姓改成了田姓,从此被称为田完。历经百多年变迁,田氏家族的地位越来越显赫,慢慢地成了齐国的一个庞大的家族。齐景公时期,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做了齐国的大夫,因为在出兵讨伐莒中立了大功,齐景公便将乐安采地封给了他,并赐姓孙氏。这样,田氏家族中又分出一个支系为孙姓。孙书的儿子孙凭做到了齐卿的位置,也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除了皇帝,就数他的职位最高。周景王十三年(前532年),齐国内乱,孙武避乱出奔吴国,入吴后长期避隐深居,潜心研究兵学。吴王阖闾即位后公元前512年,伍子胥将孙武推荐给了阖庐。可是,孙武到吴国后一直隐居著书,吴王连他的名字都不曾听说过,所以对伍子胥的推荐表示怀疑。伍子便反复推荐,仅一个早上就推荐了七次,吴王这才答应接见孙武。孙武把自己写的《孙子兵法》进献给了吴王。阖闾看了这份草稿以后,心里非常激动,当即就拜孙武为将军,并且让孙武来训练自己的吴国军队。阖闾为了考验孙武治军才能从后宫找了100名女子交给孙武训练---孙武练兵。今苏州太湖之滨的穹窿山有孙武子隐居地和拜将台遗址。</p><p class="ql-block">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孙武与伍子胥共谋利用唐、蔡两国与楚国的矛盾,将其争取为吴的盟国。随即与伍子胥等佐阖闾统领大军攻楚,于柏举之战大败楚军,乘势攻占楚都郢。《春秋列国志》载:伍子胥和吴王阖闾攻破楚国国都郢都,杀入了楚王宫。伍子胥为报仇雪恨。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体,抽打了三百鞭才罢休,终于报了杀父兄之仇。后来,阖闾死后,儿子夫差为吴王,听信谗言赐死伍子胥。伍子胥临终之前嘱咐家人说,死后眼睛就挂在苏州东城门娄门之上,要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吴王夫差极怒,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吴人哀怜他,为其在江上立祠。后来越王勾践任用文种,范蠡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吴王听信谗言,下令用越国煮熟晒干的粮食当做良种使用。后来全部烂在地里,颗粒无收,吴国闹起了饥荒,饿死了无数人。勾践还无耻的说是吴国的土地不适合种越国的水稻导致的,结果吴王夫差还信了。再后来,勾践再次趁吴国举国远征之时偷袭了吴国,吴国元气大伤,最后被越国攻破都城,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主。</p><p class="ql-block"> 伍子胥死后孙武五十多岁时,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最后得以寿终。在今天的穹窿山景区有孙武圣迹图壁画一共由16幅组成:陈完逸齐、田书伐莒、赐姓孙氏、避乱奔吴、隐居穹窿、潜著兵法、伍员七荐、晋献兵书、吴宫教战、吴王拜将、经国治军、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功成身退、终老吴地,讲述了孙武辉煌的一生。(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