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游记 (十三)

求稳

从开封坐火车,于7月19日凌晨到达《南京》。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 找到住宿,放下行李,从小门步行来到南京的《玄武湖公园》。这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也是中国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和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被誉为"金陵明珠",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玄武湖为风景园林,亦为文化胜地,历代文人骚客,政要名流都曾在此留下身影,皆为后人传为美谈。 <p class="ql-block">  玄武湖属于浅水湖泊,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5公里,形似火腿,湖内由湖堤、桥梁和道路连通使玄武湖水系完全处于人工控制之中。湖岸边的一大片荷叶只有极少部分开了荷花,怎么这掌管植物生长的天神也学会了人类的一套做法“让少部分花先开放出来。</p> <p class="ql-block">  沿着湖岸步行来到《玄武门》,玄武门气势恢宏,三门两层,原是南京明城墙的城门,现为玄武湖公园大门。听说这城门的夜景很美,值得一看。 </p> 岛屿上的“童子拜观音”是这里的亮点。它是由观音石和童子石两块石头组成,观音石高6米,从测面看像戴着帽子的观音,在观音石前面有块较小一点的石叫童子石。这两块太湖石是北宋花岗岩的遗物,光亮剔透,很有震撼力。<br>  在童子拜观音的后面是假山,形态万千,瀑布哗哗,气势壮观。 玄武湖是一座风景绮丽的湖泊,周边景色旖旎,让人陶醉。宋人欧阳修曾写道“金陵莫美于后湖;钱塘莫美于西湖”后湖就是玄武湖。 听说这种荷叶上可以坐一个小孩而不会下沉。 小朋友一把鱼饵洒进湖内,顿时引来成群的金鱼,场面十分壮美。 7月20日,坐公交来到南京《明孝陵》。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2006年12月,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漫步《明孝陵神道》,路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明孝陵神道的6 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这段神道现俗称为石像路,全长615米。 石刻浑厚古朴,凝神洗练。神道格式打破了历代帝陵神道与陵寝相连形成统一南北中轴线直列的习惯做法,顺应自然,曲折深幽,自创形制,显示出独特气派。 继续步行来到《美玲宫》,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蒋介石与宋美龄常在此下榻礼拜、休息,故被称为“美龄宫”,蒋介石曾多次在此接待外国贵宾。 这是宋美龄的画展,26幅宋美龄“画作”首次亮相美龄宫。虽然这些画作是利用高科技手段缩制的高仿作品,但是通过它们还是可以感受到这位传奇女性不凡的艺术天赋。宋美龄是中国近现代跨越三个世纪的传奇女性,她作为外交家、政治家的一面早已被世人所熟知,而其在音乐、宗教、体育、美术等多领域的才华,却鲜为人知。   宋美龄作画背后的故事也颇有意思。在宋美龄初学画时,蒋介石悄悄走近她的画室,看到地上丢弃了不少画坏的废纸,忍不住笑出声来。宋美龄听到笑声,回头瞅了蒋介石一眼:“笑什么,没见过画画吗?”蒋介石自讨无趣,赶紧离开了。另外一个趣闻是发生在宋美龄画作真实性被质疑的时候,一些画家在看过宋美龄画作的时候很是惊叹,但同时也有人猜疑是否作假。为此,宋美龄邀请画界人士到家中做客,当众挥毫,让大家口服心服。 这是蒋介石的卧室,墙上挂着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的照片。 这是宋美龄的卧室,墙上挂着宋美龄自己的照片。在大衣镜橱柜旁边,挂着一件她喜爱穿的旗袍。 这是宋美龄的餐厅,她早在80多年前就过着奢华的日子。网上曾有人评说,宋美龄用牛奶洗澡。后来据宋美龄生前的秘书张紫葛说:其实这是谣传,因为宋美龄患了一种荨麻疹,在洗澡后,需要用一点鲜牛奶洒在身上,然后轻轻揉搓,使之渗入皮肤。两次治疗的用量也不过一斤,一周也不过两次。宋美龄的外甥女孔令仪曾一直照料宋美龄的晚年生活,她也证实了宋美龄的确没有用牛奶洗过澡。 走出美龄宫,沿着一条长长的路去往中山陵,公路的两边都种满了梧桐树,这种树杆在离地面2米左右就分叉的形状,好似一串宝石项链。据说这是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的礼物,这或许就是蒋介石对宋美龄的沉甸甸的爱吧。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陵墓于1926年1月动工,直至1931年底全部完成。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整座牌坊高11米,宽17.3米,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的顶端,盖有蓝色琉璃瓦。四根石柱的柱脚前后,夹抱鼓石。牌坊上刻有莲瓣、云朵和古代建筑彩绘式的图案。在牌坊中门的横楣上,镌刻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博爱”二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br>   通过博爱坊大门,是一条长达480多米的墓道,登上平台便可看到《陵门》,陵门建筑在中山陵中轴线上的正中,屋顶为单檐歇山式,上覆蓝色琉璃瓦。陵门有三个拱门,中间较大,两边稍小,正门的上方,镶有一方石额,上刻“天下为公”四个镏金大字。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手书,端庄朴实,雄迈俊逸。 经过陵门,来到 中山陵《碑亭》,碑亭以花岗石建造,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碑亭内的花岗石墓碑高达9米,碑帽为彩云朵朵,碑座是巨浪滚滚。碑上方是国民党党徽,碑身上24个鎏金大字分三行排列:“中国国民党葬 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中山陵占地两千亩,依山而筑,前临平川,后拥青嶂,气势磅礴,平面呈“自由钟”形。陵寝建筑中轴对称,从牌坊、墓道、陵门、碑亭到祭堂、墓室平距700米,高差70米,有392级石阶和平台10个。从上往下看,只能看到平台,看不到石阶,而从下往上看,只能看到石阶,看不到平台。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位于第十个大平台上,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方式。建筑的色彩采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祭堂的外部全用香港花岗石砌成。祭堂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楣上分刻“民族”、“民生”、“民权”字样,由张静江书写六个鎏金篆字,在中门上嵌总理手书“天地正气”四个鎏金大字。 祭堂内供奉孙中山坐像,高4.6米,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高额广颐,手持一本长卷,目光凝视着前方,给人难忘的启迪。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国民政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里面的圆形墓穴这次没有开放,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记得在1992年,当时墓穴是开放的,我曾经瞻仰过孙中山平卧在的雕像。<div><br></div><div> 音乐台在中山陵广场南面。建于1932年至1933年,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宽16.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 音乐台是中山陵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的音乐表演及集会演讲。</div> 7月21日上午,我们坐公交首先来到南京《夫子庙》,夫子庙是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历经沧桑,四毁五建,最后一次破坏于1937年侵华日寇的炮火中。1985年修葺夫子庙后已接待游客一亿多人,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 进入棂星门,迎面便是大成门。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做了集大成的工作,此门因名"大成"。门前一对石狮雄踞左右,门内两侧分列四块古碑:《孔子问礼图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封四氏碑》。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主殿,殿前有孔子与弟子的塑像,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巨大的孔子画像,高6.50米、宽3.15米。殿内陈设仿制2500年前的编钟、编磬等十五种古代祭孔乐器。大殿四周是孔子业绩图壁画,形神并具。庙院被两庑碑廊环抱,墙上镶有三十块由赵朴初、林散之、沈鹏、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撰写的墨宝真迹碑刻。 “东南第一学”五个金色大字,是由清代南京本土状元—秦大士所题写。南京夫子庙学宫被称为“东南第一学”,始建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至今有近一千多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中国有两大科举考场,一个是北京的顺天贡院,另一个便是江南贡院。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就是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在修缮保护明远楼和飞虹桥等历史遗存的前提下建设而成的。在这里,可以领略到科举制度的千年发展历史,感受古代举子科考的艰辛历程。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和其他建筑不同,是中国唯一一家地下式博物馆。进入景区验票口后,沿着狭长的石阶环绕而下,直接走到地下最底层,然后从下往上逐层游览。在通往底层的巷道里,我们发现了用瓦片堆砌起来的墙壁,瓦墙一直延绵,层层瓦片的寓意是“鱼龙变化”“鱼跃龙门”的意思。 继续往前走,进入展陈的第一区,高达8米的墙面上,铺盖着以四书五经为内容的铅子版,象征学海无涯。并运用铜色的经书文字,勾勒出满腹经纶的考生影像。将知识与人物抽象结合,呈现出赴考场景。 自古以来读书人前赴后继地参加科举考试。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科举考场内设有官房、膳房、杂役、兵房等数百间,可见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中国各省贡院之冠,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br>  走进这里参观,感觉有一股浓浓的历史人文气息,边走边看之时脑海中会浮现十年苦读的拼搏,奋斗的场景;会联想到那些学子赶考在这个简陋狭窄空间里奋笔疾书的样子。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朝统治危机日益严重。次年,慈禧太后发布谕旨,宣布实行新政,废除八股文,科举考试以西学为主,意在选拔实用人才。 《明远楼》是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始建于明朝,清道光年间重建。楼高三层,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登临四顾,整个江南贡院一目了然。在当时起着号令和指挥全考场的作用,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 匆匆游过夫子庙主要景点,坐公交来到南京《总统府》。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这里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时期的建筑遗存。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走进总统府大堂,眼前一根根红柱有序屹立其中,正梁上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字匾,两边分别挂有六幅油画,分别为:天国风云,敕治两江、共和肇始、国府西迁、国共和谈、煦园曙光。这六幅油画串联起了总统府的历史。<br>  太平天国时期这里是天王府的荣光大殿,也称“金銮殿”,是洪秀全上朝时接受百官朝拜的地方。清军攻陷南京后一把火将“金銮殿”化为灰烬。现在的建筑重建于同治年间,为清两江总督署大堂。 这是洪秀全与天朝宫殿历史陈列馆,以天王宝座、书房、后宫、机密房等模拟景观,再现了天朝宫殿的昔日辉煌;此外,洪秀全在广东、广西、湖北等地居住过的几处建筑遗存模型,展示了太平天国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展馆还陈列了一些文物图片资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在天京的一些历史事件。<br>  这是复制的天王宝座,宝座陈列于弧形飞罩之下,宝座后方还设有雕龙屏风。大柱上还有精美的盘龙雕刻,周身沥粉贴金,富丽堂皇,气势恢宏。 在会客室里,将介石、宋美龄、何应钦等人在一起闲聊的腊塑像。 这是当年总统、副总统就职留影。就职那天蒋介石问李忠仁穿什么出席,蒋又说穿军装,可蒋自己却穿上礼服,李穿着一身军装,李站在蒋旁边好像蒋的随从一样,李被蒋气得半死,本来两人的关系就是死对头,这样更不合了。 7月21日下午4点30分从南京坐火车,于22日早晨5点58分到达南昌,在站内早餐后,接着乘坐9点50分南昌到宁都的火车,于下午2点43分到达宁都火车站,出站乘坐3路公交到县城,回到了离开36天的老窝。<br>  西边的太阳快要下山了,彩霞漫天,迷人而短暂。让我们好好把控这有限的美好时光,认认真真的欣赏和享受晚霞这份珍贵礼物。退休后有人把多余的钱用于三个地方,就是买房子、买车子、给儿子;而我就把省下的钱只用于一个地方,就是走遍天涯海角,留给子女的只有几张照片和旅游日记。不要怪我没有留下财富,只怪我这辈子老实无能,下辈子学聪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