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星堆和金沙文物在大运河博物馆展出,非常难得,居然是免费的,周六去,人山人海,好多展品人满为患,都挤不进去,只能远远地拍了照,回家再细看。</p> <p class="ql-block">石璧 约属于商时期 </p><p class="ql-block">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四川大学博物馆藏。三星堆发现大量石璧和玉璧,分“有领”和“无领”,这件应属于无领石璧,边缘也无“齿”,形制较大,边缘有所残损,非齿状。</p> <p class="ql-block">青铜眼形器一组,属于商时期。</p><p class="ql-block">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三星堆有眼睛崇拜现象,三星堆遗址出土有铜菱形眼形器,分为三种,一种为完整的菱形,眼形器整器四周为直边,呈斜坡形,中部眼球呈圆形凸起,周围下凹。一种是沿长轴方向剖开二分一,呈锐角三角形,两器一组可以并会。一种为菱形眼形器沿纵,横轴为剖开的四分之一,略呈直角三角形,四件一组可以拼合。布列于眼形器四角的小圆孔或为安装固定之用。这种眼形器在象征意义上和功能上有何差别,难做结论。</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 商时期 2021年四川成都(标签书写辫发和成都是不是有误,这发型不像是辫发,似帽状或或𥫶发。另外也非成都而是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祭坛零件(铜龙形器)商时期 </p><p class="ql-block">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铜神兽 商时期 </p><p class="ql-block">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整件器物呈昻首挺胸,四肢蹲伏于地的走兽形象。后肢缺失,双耳,尾部等处残损。神兽头顶有一角,倒卧形”臣”字眼,扁长圆形阔口,短颈,躯干修长,挺胸,塌腰,四肢外张,蹄足,尾部上翘后弯,剔表有云雷纹条带装饰,整体形态健壮有力。青铜神兽的文化内涵,与铜兽首冠人像关系,尚待研究。</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面具</p> <p class="ql-block">凸目尖耳青铜人面像 四川广汉三星推二号坑出土。出土了三件此类铜像。三星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排名第四。第一是青铜神树,未在京展出。</p><p class="ql-block">其形为平面呈凹字形,正视为上下较宽、中央略收的长方形,头上端齐额整齐横切,下为宽阔的方颐。阔眉巨眼,瞳子呈柱状凸起,鼻子又高又宽且略勾,大嘴宽阔上翘,给人以神秘的笑意。两耳既大且尖,向两侧横向伸出。在面像的前额及两侧的上下,共有五个长方形穿孔,可以用铜钉、木桦一类将其固定在其他质地的像设上。这三件铜面像体量很大,如果单以头部与全身的比例来说,它们应该是三星堆铜像群中体量最大的铜像,它们在三星堆铜像群中居于重要地位。这三件铜像引人注目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它们的形象奇特,与其他铜人像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们双眼巨大的瞳子均从眼球中凸起伸出,好似两根短柱立在眼框之中;二是它们的双耳向外长长地伸出,两端锐收成尖耳,耳垂也没有其他铜人像均有的穿戴耳环的圆孔。此外,在这三具人形铜面像的鼻梁上还插有卷云状铜饰件,犹如一缕从鼻孔中喷出的云气,使得这些人形铜面像更带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这三具人形铜面像所表现的究竟是超俗脱凡的神灵,还是真实存在的人?如果是神,这儿具铜面像应当是什么神灵呢?它的全貌又是什么样子呢?</p> <p class="ql-block">竖披发青铜立人像</p><p class="ql-block">少有的竖披发造型,浓眉大眼,高挺鼻梁如山峰所立,嘴角微张,似有淡淡忧愁。耳朵宽大,脖子修长,握拳上举,右臂从肘部残缺,穿着无袖到膝盖的长裙,膝盖弯曲成半蹲状,脚下方座成丁字状。可能是大型器物的顶端部分,塑造的可能是个大力神的形象,是古蜀国力量的象征,也有说是巫师的形象,是纹身和神秘的手势,是从事巫术仪式。</p> <p class="ql-block">铜眼形器 </p> <p class="ql-block">有点像告辞小人</p> <p class="ql-block">金箔皮权杖</p><p class="ql-block">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金杖是已出土的中国同时期金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143厘米,重约463克,用金条捶打成金箔后包卷在木杖上,刻有巫师头像、鸟和鱼的图案,象征着古蜀文明的权力。三星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排名第三。</p><p class="ql-block">金杖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时木杖已炭化,仅存金皮,金皮内还残留有炭化的木渣。在金杖一端,有长约46厘米长的一段图案,图案共分三组:靠近端头的一组,合拢看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巫冠,耳饰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笑容可掬。另外两组图案相同,其上下方分别皆是两背相对的鸟与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状物。</p> <p class="ql-block">铜兽首冠人像</p><p class="ql-block">全器残高40.3.2厘米,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人像仅存上半身,似被有意火燎及咂损所致。人像体态端庄,神情冷峻肃穆,两臂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双手皆作执握中空的手型。其所穿对襟衣纹饰精丽,且腰间系带插觿(xi 解绳工具),人像威武气质,着装华美,可能是祭祀主持者。</p> <p class="ql-block">铜兽首冠人像</p><p class="ql-block">最引人注意的是奇特的兽首冠,作昂扬取势,兽口宽扁,口两侧各饰一太阳纹。冠两侧为兽眼,冠顶中部铸一劲拔的兽鼻,冠顶后部两侧呈开张之势的兽耳。兽首怪异莫名,是综合多种动物局部特征的复合型神兽形象。从兽鼻和兽耳的造型看,当是以意象手法仿拟大象的鼻和耳。三星堆祭祀坑曾出土大量象牙。</p> <p class="ql-block">老纪照的正面照</p> <p class="ql-block">祭祀礼器</p><p class="ql-block">工艺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面具</p> <p class="ql-block">青铜怪兽上站着个青铜仙人</p> <p class="ql-block">《山海经 海外西经》云: “海外自西南陬西北陬者。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大乐之野,夏朝国君启曾在此举行《九代》歌舞,他乘着两条龙,周围有三层云盖。启左手举着用羽毛做的华盖,右手拿着玉环,身上佩戴着玉璜。大乐之野位于大运山的北面。</p> <p class="ql-block">铜蛇 商时期</p><p class="ql-block">1984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铜虎头龙身像 商时期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金箔片一组 商时期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四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石斧,石圭,石璋?</p> <p class="ql-block">玉瑗和玉琮? 商时期</p> <p class="ql-block">陶三足炊具和其他陶器</p><p class="ql-block">三足炊具属于三星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排名第九。</p> <p class="ql-block">有领玉璧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这是深紫色并带有白斑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金沙祭祀区出土大量玉璧,分为有领和无领。有领玉璧或周边有“齿”,或边沿圆滑,这件是金沙遗址出土玉璧中最大的一件。环境因素导致其颜色出现变化,一面呈深紫色且有白斑,另一面为白色并带有棕色斑纹。</p> <p class="ql-block">白色并带有棕色斑纹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1 铜眼形器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整体呈菱形,中部略外弧,眼睛,眼角,眼眶子墨绘的方式表现。表面局部呈黄铜色。</p><p class="ql-block">2 3</p> <p class="ql-block">2 铜眼形器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整体呈薄片状,两端渐窄,一端眼头处向内勾卷,另一段眼尾处向上弯曲,中间眼直径3.2-3.4厘米,在眼珠斜下方有一小弧形凸点,眼珠周围涂有黑色颜料,该件铜眼形造型与三星堆二号坑中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座腿上的一组眼睛形纹接近。</p><p class="ql-block">3 镂空铜眼形器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4.左铜圆形眼泡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这件立体眼睛,接近圆形,残存黑彩,底部有穿空,内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上也有多件器物采用了墨绘的方式。说明这是成都平原上的先秦时期青铜器上流行的一种装饰手法。从三星堆到金沙,对于表现眼睛的热情未减。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作为附件,均表现出眼睛崇拜的特征。</p><p class="ql-block">5.右铜圆柱形眼泡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此器形瘦高,呈圆柱状,内空,器顶凸起,上有彩绘。器身残留青铜附着物或为有领璧残片。此器应非单独使用,可能与同出的眼珠处镂空的铜眼形器共同使用。三星堆遗址曾出土数件眼球呈圆筒状并向前突出的青铜面具,以及几十余件青铜眼泡。相较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眼泡,金沙遗址出土的这件青铜眼泡形体较高,数量较少,但其造型风格和三星堆一脉相承,体现出文明的延续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连弧刃铜戈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铜龙首 铜牛首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铜鸟 </p><p class="ql-block">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八边形铜挂饰,铜挂饰 双翼平口铜铃等</p><p class="ql-block">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四节玉琮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透闪石玉制成。质地温润,灰白色,半透明,整体呈方柱体,外方内圆,中空,柱体外壁中间开出竖槽,将每面一分为二,使四角形呈方形凸面,凸面开横槽分节,共有四节。。凸面平行直弦纹,三道一组,弦纹平直规整。中孔两面对钻而成,孔壁平整光滑,该器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蜀地先悯玉器加工工艺的重要实物材料。</p> <p class="ql-block">后为玉箍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金沙发现8件玉质箍形器。</p><p class="ql-block">前为玉琮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玉戈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青绿色玉石制成,形体较大。没有使用痕迹,这里为祭祀用品。词器援较细长,和三星堆出土的长援玉戈相似,体现了南方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玉璋</p><p class="ql-block">这次展出好像没有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玉边璋。</p><p class="ql-block">璋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器之一,在所谓礼拜天地四方之中,璋被认为是用来“礼南方”的器物,一般认为它最主要的用途是祭山。二号祭祀坑出土的这件玉边璋是三星堆玉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极品文物。器身两面线刻有祭祀图案,表现了庄严隆重的祭祀场面,为研究古蜀宗教祭祀礼仪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该璋璋身图案分上下两幅,正反相对呈对称布局,每幅图案由五组构成:下方一组有两座山,两山外侧各插有一枚牙璋;第二组是三个跪坐的人像,头戴穹窿形帽,佩双环相套的耳饰,身着无袖短裙,两拳相抱,置于腹前;第三组是几何形图案;第四组又是两座山,两山中间有一略似船形的符号,两山外侧似有一人手握拳将拇指按捺在山腰;最上面的一组为三个并排站立的人像,人像头戴平顶冠,佩铃形耳饰,身着无袖短裙,双手作与第二组人像相同的动作。从图中山、山侧所插的璋、以及作拜祭状的人等情况分析,大体上可以推测该图所表现的正是所谓“山陵之祭”的隆重祭祀场面,而璋的祭祀用途尤其是作为祭山的用途也就彰显无疑了。</p> <p class="ql-block">玉凿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石跪人像 共出土石跪人像10件 头顶发式中分,四角高翘,脑后有辫发两束,发束并为一股, 直垂于后背的双手之间。裸体,赤足,双膝屈跪,双手被反缚。,</p><p class="ql-block">石虎 金沙出土八件石虎</p><p class="ql-block">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左金三角形器 晚商至西周</p><p class="ql-block">右 石纹圆角梯形金箔 晚商至西周 </p><p class="ql-block">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石鳖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石蛇🐍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铜方形孔器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小立人像 复制品</p><p class="ql-block">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有趣的这一小立人像非洲人风格。据介绍,其造型风格和三星堆青铜立人像相似,但小立人像的发型是辫发,而不是𥫶发,且头上戴着太阳光环,腰里插着权杖,与大立人一样代表最高领袖,似乎表明是辫发一族向南迁徙到金沙遗址,取代了𥫶发者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一说𥫶发们代表的是神权阶层,代表着是三星堆人的精神,是灵媒。辫发也属于王权阶层,奴役三星堆人的身体。</p> <p class="ql-block">青铜小立人由上下相连的立人和插件两部分组成。立人身着一道环形帽圈13道弧形芒状饰,沿着帽环周缘呈反脑后三股发辫,垂至后背中部时有一宽带将三股合为一股。眉弓突起,椭圆形眼,颧骨高凸,直鼻方颐,两侧的耳。。。腰间系带,正面腰带上斜插一物,左臂屈肘于胸前颈下,双手腕上各有一箍形凸起。,</p> <p class="ql-block">金面具 晚商到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金沙祭祀区出土的金面具和三星堆同属一类,差别主要在尺寸大小上,三星堆出土的金器数量多,尺寸大。</p> <p class="ql-block">左兽面纹青铜尊 商同期 海南岳阳县黄家河出土,海南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右铜尊 商同期 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高领大口,口径略大于肩径,折肩,圈足较高,为殷墟二期前后商铜尊的特征。纹饰以雷纹趁地,兽面纹有遍体和分体兽面纹。身多曲折,多摩棱装饰,也是殷墟二期的纹饰特征。</p> <p class="ql-block">牙璋 1931年广汉三星堆燕家院子出土。四川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右斜首牙璋商同期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高发冠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2021年四川成都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有点像三星堆中的诸葛亮。仅存头部,整体器形不明。</p> <p class="ql-block">女性凸目青铜人头像 商同时期</p><p class="ql-block">1986年四川成都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唯一的一尊女性青铜人像,她线条柔和的面庞,入鬓的双眉和细腻的双唇表情柔和慈祥,有明显的女性特征,眼睛为俯视纵目,杏状立眼,蒜头鼻,双唇紧闭,不怒自威,面部丰腴饱满。可能是女巫师。</p><p class="ql-block">头顶为子母口形,原来应套接有冠饰,云雷纹竖耳,耳垂有穿空。颈以下被火烧残向上卷起。</p> <p class="ql-block">平顶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耳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显出神性力量之美。有一个戴回纹图案冠,似乎不是这个,这个应是无纹冠。</p> <p class="ql-block">辫发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2021年四川成都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不知标牌为何称辫发,总觉得是个疑问❓</p> <p class="ql-block">平顶无纹冠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似乎和上面的是同一个青铜人像</p> <p class="ql-block">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商时期。</p><p class="ql-block">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一说是辫发,一说属于𥫶发。被称为金面使者。</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排名第五</p> <p class="ql-block">辫发青铜人像 </p><p class="ql-block">2021年四川成都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不知为何称辫发?</p> <p class="ql-block">辫发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金面具青铜人头像 商同时期</p><p class="ql-block">铜人头像为平顶,头发向后梳理,发辫垂于脑后,发辫上端用宽带套束,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发式风格。金面罩用金皮捶拓而成,大小、造型和铜头像面部特征相同,眼眉部镂空,制作颇为精致,给人以权威与神圣之感。</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像</p><p class="ql-block">1986年在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人像高180厘米、通高260.8厘米。铜像重约180公斤,它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的青铜器,现存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大立人像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三星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排名第二。</p> <p class="ql-block">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制作之精美细腻,迄今为止,在夏商周考古史上绝无仅有。其双手手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p> <p class="ql-block">人像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有一种难以揣摩的静穆感和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关于这座怪诞、神秘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的身份,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有人认为它是指挥整个祭祀活动的群巫之长,即握有神权的大巫师;也有人认为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是至高无上的国王。可以肯定得是,这件青铜立人像是古代祭祀用品,是用来祈福的。</p> <p class="ql-block">三层衣服和服饰上的精美刻划</p> <p class="ql-block">青铜太阳轮 老纪拍的</p> <p class="ql-block">元代石狮 活灵活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