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的古迹——延恩寺塔

栗华

<p class="ql-block">  最近在看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地理中国的系列片《神秘的古塔》,共12集。影片让我涨了知识,也对古塔产生了兴趣。这让我想到了身边不远处的古塔。这座塔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见过,它矗立在这座古城的最东头。后来几十年的日子里,无数次坐长途班车向东走,离开城市,总会远远看到这座古老的宝塔。可是,从来没有关注过这座塔,甚至也没有记住塔的名字。同时还有一座矗立在崆峒山的凌霄塔,两塔遥遥相望,是平凉这座古城保留至今的仅存的古代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个无风无雨也无阳光的日子,我去了宝塔公园。四百多年来,延恩寺宝塔,矗立在城市东头最高的一道黄土梁上。如今这里是一座树木成荫,建筑很规整大气的公园。宝塔也经过了加固修缮,明石牌坊也经过了修缮加固后开放。</p> <p class="ql-block">  平凉宝塔公园广场。看了地理中国的节目和这些年的旅游,深知国家在古迹遗址和古文化保护方面,下了巨大的功夫和巨额的投资。</p> <p class="ql-block">  平凉美术馆。原来是平凉博物馆,新建了博物馆,这里成为美术馆。今天有泾川的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在展。</p> <p class="ql-block">  延恩寺塔,原叫‌东塔,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紫金城18号,是明代平凉韩王府延恩寺的主体建筑。‌ </p><p class="ql-block"> 延恩寺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石质塔基,通高33.5米,底座用长36.64米。该塔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竣工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延恩寺塔的形制结构充分体现了明代佛塔建筑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5日,延恩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塔的正面,虚弥座开的正门。塔为空心塔。</p> <p class="ql-block">塔的侧面。</p> <p class="ql-block">砖仿木斗拱。</p> <p class="ql-block">  延恩寺塔的建造与一位笃信佛教的韩昭王朱旭櫏的夫人‌温氏有关。温氏为了纪念已故的丈夫韩昭王朱旭櫏并为其祈福,耗时十年建成此塔。塔体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石质塔基,通高33.5米。第一层朝南开券门,门楣上方嵌有楷书“大明”匾额。从第二层起,四面开门龛,仿木窗棂、围栏、斗拱。琉璃瓦盖顶为覆盆式,顶端立小铁塔一座,形体与主塔相仿。</p> <p class="ql-block">  琉璃瓦密檐。</p> <p class="ql-block">  券门。</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冯玉祥在此创办军事学校,培养抗日将士,附属建筑拆除殆尽。20世纪五十年代平凉曾多次发生地震,宝塔六七层被震裂,塔刹被震倒。1985年,甘肃省文化厅拨专款10万元对宝塔进行了维修。</p> <p class="ql-block">  明朝所建石牌坊。加了防护栏保护。</p> <p class="ql-block">  仿古拱门。</p> <p class="ql-block">纯嘏</p> <p class="ql-block">正道千秋</p> <p class="ql-block">  萧关。萧关距离平凉只有几十公里,驾车一个多小时即到。</p> <p class="ql-block">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东南。六盘山山脉横亘于关中西北,为其西北屏障。自陇上进入关中的通道主要是渭河、泾河等河流穿切成的河谷低地。渭河方向山势较险峻,而泾河方向相对较为平易。萧关即在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萧关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关口,屏护关中西北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平凉泾河湿地生态公园的中秋景色。泾河生态公园的建设,是国家黄河生态治理的一个部分。这样的生态公园这些年遍布全国。</p> <p class="ql-block">  今年夏至以后雨水充沛,使得平凉的植物生机盎然,春天到夏初,草叶颓黄,有了这两个月的雨水,秋天反倒呈现一片春色。</p> <p class="ql-block">  泾河的水量逐年减少,与我们童年时见到的泾河水相差甚大。希望国家的调水工程能惠及这条古老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  平凉是一座古城,很多历史名人曾在这里留下了墨笔。生态公园的文化景观设计展现了古人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祖国河山越来越美!但愿和平安宁永驻我疆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