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相庄严|山东省博物馆藏佛教造像艺术展(下)

张胜荣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xq2qet" target="_blank">妙相庄严|山东省博物馆藏佛教造像艺术展(上)</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xqat3v" target="_blank">妙相庄严|山东省博物馆藏佛教造像艺术展(中)</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yz5714" target="_blank">妙相庄严|山东省博物馆藏佛教造像艺术展</a></p> <p class="ql-block">山东是古代中国佛教文化与艺术的兴盛之地。<b>东汉永平年间佛教</b>正式从古印度<b>传入</b>中国,东汉晚期山东画像石中开始出现与佛教相关的艺术图像。<b>公元351年,著名僧人朗公</b>在济南近郊琨瑞山金舆谷<b>建立了郎公寺</b>,即今济南<b>历城神通寺</b>,<b>是山东现存最早的一座古代寺院</b>。山东佛教历经北朝、隋唐和北宋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b>山东北朝</b>佛教与齐鲁文化不断融合,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佛教造像风格,其中以<b>背屏造像的祥龙嘉莲装饰</b>和<b>圆雕佛像的“薄衣贴体”</b>风格最具特色,在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独树一帜。<b>隋唐和北宋</b>是山东佛教艺术发展的另外两个繁荣时期,以<b>摩崖造像、佛塔地宫和彩绘泥塑</b>最具代表性,均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境内多次发现佛教窖藏坑和佛塔地宫遗存,出土数量众多的佛教造像和相关文物,特别是<b>1996年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佛教窖藏</b>坑的发掘,大量造型精美、妆饰华丽的北朝造像重见天日,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的极大关注,也掀起了学术界研究山东佛教造像艺术的热潮。</p> <p class="ql-block">1996年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佛教窖藏坑的发掘,大量造型精美、妆饰华丽的北朝造像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2003年县西巷窖藏遗址(开元寺旧址)</p> <p class="ql-block">山东省博物馆一楼的佛教艺术展厅,不仅有大量<b>北朝至唐宋时期石雕造像精品,</b>还有与佛教雕塑有关的其他珍贵文物,如<b>北魏马鸣寺碑、唐代龙兴寺巨型铜钟、唐代龙虎塔构件、北宋银塔、北宋舍利石棺</b>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组<b>北齐至宋代的石幢</b>。</p> <p class="ql-block">幢(chuáng),是指古代寺庙中刻有经文、佛像或题名的石柱,一般立在寺院建筑的前侧,是寺院的重要标识和附属建筑,石幢一般是多棱柱形,整体形制有座有盖,形状像塔。刻有经文的石幢被称为经幢,刻有造像的被称为造像幢。石幢还有受福辟邪的功效,常立在路旁,有泽被行人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大约自北朝开始有造像幢,推测这可能是造像碑与塔结合产生的形制,既有造像碑的功能,又是一座简缩的石塔,因此开始流行。唐代开始建造了大量的石造经幢,初唐的石幢以镌刻经文为主,尤其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最为流行,形体简朴硕壮,中唐以后逐渐模仿丝织物幢的形状,历五代至北宋,石幢的雕刻内容日益丰富,花纹装饰日趋华丽,但经文所占比例却日渐减少。现存石质经幢中最出名的大概是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南湖边的八关斋石幢,建于唐大历七年(772年),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晚年亲书。</p> <p class="ql-block">4.唐代小石塔基座。</p> <p class="ql-block">5.北齐天保年间造像幢,八棱形柱,造型古朴,这也是存世较早的造像幢之一。</p><p class="ql-block">6.宋代造像幢,形制变的很规矩,在很多寺院墓塔林中也能见到类似的塔节。</p> <p class="ql-block">1.宋代造像幢构件,六棱柱形,六面均有刻工,刻有三尊坐佛和三名比丘僧形象。</p> <p class="ql-block">2.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经幢,带有幢顶,顶部侧面刻有年号时间等。存世带顶的石床较少,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3.唐代造像幢构件,可惜距离较远拍不清楚下面的文字,原石幢上下应还有其他部分。</p> <p class="ql-block">山东省博物馆一楼的佛教造像艺术展厅是常设展览,也是馆藏精品展览之一,展示了大量山东境内的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品,尤其是以北朝时期的石雕造像最为精彩。在这个展览的出口附近,有几尊明代金铜造像,虽然不如北朝隋唐的历史悠久,也没有青州风格造像那样出名,但在自己所处的年代,也不失为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  这尊明代千手观音铜像,是古代金铜造像中难得的精品力作,而且保存极佳,尺寸巨大,高达2.12米,通体鎏金。千手观音又千手千眼观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是我国民间信仰的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之一。“千”是无量及圆满的意思,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p> <p class="ql-block">一对双臂举过头顶,托举一尊化佛,身前双手合十,下面双手施禅定印。</p> <p class="ql-block">这尊观音菩萨结跏趺坐,头戴宝冠,共有十一张面孔,分为五层排列。</p> <p class="ql-block">全身共有四十八手,有一对双臂举过头顶,托举一尊化佛,身前双手合十,下面双手施禅定印,其余各手则持有法器或施手印,手中还刻有法眼,左右两侧手臂对称分布。千手观音菩萨身上璎珞、衣纹刻画精细。</p> <p class="ql-block">一对明代铜菩萨坐像,应该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p> <p class="ql-block">以下为青岛博物馆、青州博物馆佛像网络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