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一场又一场的冷雨中,中秋就到了。这个节日,小时候望眼欲穿,能从早上母亲忙碌的身影一直盼到晚上月圆之时,父亲用一个大盘子,装满水果与自制的月饼,对着月亮膜拜,月亮好像明白了父亲的心意似的,看上去更圆更亮,我们姊妹四个围坐在炕桌四周,等待供奉完毕后的大快朵颐。</h3> <h3>母亲把最大的那个月饼,切成小块,我们姐妹三个,小心翼翼地用手捏起来一块,慢慢送入口中,甜甜的味道至今留有余香。而弟弟总是心急,一口吞下去,还没有尝出啥滋味,下一块就又到了口里,母亲笑着唠叨,慢点,小心噎着了……今年的中秋能与母亲在一起是多么幸福,而我却明白,她的牵挂在远方,谁也无法替代。小镇没有了传统节日的氛围,却多了富足的笑意盈盈。一周前,这个小镇就热闹起来了,早市人多,超市人多,大包小包,好像不要钱似的。</h3> <h3>远方的游子紧赶着回家,外地的学子祝福满满。饭店门前车明显多了起来,西城糕点更是排起长队,就连快递也是忙得不可开交。雨一场接着一场,没完没了,没皮没脸,大有不把冬姑娘唤醒不罢休的架势。母亲又在修改那条裤子,赶在中秋之前。肥了不舒服,紧了不舒心,硬是把剪掉的裤腿补在肚子上,宽度有了,里面就可以加衣服。突然明白,我爱较真的毛病原来都遗传于母亲。</h3> <h3>一台二十多年的缝纫机总是出错,不是跳线就是罢工,母亲自己鼓捣半天,刚修好,再用又如此。告诉她人都有老的时候,何况机器,母亲却说,从来没有这样过,是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中秋,适合躺在被窝里读一些有温度的诗句和揉眼睛的文字。我们都喜欢回望来时路,总是放不下一些人和事,梦里,还特别爱在老村里四处游荡,寻找儿时的记忆……<br></h3> <h3>长大后,知道了中秋的月里并没有嫦娥,也没有吴刚,却有李白的故乡,流淌着淡淡的忧伤,还有张生在西厢的等待。已经习惯了把思念放在心上,却假装遗忘在某个角落,有一种思绪叫掩耳盗铃,读一遍“故纸”仿佛回到旧时光。我们都有继续去爱,继续热泪盈眶的修复能力,抬头看前方浮现的彼岸,就会忘记背后的艰辛。</h3> <h3>每个人都珍藏着一个完满的月亮在心上,抹又抹不掉,就阴晴圆缺地轮回着。暗夜里总有一道光,照亮你的美,如同中秋在文人眼里总是多了那么一点点惆怅。中秋让人情世故多了许多借口,却越来越没有味道。唯有手指敲打键盘,鼠标轻点时,那些好听的声音,直入心扉的语言,都浮现在你的眼前,一字一句,句句妥帖,安慰着你孤寂的心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