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4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和校园长省级集中培训——初中道德与法治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24年9月21日在“东方太阳城”日照召开,开班仪式由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李威主任主持,日照市教科院王守江院长、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荣出席并致辞</h3> <h3>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李威</h3> <h3>日照市教科院王守江院长</h3> <h3>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荣</h3> <h3>基于规划导向的名师专业成长<br>专家简介:<br>王凯:<br>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师训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负责人,省专家组组长。</h3> <h3>思考:<br>1.您对教育的理解是什么?<br>2.您专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近3年)<br>3.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有哪些?<br>4.您最突出的专业优势是什么?<br>5.您觉得最有效的发展路径是什么?<br>在哪里?去哪里?怎么去?基于规划的发展!</h3> <h3>一、自我认知<br>1.认识规律:基于阶段理论的自我定位<br>1.1专业发展规律:持续、长期积累<br> 量变——质变<br> 阶段性<br><br></h3> <h3>新手教师:0-3年;适应环境,学会备课上课;熟悉课程体系;熟悉学校要求;加快专业技能的发展;主动与有经验的教师沟通<br>熟练新手教师:3-5年;分化:积累经验,建立起自己的教学风格;<br>1.经验型:教师要迅速提高理论知识:<br>2.知识型:加强经验与技能<br>3.混合型:更易于综合发展。<br>胜任型教师:5-10年,易倦怠,突破高原期:把握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系统深入厂解学生。<br>1.诊断一规划一整合(实践与理论整合)<br>2.专家引领-教育研究一自主反思等<br>业务精干型教师:10-15年,领军人物:建立学习型组织,引导教师学会系统思维,学会自我超越,以科学研究项目为载体,加强创新,建青艾论<br>专家型教师:15年以上,自我实现,加强科学研究,凝练教育智慧;开展教育实验,推动教育改革,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教师成长。<br></h3> <h3>2.自我诊断:基于专业标准的自我评价<br>1.2自我诊断:重要依据《教师专业标准》<br>专业理念与师德:<br>对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br>专业知识:<br>一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br>专业能力:<br>教学能力;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发展能力。<br></h3> <h3>二、能力评估:SWOT评估分析<br>科学规划 引领成长<br>口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br>口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br>口态势分析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br>口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h3> <h3>三、价值取向:教育理想、教育观念、座右铭...<br>示例1:教育,是一场淬火生命的旅行。用生命培育生命,用爱筑育灵魂,用心构建未来,用行动复兴梦想在耕耘教坛的路上,让生命感受幸福和值得。——四期名师 王立新<br>示例2:悟课开六道,不拘三步中。一问联八朔,万法化归宗。俯身为童子,随处撷可用。妙手著独特,静待花奇声。——四期名师 苏晓虎<br>示例3:教育,是一场师生默契牵手,风雨同路的行走。在教育之路上行走,迈着坚实的步伐,倾听内心的独白,阳光且笃定地,坚守和思考中牵起学生的手。葆有一颗宽容的心,一颗信任的心,悦纳他们的差别,爱他们的不同,让他们和自己,眼中有光,心中有世界,手中有未来。——四期名师 陈炳峰</h3> <h3>四、目标定位<br>目标定位:总目标+分项目标+阶段目标(知识、能力、读、教学、科研等)。<br>从时间上区分,有几个层次:<br>长期规划(10年左右),中期规划(3~5年)短期计划(年度计划、月计划和日计划)。前两种是长计划,后两种是短安排。短安排比较容易制定,中长期规划则难做。<br></h3> <h3>《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br>2018年中发4号<br>目标: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h3> <h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br>(2024年8月6日)<br>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h3> <h3>(2022-2025年)齐鲁名师建设工程遴选条件</h3> <h3>五、路径和措施<br><br>关注有效路径:<br>1.紧跟时代发展<br>2.拥抱教育变革<br>3.积极专业阅读<br>4.主动研修学习<br>5.加强科学研究<br>6.提升数据素养</h3> <h3>1.紧跟新时代...<br>口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并发挥主导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信息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br>口 信息化大大提高了组成世界共同体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相互作用、横向联系的频度与速度,大大加深了相互依赖的程度与深度。</h3> <h3>分享:3年内最有可能淘汰的7类老师<br>x1.被动接受而非主动拥抱新技术的老师;<br>x2.不懂得终身学习的老师;<br>x3.还停留在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老师;<br>x4.只会传递知识而不会设计学习过程的老师;<br>x5.不善于教学时空设计的老师;<br>x6.只会教给学生标准答案而非多维度探究的老师;<br>x7.不懂得用创造性的方式解答学生“难题”的老师。</h3> <h3>2.拥抱新变革....<br>PISA测试与钱学森之问并存...<br>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评价改革、核心素养</h3> <h3>政策导向:<br>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br>2018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br>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br>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br>2019年12月,中办国办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2020年2月,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br>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br>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br>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br>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br>2021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br>2021年7月,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br>2022年1月,中办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br>2023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h3> <h3>势在必行:课堂革命!《人民日报》<br>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br>坚持内酒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r>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x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br>全面启动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br>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克服“一考定终身”弊端。</h3> <h3>课程改革新方向<br>从必修到选修:提供基于个性的教育<br>从书本到实践:提供基于生活的教育<br>从分科到综合:提供基于项目的教育<br>从边缘到核心:强化体育和艺术教育<br>教学改革新方向<br>从教书到育人:让教育真正发生<br>从教知识到教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br>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让能力真正形成<br>从传统教学到互联网教学:让智能教育成为现实</h3> <h3>3.加强专业学习和阅读<br>读好书,为专业持续发展提供思想武装.<br>口 经典、史书、文学、哲学、博士论文...夯实文化素养<br>学理论,为教育教学实践指引方向..<br>口 教育、心理、科研、评价、教学、学习..夯实理论素养<br>写文章,为成为专家型教师奠定基础..<br>口 随笔、笔记、感悟、论文、报告、专著..锤炼教育思想</h3> <h3>建议,至少做好“五学“<br>口学文学:未必创作诗歌小说,而是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文字表达能力。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br>口学历史::未必追求通古博今,而是体会历史经验、提高自己的悟性。读史能使人明志。<br>口学哲学:未必成为哲学高手,而是学会不固执、不偏激,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得失”。哲学能使人通透。<br>口学教育学:未必成为教育家,而是领悟教育艺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教育效率。感悟智慧胜似感悟道德。<br>口学心理学:未必事事善解人意,而是学会理解、沟通、反思,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学会完善自己的性格。快乐的人,一定是善于自我调节的人。</h3> <h3>5.加强科学研究<br><br>x营造科研氛围;<br>x 提升科研能力;<br>x 科研助推变革:<br>x 科研引领突破。<br>研究类型<br>基础研究 理论建构<br>应用研究 实践应用<br>综合研究 综合</h3> <h3>关注:<br>1.基本规范:选题、设计、申报、开题、实施、结题、成果.<br>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br>3.统计方法:描述统计、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br>(教育统计学)<br>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关系</h3> <h3>6.提升数据素养<br>科学规划 引领成长<br>数据的增长犹如雪崩呼啸而来,堆积如山的数据可以让迷失也可以帮助我们决策,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数据时代,<br>如何基于评价/基于大数据进行诊断改进,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成为教育实践领域的重大课题。</h3> <h3><br>分享:现代名师课堂上最经典的六句话<br>1、你(组)自己的思路是什么?理由是.<br>2、你(组)是怎样想出这一答案(方法)的?<br>3、你(组)和他的答案相同吗?如果相同,请说说他的思路;如果不同,请说说你的想法。<br>4、谁有补充?谁能纠正?这种说法有没有问题?<br>5、谁有不同的思路?谁还有新的解答方案?<br>6、这种方法行不行呢......如果不行,假如从…..思考行不行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