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俩口穷游记之《走西口》一一秦晋自由行。

李海清

<h1>  元宵刚过,我们便开始巳经心仪两年的秦晋自由行的准备,规划行程、查询天气、预订车票和酒店。此行主要有如下几个目标:①完成三山五岳之最后的西岳和北岳,②国内大瀑布的老二壶口瀑布,③三大石窟之最后的云冈,④心仪的奇妙的悬空寺。但願老天保佑能有好天气。</h1><h1> "开步走”!</h1> <h1>  列车第二天下午到达古都西安,入住酒店稍微整理便直奔回民街。不宽的小街两旁店铺林立,红男绿女摩踵接肩,热闹非凡。各种特色小吃五花八门,先来一个甑糕,再来一份热石榴汁,肉夾糢一定是要尝的,还要留点肚子享受羊肉泡馍呀。</h1> <h1>  玫瑰柿子饼,听名字就美味,给来两个。</h1> <h1>  麻酱凉皮,只好割爱啦!</h1> <h1>  西安鼓楼一一钟鼓楼是西安城的标志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代,均座落于市中心,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未用一铁一钉,全靠隼卯结合。南檐所悬“文武盛地”匾为乾隆御笔。鼓楼的高度为34米,超过了天安门城楼,是我国最大的城楼,其气势雄伟,今扩建一新的钟鼓楼广场更是气派非凡。</h1> <h1>  城楼两侧按农历节气摆制的二十四面大鼓令人耳目一新。</h1> <h1>  有雅兴敲一敲还是允许滴!</h1> <h1>  夜幕下的钟楼一一钟楼是一座重檐覆屋四角攒尖顶的木结构建筑,被誉为"古城明珠”。钟楼始建于明初,两佰年后进行过一次整体的迁移,除基座重建外,上部建筑全为原样原件,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极为自豪的一大创举。位于四条市中心主干道交汇处,可穿过地下通道登上城楼,整个西安市容尽收眼底,钟楼也是我国最大的钟楼。</h1> <h1>  第三天行程一一黄河壶口瀑布和黄帝陵。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秦晋大峽谷时形成的天然瀑布。400米宽的水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在数十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如同从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冠以"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由于水流挾带大量泥沙而又号称世界唯一金黄色大瀑布。</h1> <h1>  壶口八景之旱天鸣雷:水入壶口时悬流激荡,发出巨大声响似惊雷滾滚,数十里外便可闻其声。</h1> <h1>  八景之十里龙槽:壶口至孟门之间十里河道狹窄而谷深,两岸石岩俯倚,河中浊流蜿蜒。登高俯视,犹如奔腾而去的黄龙,故称"十里龙槽”。</h1> <h1>  八景之霓虹戏水:升腾而起的水雾经阳光的折射而形成门彩虹,似长龙汲水,五光十色,绚丽多姿,气象万千。</h1> <h1>  八景之山飞海立:从低处仰望瀑布,只见天际涌来的滚滚黄水,迎面直下,宛如千山飞崩,四海倒倾,壮观异常。</h1> <h1>  八景之晴空洒雨:红日当空高照,身上却水雾蒙蒙,瀑布激起的水柱高达数丈,随风而飘,似毛毛细雨从天而洒,可谓"近崖三里溅,濡沫入衣裙"。</h1> <h1>  黄河一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之发祥地。壶口瀑布则是镶嵌其上最为璀璨的明珠,他的汹涌波涛激荡着民族之魂,勇往直前彰显着中华气节。任何人站在这澎湃的黄潮面前,听闻着振耳的涛声,无不激起万丈豪情,熟悉的《黄河大合唱》的主旋律响彻耳中。</h1> <h1> 赋诗一首</h1><h1> 《观壶口瀑布有感》</h1><h3> 一龙井子</h3><h1> 飞龙天际游,</h1><h1> 万里不回头,</h1><h1> 奔入大峽谷,</h1><h1> 壶中一并收。</h1><h3><br></h3><h1> 雷声传旷野,</h1><h1> 崖下彩虹柔。</h1><h1> 千载烟云过,</h1><h1> 黄河世代流。</h1> <h1>  小媳妇回娘家一一当然是摆拍的,还真有那么点意思!</h1> <h1>  "才谒炎王穴,又拜黄帝陵"。去年借上井岗山之机拜谒了炎帝陵,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今又来拜谒老、老、老祖宗黄帝。</h1> <h1>  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据说葬有中华始祖黄帝的衣冠。分轩辕庙、祭祀大殿和黄帝陵园三大块,自汉以来,历朝清明时节均到此祭祀。特别是近代中国,战乱不已,诸多枭雄在这里离下了墨宝。</h1> <h1>  庙门左侧的4700多年的巨柏,据说为黄帝当年亲手所植。</h1> <h1>  黄帝陵园一一衣冠冢前之墓庐。</h1><h1> 还不赶紧来拜一拜!</h1> <h1>  第四天行程一一为保证较轻松地爬华山,决定提前于今日晚在华山住下。所以白天在西安还可多游几个景点。首推古城墙、大雁塔和大唐芙蓉园。</h1><h1> 这是西安古城的正南门一一永宁门城门。</h1> <h1>  西安古城墙始建于隨唐,重建于明代。是国内现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为所有到西安的游客必登之处。</h1><h1> 城墙周长近14公里,高12米,顶部均宽14米。可并行行驰4辆解放牌(当然不允许),现如今最好的办法是租上一辆自行车畅游一番。</h1><h1> 西安城墙所蕴含的哲学、建筑、规划、风水、地理和军事等多方面知识,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宝库。</h1> <h1>  “我在城楼观街景“,啊!不对,是"山景“!</h1><h1> 是《空城计》中诸葛孔明唱滴!</h1> <h1>  大雁塔座落于大慈恩寺内内,为方形锥体楼阁式砖塔,具印度佛教建筑色彩,质朴而敦厚,至今已1300多岁。塔高64米,共七层,现为西安城市的标志。</h1><h1> 大慈恩寺相传是唐玄奘自西天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h1> <h1>  庙宇和宝塔的完美结合。</h1> <h1>  慈眉善目的唐僧站在广场上默默地关注着大千世界的人们。</h1> <h1>  大唐芙蓉园是一新建的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文化主题公园。拥有全球最宽的水慕电影、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水火景观以及国内最长的唐文化长廊。</h1> <h1>园内正在主办大形灯展展,可惜我们下午将离开西安而与之失之交臂。</h1> <h1><font color="#010101">结束在西安市内的游览,当日傍晚到达华山,入住山脚的玉泉院处的宾馆 , 由于冒预订,所住宾馆条件太差,平时从不择铺的夫人半夜睡不着,看来明天爬山将够呛。</font></h1> <h1>  为了避开游客蜂挤,我们选择的是与大多数游人相反的登山线路,由东线上北峰,过中、东、南峰,由最长西线西峰下。这样的好处有几点:A避开游客高峰期,减少等待乘索道时间。B北峰上大多是爬坡路,对于老年人下坡路更损膝盖关节。C由北峰过金锁关到到中峰景点比较集中,除开太险的鹞子翻身和长空栈道,其它难险的几处均在这段路上。D金锁关是游华山五峰的必经之处,而东南西三峰路比较平坦,各景点又分散,所以可以根据自身体能决定下一步路线。这几点是许多华山游客经验之谈,供诸君参考。</h1><h1> 东线索道登山处即是当年十八勇士智取华山起始处,所以这条登山道就叫"智取华山路",比从玉泉院开始的"自古华山一条道”要险峻得多。</h1> <h1>  第五天:开始登华山!</h1><h1> 由索道上站到达北峰。</h1> <h1>  背景上的尖峰即为苍龙岭和金锁关。</h1> <h1>  北峰(1614.9米)一一为华山主峰之一,因居北而得名。峰顶四面悬绝,头冠白云,巍然独秀,如若云台,又名云台峰,峰上景点有玉女窗、老君挂犁处等十多处。</h1><h1><br></h1> <h1> 《登华山》</h1><h3> 一龙井子</h3><h1> 自古华山路一条,</h1><h1> 人间烟火似曾消。</h1><h1> 群山挺秀雄于世,</h1><h1> 曲径崎岖上九霄。</h1><h1><br></h1><h1> 回首我军多勇士,</h1><h1> 巧夺奇险建功劳。</h1><h1> 学习先辈攀峰顶,</h1><h1> 万丈豪情逐浪高。</h1><h3> </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1>  " 革命尚非成功,同志仍需努力“</h1> <h1>  2003年小说家金庸先生的一场武林演绎,并亲笔题写下“华山论剑”,使北峰在华山诸峰中占据无可争辩的江湖地位。</h1><h1> “大侠来也"!可惜宝剑忘记在湘潭了。</h1> <h1>  擦耳崖一一北峰到天梯的一段险道,西傍悬崖峭壁,东临万丈深渊,旧时道路非常狭窄,路人须摩面擦耳横移而过,崖上青苔常将耳朵染绿,故称擦耳崖。</h1><h1> 喂!看我耳朵绿了没。</h1><h1> 见鬼!不是咯只耳朵。</h1> <h1>  准备好了吗?爬山才正式开始!</h1> <h1>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h1> <h1>  都龙庙前韓愈投书处。</h1> <h1>  苍龙岭之半途一一五云峰。</h1> <h1>  蒼龙岭一一华山著名险道,连接北峰与南面诸峰的一刃形山脊。长约1500米,依山而凿246级石阶。行走于岭脊,犹如刀刃上跳舞,两侧绝壑千尺,深不见底。因岭呈苍黑色,势如游龙而故名。</h1> <h1>  爬上苍龙岭,稍事休息,补充能量,终于到达金锁关。</h1><h1> 金锁关又名通天门,为通华山主峰唯一要道。环周古松苍翠,奇石林立。道家认为过了此门方入仙境,有"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之说。</h1><h1> 现如今游人多在此悬挂"爱情锁""财富锁“"平安锁”,寓爱情长久、平安富贵、健康长寿之意。</h1> <h1>  毛主席啊!请给我力量吧!</h1><h1>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h1><h1> 我也爬上了金锁关!</h1><h1> (今天这另一半表现出色!特提出表扬,希望保持光大。)</h1> <h1>  中峰(2037.8米):峰下之摩崖石刻一一双手擎天。</h1> <h1>  东峰(2096.2米)之仙掌崖一一"关中八景之首"。像一双手合一的巨掌,朝向西天对佛祖顶礼摩拜。</h1> <h1>  仙掌崖前留影。</h1> <h1>  因昨晚冒休息好的原因,为保存体力以利后几天的行程,我们决定直接去西峰然后下山。一路上风景也不错,山崖上不知名的灌木丛红色的小花象一片片的红云飘荡在灰白色的巉岩之上。</h1> <h1>  西峰索道为国内最长索道之一,全程大约需半个小时,而且是目前唯一对老年人票价优惠的登山索道。</h1> <h1>  西部山门之《太华胜景》大牌坊。</h1> <h1>  玉泉院一一为古今攀登华山的起始点。因院内有甘泉涌注而得名,院内古村婆娑,奇石嶙峋,遍是金石题刻,是华山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华山的餐饮和住宿集中在这一带。</h1> <h1>  玉泉院内的医神一华陀墓。</h1> <h1>  玉泉院前杏花白。</h1> <h1>  第六天下午到达山西大同市,由于蕴藏着丰富的煤矿资源,大同成为我国的"煤都“。一度由于开采失控而严重污染,连云冈的菩萨都灰头土脸的披上灰黑的袈裟。经过大力整治,已还城市的蓝天白云绿草地。</h1> <h1>  第七天一早大巴车从大同市区出发奔赴浑源的北岳恒山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悬空寺即象一颗明珠相在金龙峽翠屏峰的峭壁之上,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之说。整座建筑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称著。</h1> <h1>  寺庙建成于距今15OO多年的北魏后期,为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院。整座建筑物采用凿洞插木的方法构筑而成,镶嵌在万仞峭壁之上,寺院错落有致,分布合理,将美学、力学和宗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h1> <h1>  历经一千五百年的雨雪冰霜和地震灾害的侵袭,至今仍完美保存,确为建筑史上一大奇迹。</h1> <h1>  建构在峭壁上的寺院可以说是直上直下,游人可将整个上身从寺院门窗中探出,如临半空。</h1> <h1>  喂!再往前两步,不,我怕!我恐高,不敢往下看!</h1> <h1>  参观寺院只能低头侧身而进,按照寺内指示牌方向进退,否则半天无法转出。</h1> <h1>  据说当年建造悬空寺时原本是没有寺下这十多根支撑木柱的,是为了解除人们的害怕心理后来才加立的,实际上有的木柱至今的作用仍不大。有人还发现个别支撑还是脱空的,实际上真正受力的是插入山崖中的横木飞樑。这就是古代能工巧匠的高明之处。</h1> <h1>  唐开元二十三年,大诗人李白曾到悬空寺一游,岩壁下巨石上"壮观”二字即为诗人所书。</h1> <h1>  各位请注意,这个"壮”字与众不同。据说当年诗仙被悬空寺之奇险所震撼,亲笔提下"壮观"二字后仍觉意犹未尽,便隨手一挥在"壮"字的"士"内加了一点。</h1> <h1>  悬空寺建筑群共有40余间殿、堂、楼、阁错落有致地悬挂在峭壁之上,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凌空相对,被"粘贴"在绝壁上,三面围廊环绕,六座殿阁相互交错,栈道腾空相连,从山下抬头远望,似一悬挂山腰的精美积木玩具。</h1> <h1> 胡诌打油诗一首</h1><h1> 悬空寺兮寺悬空,</h1><h1> 凭栏犹在九霄中。</h1><h1> 诗仙"壮”字添一点,</h1><h1> 奇楼傲然贴翠屏。</h1><h1><br></h1><h1> 夫人要和我打擂台,也赋诗一首。</h1><h1> 《游悬空寺》</h1><h1> ——龙井子</h1><h1> 北岳恒山久有名,</h1><h1> 危崖建寺半悬空,</h1><h1> 可闻天上笙箫乐,</h1><h1> 又绝凡间鸡犬声。</h1><h1><br></h1><h1> 三教和谐同殿宇, </h1><h1> 千年岁月共枯荣。</h1><h1> 登楼揽胜惊魂路 , </h1><h1> 墨客遗篇醉世人。</h1><h1> </h1><h1> </h1> <h1> 北岳恒山:恒山为五岳之北岳,主峰天峰岭海拨2017米,是五岳之最。恒山风景集中在南坡,以人文景观为主,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的庞大古建筑群。</h1> <h1>  山崖上众多的名人题刻。</h1> <h1>  恒山寺庙群之入口。</h1> <h1>  主峰顶上北岳大庙气势恢弘,主殿恒宗殿正中的103级台阶十分陡峭。</h1> <h1>  十八景之虎口悬松:传说是张果老在此遇到一吊晴白额猛虎,欲拨树抵挡而吓退老虎的那棵松树。</h1> <h1>  恒山十八景之果老仙迹。</h1><h1> 据说八仙中的张果老最后隐迹恒山,牌上的说明文字即说的是这故事。</h1> <h1>  细看还真像那么回事!</h1> <h1>  又是一处神迹,信则有,不信则无,反正你不信有人信。</h1> <h1>  莫坐莫坐,快起身!当心鱷鱼咬屁股!</h1> <h1>  十八景之石洞流云:悬崖上的石洞每遇阴天流出白色烟云时,天上必降大雨,此洞之深浅,通问何方,至今尚不得知。</h1> <h1>  十八景之磁峽烟雨一一山峽由于处于背阳之处,终日云雾蒙蒙。</h1> <h1>  行程第八天,也是此次秦晋自由行的最后一站一一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也是雕像彩色保护最好的石窟。</h1><h1> 石窟是公元460一524年北魏王朝最繁盛时期开凿的,由西域高僧昙曜奉旨主持。</h1><h1> 现存洞窟45个,造像五万余尊,所有雕刻面积近两万平方米,整个石窟东西绵延一公里。现成为集石窟、寺院、园林和古建筑群的现代化景区。</h1><h1> 因山岗连绵起伏,远看犹如天上的飘云,由此得名"云岗石窟”。</h1> <h1>  当年昙曜和尚在开凿石窟命题上,经过了慎密的思考与周详的设计,即考虑佛法的严规,又照顾到帝王的政治需要,充分发挥了其聪明才智作出巧妙构思,所以亲自主持的五个大窟中的主佛各都象征当朝的一位皇帝。(看来古时候连和尚里面也有马屁精)。</h1> <h1>  具皇家风范的礼佛大道。</h1> <h1>  灵岩寺前金水桥上。</h1> <h1>  1973年周恩来总理目睹石窟现状,作出"要在三年内修好”的重要指示。对周总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恩德,景区特建纪念室以志永存。</h1> <h1>  第五窟一一为云冈第一大佛所在。佛像高达17米,结跏趺坐,双手交汇于腹作禅定状,盘坐的双腿宽15米,右手中指长2.3米,脚上即可站立12个人,仅其鼻子就长1.7米。好一座唯我独尊的大佛,经数次重塑金身,威风依旧。</h1> <h1>  第六窟一一为雕刻最华丽,设计最精致,内容最丰富,造像最多的精华洞窟。整个窟内四壁雕滿佛龛造像及花样纹饰,彼此毫无空隙。这是云岗石窟内唯一的并坐释迦和多宝二佛宝像。</h1> <h1>  第六窟中尤其引人入胜的是遍布于窟内的"佛的故事”,这些精美雕刻连续地展示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成佛的经历故事。</h1> <h1>  第十二窟一一最具文化魅力的洞窟。整个窟内的雕像显受西方文化的融入和影响,伎乐飞天手持各式乐器边舞边奏,优美的姿态,生动的神情,彩带飘飞,环绕中心莲花漫舞。</h1><h1> 这是佛龛内之交脚菩萨骑座于狮子座上,显具古波斯风格。</h1> <h1>  第十六窟主佛是尊13.5米的站立佛像,站于莲座,波纹发髻,面貌俊朗,身村挺拨,褒衣博带。</h1><h1> 注:"褒衣博带”指身着宽松衣服并束以扁大且长衣带。</h1> <h1>  第十六窟一一损坏较重,原为一平面呈椭圆形和穹窿顶的雕像窟,约宽12.5米,深9米,高15米。</h1> <h1>  这是笫十九窟北壁的主尊佛,头方耳垂,眉宇清秀,双目炯炯有神,目视前方,气宇轩昂,虽下巴残缺但仍不失博大宏远气势。</h1> <h1>  第十九窟主洞侧的耳洞内倚坐之佛。</h1> <h1>  笫二十窟一一即为整个云冈石窟中最著名的"露天大佛“。这座佛祖释迦牟尼坐像高约14米,轮廓优美,表情生动,为石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石雕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h1><h1> 左右两侧雕有胁待佛像,现存左侧立佛。</h1><h1> 主佛面相方圆,双耳及肩,鼻直口方,留八字须,嘴角微翘,肩膀厚实,披在左肩的袈裟内着背心。衣着纹样非写实式样,身驱前倾,显得居高临下,威武又慈祥。</h1><h1> 侍佛身形粗矮,眉宇英气,右掌至胸,表现对主尊的虔诚。</h1> <h1>  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同为北魏时期开凿,并比龙门要早若干年,为什么其雕刻和色彩的保存比龙门要好,主要是与其形制有关。云冈每窟前有前额立壁,并还有前后室之分,且历朝历代曾进行过修缮,特别是辽代还在洞窟前依崖而修建大形木结构窟檐楼阁,对防水防风化无不大大的有益为主因。</h1> <h1>  正对露天大佛的莲花大道。</h1> <h1> 《访云冈石窟》 </h1><h1> 一龙井子</h1><h1> </h1><h1> 钟灵毓秀武周山,</h1><h1> 数万佛雕石壁间。</h1><h1> 气势恢宏惊世界,</h1><h1> 中华智慧百花妍。</h1><h1><br></h1><h1> 注:武周山为大同云冈石窟所在地。</h1> <h1>  每到一地,趁夫人在酒店休息,我喜欢到处逛逛。来到大同古城的中心,只见到处大规模地重建,街道和老房子一遍狼迹。原本想看看的"九龙壁"和"华严寺”无缘得见。倒是新近整修的大同古城墙值得一看,依我看比西安的豪不逊色。</h1><h1> 如此漂亮的角楼,北京的紫禁城都冒得!</h1> <h1>  可惜刚办完灯会上去不得!</h1><h1> 拜拜啦!我的大同,我的山西!</h1><h1> 下午的火车,明天就到家啦!</h1><h1> 此行基本功德圆满,所预订目标全部达到。下一步的目的地就是宝岛台湾和南国明珠香港和澳门啦!</h1><h1> 本集完!</h1><h1> 谢谢观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