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妈85岁已经进入暮年,每天一个人在家,多半的时间是在阳台望着外面熙熙攘攘的马路,她精神状态尚佳,头脑时而清晰,时而有点迷糊。</p><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我照例过去陪她,看到她变得日渐佝偻矮小的身躯,斑白的头发和松弛的脸庞,我不禁一阵心酸!</p><p class="ql-block">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母亲年轻时也是周边人人称赞的知性靓女,而现在,一切都随风而逝,不知为何,我今天忽然回忆起了母亲年轻时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父母亲比邻而居,长大后成就了一段姻缘。母亲本是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中专生,60年国民经济困难,学校停办就休学了,回家后结婚生子,在我的两个哥哥尚且年幼时,作为家乡为数不多的知识女性,母亲又开始了教学生涯。</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常听母亲讲,她在我们周边的五六个村子都教过书,那些村子离我们家都有10到20多公里的距离。起早骑个破自行车奔赴学校,中午在村大队食堂吃饭,晚上有时还要在生产队给社员上夜课,常常是月朗星稀的才回家。而在太远的村子,母亲就住一个星期,把幼小的孩子交给家中老人照料。</p><p class="ql-block">记得我小时候也就1975年左右吧,妈妈在邻村一个小学教书,距离我们家有十里左右。以前农村上学是三上学,就是说早上还有早课,好在我们本村有个阿姨和母亲同在一个学校教书,她们俩可以结伴而行。</p><p class="ql-block">冬天的早上六时完全和晚上一样漆黑,七十年代的村与村之间没有平坦的大路,只有两边是庄稼地的小路可行,妈妈们照例骑个破自行车在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奔波。无论寒暑,无论风雨都准时到校,记得有一次妈妈回家哭着说,本来是一个树桩,可远远的那个怪异造型的树桩在漆黑的早上,仿佛就是一个手拿棍棒的男子立在那,把她们吓得生生不敢前行!</p><p class="ql-block">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个画面,就是冬日的早上八点多下了课,妈妈风尘仆仆回到家,一进家门就脱掉鞋子上炕,把她那冻僵了的双脚伸到我们已叠好的被子下面取暖,妈妈一边和我聊天,一边用手搓她那冰冷的脚。然后妈妈会去吃早饭,而早饭是父亲早上做的一锅熬有小米和面条的汤面。由于时间长了,也由于家中低温,那锅饭早已冰凉而且稠成一团!可怜的妈妈胡乱扒拉几口,就又转身赶回学校了。那时的条件艰苦,没有干粮,妈妈奔波那么远的路,回家就为了吃那点粗粮早餐!</p><p class="ql-block">记得步入老年时的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妈最大的优点就是从来没有嫌弃过我穷,从来没有和别的条件好的人家攀比过,总是特别能吃苦,能过苦日子。”爸爸说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妈妈在生大哥身怀六甲时,还挺着大肚子和他一起骑自行车去田野里割草。为的是把割来的草卖到附近的运输社(运输社的马吃草)挣几块钱贴补家用。现在的我常常望着头发斑白、满脸皱纹的妈妈,头脑中会浮现出一个衣着简朴,美丽飒爽挥镰割草的妈妈形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写到这儿我不禁泪流满面,年轻时候的妈妈体质很弱,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和力量支撑着她那么拼,去干那么艰苦的工作,也许就是为了和父亲共同为我们撑起那个虽清贫但温馨的家吧!</p><p class="ql-block">今天想和妈妈忆往昔,妈妈却不愿回首,她摆摆手说不要提了,不知道是她不愿意重温那段艰难的岁月,还是她真的老了,健忘了,总之她不愿和我聊她的过往!</p><p class="ql-block">少时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今天能有这样深的感触,可能也是因为我也是中老年人了,因为再过两个月我就退休了!</p><p class="ql-block">衷心祝愿老妈健康长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