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子山的传说(一)

心若清风

<p class="ql-block">地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地方符号、一种传承、一种精神、一种语言、一种风景。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特色文化和传奇故事,祖辈们口耳相传的故事历史悠久,或许几千年、也许数百年,但它是这个地方的魂。一昧追剧讲述一些新型的东西,不与原版的本土文化接轨,将会失去的不止是乡土味,还有本地的民心,两者相合一个地方的新旧文化,讲述起来才会让人们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候盲目的追求完美,把一些历史史实记载的东西掩盖,除非那个朝代和那些事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产生过。</p><p class="ql-block">陇南西和的塔子山传奇故事不少,从一个斩蟒洞开始引发了好多传说:二老爷斩蟒,二老爷担山,达摩祖师塔子山设道场等,这些故事追溯历史,纯属无有,但山中的地貌特征存在了不知多少年,比如:塔子山蟒洞、二老爷磨刀石,试刀石(已被推下山)担山穿扁担的东西穿担眼,这些是存在的。借故做一点牢骚,望方家阅后海涵。</p> <p class="ql-block">红色标志处为蟒洞</p> <p class="ql-block">塔子山的传说(一)</p><p class="ql-block">二老爷斩蟒</p><p class="ql-block">吕生珉 吕洋口述</p><p class="ql-block">石和平搜集郭昭第 石书贵 豆福全 郭映辉 整理</p><p class="ql-block">相传,天界四方天门的守护神“魔家四将”东方持国天王魔礼海、西方广目天王魔礼寿、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北方多闻天王魔礼红,法力武功都非常高强。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是灵霄宝殿外南天门的值班神。也是佛教弥勒佛须弥山道场的四大护法,山上有四山头,各住一山各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也是护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护持国土;南方增长天王手握宝剑,寓意斩断俗缘,使人增长善根;西方广目天王身绕白蛇或赤龙,保卫一方;而北方多闻天王则右手托宝塔,左手握银鼠,负责了解民情并护卫民众。他们的存在使得四方得以安宁。</p><p class="ql-block">在周武王伐纣时,四弟兄是纣王军营的先锋大将,后被武王的军师姜子牙设阵斩杀,封神时被封在南天门守护灵霄宝殿和三十三重天。后来又被未来佛看好,特聘为最为重要的护法神,护守须弥山道场。四人年轻时上山同拜了位高人学艺,十年学艺成功下山时,师父临别给四人各赐法器时,受佛教中未来佛的点化,师父在给他们颁发法器(也是兵器)的时候却留了一手,颁发的是无弦琴、无鞘剑、无须龙、无骨伞,以便他们能够镇守道教南天门,可以维护佛教道场的安宁和保卫未来佛,又能被师父和弥勒佛远程所控制。</p><p class="ql-block">“魔家四将”对师父和未来佛的这些举动甚是不满,一日四人喝酒解闷,结果喝的宁酊大醉。此时,赐予广目天王魔礼寿的法器“无须龙”便趁机悄悄溜下凡间,来到周朝秦国西县(今西和县)的鸡头山(今塔子山)化身巨蟒精,先是到处吸食飞禽走兽,不到半年时间它连过往的行人也不放过,方圆数十里的乡民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当地山神、土地联合上书急奏天庭,玉皇大帝听到很生气,连忙派二郎神杨戬捉拿巨蟒精。</p><p class="ql-block">二郎神,当地人常称二老爷。岂料巨蟒精自恃有数千年道行,法力高强,竟然与二老爷斗法示强,不能一时降服。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大战,巨蟒精由于没有进食,感觉不敌二老爷,便窝在洞中不出来了,此时二老爷的法力一时施展不开,便休战折回了当地的土地庙想对策。第二天凌晨卯时,巨蟒精偷偷地溜到东洞口外的柳耙沟口吞吃了两名前来洗衣服的黄花闺女,以补充体力。石沟这地方本来人口稀少,近段时间由于巨蟒精的危害,大多数能搬的人家都搬走了。只有两户人家因为爷爷奶奶患病在床,不方便搬,才胆颤心惊地住着。石沟的山神、土地马上向二老爷报告了情况。这下把二老爷给气疯了,立刻骑上银合马赶往石沟。二老爷先化身成一个凡人,慰问受害人家。没想到,此两户受害人家中,有一户吃掉的女子与二老爷有着极深的渊源,在两百多年前是二老爷的干妹妹(义妹)。原来二老爷的故乡在西县以南的一个村庄,在家排行老二,父亲年轻时为人豪爽仗义,爱结交天下英雄豪杰。石沟也有一杨氏为人处事的风格和二老爷父亲一个样豪爽,还善使一条铜棍,一套“八卦”棍和“反八步”打的风生水起。两人互慕其名,最后结成了八拜之交。</p><p class="ql-block">石沟杨家有一小女,年方二七,小二老爷两岁,乖巧伶俐,很是惹人喜爱,和二老爷以兄妹相称,由于时常来往走动,其关系比亲兄妹还要亲三分。石沟杨家家境比二老爷的家境要好的多,时不时在生活上还接济二老爷家,这对二老爷来说是恩重如山。这次巨蟒精吞吃了二老爷的干妹妹转世,气得七巧冒烟,口吐鲜血,发誓:巨蟒不杀,不回天庭。此刻巨蟒精魔性正浓,再加上窝在洞中不轻易出来,二老爷一时无法除掉巨蟒精,便设计智取。二老爷发现蟒洞从东到西深十多里路,你去西洞口,它会逃往东洞口,你去东洞口,它就会返回西洞口。于是二老爷骑着银合马先去东洞口,并在洞口一块大石头上把宝剑“啪、啪、啪”三摔,响声传进洞里,吓得巨蟒精折过身向西洞口方向逃窜,二老爷马上把银合马绑在东洞口,而他自己返回西洞口等候巨蟒精的出现。此时,巨蟒精由于经过好多次的交战,对二老爷以前的战术有所了解,并没有及时赶往西洞口,而是在中途突然折返到东洞口,想从东洞口逃脱,巨蟒精刚到东洞口,银合马十分通人性,立即不停地在石头上踏响马蹄子,摇摆脖子,弄的马铃儿“铛铛铛铛······”不停地响,以扰乱巨蟒精的意识。在东洞口,巨蟒精听见急促的马蹄子的声音与马铃儿的声音,以为二老爷就在东洞口,便立刻折身逃往西洞口,头刚伸出西洞口外,早已站在西洞口外多时的二老爷便飞刀斩下,一时间蟒血如注,染红了半个山川,灌满整个蟒洞,并从东洞口也喷出许多蟒血。所有的蟒血流进了西汉水,染红了整条河流。巨蟒精终于被除掉了,二老爷剥开巨蟒精的肚子,光铜纽扣就剥出来了五六蒲查(亦作蒲蓝、一种用竹篾、柳条等编制的肩圆形盛器)。由于当时二老爷用力过猛,西洞口半个山头都被齐齐刷(读piàn,义:削)下。</p><p class="ql-block">到如今,刘家河坝西洞口的悬崖从上到下,刀切一样地齐,而洞口到河边的整个悬崖上面红彤彤的,一直延伸到塔子山乃至云华山一带,据说就是蟒血所浸染。塔子山至今遗有一块巨石,上有马蹄与长剑印痕,清晰可鉴,历历在目,据说就是二老爷的坐骑在其上踩踏所留。</p> <p class="ql-block">石堡张刘斩蟒洞</p> <p class="ql-block">石堡张刘村斩蟒洞的传说</p><p class="ql-block">文/野马河</p><p class="ql-block">在陇南西和县的刘家河坝,半山崖上有处奇特的古洞,当地人一直称之为“蠎洞”。关于此洞,民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p><p class="ql-block">仇池国时期,西和县北地的一条巨蟒成精了。据说,他曾在深山里修炼了一千多年。按理说,只要继续潜心修炼,待到功徳圆满,便可升天,步入仙班,可他就是耐不住寂寞,时不时出外乱窜,改不了捕食小禽兽的恶习。心不诚,迟迟成不了正果。他从来不检点自己的行为,也不懂得弃恶扬善,悔过自新,却把满肚子怨气转嫁给了人类。附近的飞禽走兽吸食光了,便又吸食起行人和人类驯养的骡马牛羊来,成了人间一大祸害。</p><p class="ql-block">这恶蟒,活动频繁,神出鬼没,方圆百里,民不聊生。尤其在仇池山通往盐官和天水的官道上,行人惧怕到几乎绝迹。日久天长,连官道上也长满了茂盛的杂草。</p><p class="ql-block">恶蟒为害,这还得了。当地百姓为了生存,自发组织起一支支杀蟒队,可恶蟒一有风吹草动,便龟缩洞中不露面。有时趁人不备,瞅准机会出来,还伤害了不少无辜百姓。后来,这事惊动了上面官府,几番派兵协同围杀,旷日持久,也没奏效。恶蟒被激怒,变本加厉,时不时又伤害了不少官兵。人们拿恶蟒没办法,当地百姓不得不奔走他乡,另求活路。没几年,好端端的一个富庶繁华之地,却被恶蟒搅扰得鸡犬难以相闻,成了荒凉之地。</p><p class="ql-block">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仇池无宁日,此事由过往神报告给了天帝。天帝闻言,震惊大怒,唤来神通广大的二郎神,命他即刻下界,为民除害。二郎打小通晓民间疾苦,疾恶如仇,自恃武艺高强,又精通变化之术,起初根本没把恶蟒放在眼里。哪曾想,几次交锋下来,才感到棘手。原来,恶蟒所居洞穴,长约数十公里:一处洞口,掩藏在刘家河坝东岸,正对着西峪国故地历城前面的官道;另一处洞口,远在崇山峻岭中塔子山,也就是当年秦始皇回西垂祭祖途中的鸡山。恶蠎罪恶累累,惹了众怒,犯了天威,几番与二郎斗智斗勇,深感不敌,但他不甘心。后来,想避其锋芒,竟一直躲在深山暗洞中。</p><p class="ql-block">在塔子山和刘家河坝之间,二郎来回不停地奔走着。这两地是恶蟒的出入口,只要把住要道,诱出洞来才好殊杀。可是,恶蟒精灵狡猾,就是不上当。二郎来到塔子山,他便逃到刘家河坝一侧;二郎来到刘家河坝,他又窜到塔子山一侧。来来去去,跟捉迷藏似的。二郎灵机一动,摇身变了条巨蟒尾追洞中,可里面腥臭难闻,实在支撑不住。二郎心急火燎,哮天犬徒劳往返,如此纠缠不休,转眼过了十余天。眼看快到了回天复命的日子,也是情急智生,二郎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在塔子山的洞口燃起了茅草,使风往洞里直吹浓烟,同时让哮天犬留守在洞口,他独自悄悄地来到了刘家河坝洞侧。那恶蟒连日来回逃避,没有点滴食物补充,又饿又乏,再加上浓烟呛得受不了,误以为二郎和哮天犬守在塔子山,便一个劲地向刘家河坝窜来。岂料,恶蟒这次可着了道,头刚一露出洞口透气时,就被守侯在洞侧的二郎给斩了。</p><p class="ql-block">二郎斩蟒时,由于用力过大过猛,结果连洞口半个山崖也齐刷刷地削掉了。后来,人们称此洞为“斩蟒洞”,至今遗迹尚存。恶蟒血流成河,至今这里的土石仍为红色,就是当年蟒血浸洇造成的。</p> <p class="ql-block">责编:老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