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秋,随家人去中原小游。一路从山东聊城,经河南安阳至山西运城,在三个不起眼的默默小城的乡间小道间穿梭,去寻访湮埋民间的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此篇简述的几处给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山东聊城水上古城</p><p class="ql-block">原为北宋时期的城垣,经过历史和战争的洗礼,目前仅存有光岳楼、海源阁、范筑先纪念馆等文物保护单位等建筑三十余处。聊城古城区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光岳楼</p><p class="ql-block">光岳楼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聊城标志性建筑,因"报时、报警、窥敌望远"的军事需要而建。主楼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全木楼阁,现主体结构仍为原作。</p> <p class="ql-block">光岳楼既保留宋元时期的建筑遗风,又兼具明清官式建筑风格,是我国古代城市钟楼建筑中体量最大、年代最早的名楼之一。明代即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的美誉。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铁塔,是聊城市东昌府区的著名古建筑之一。该塔始建于宋元时期,铁塔为八角形十二层仿木结构铸铁式舍利塔,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铁石佛塔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聊城铁塔的塔座为石砌正方形上下叠涩不对称式须弥座。塔身用生铁仿木构分层铸造,各层都有腰檐平座。塔顶置仰莲葫芦宝瓶式塔刹,整体造型玲珑剔透,精巧细致,雄伟挺秀。</p> <p class="ql-block">其与湖北当阳玉泉寺铁塔、济宁崇觉寺铁塔并称为中国三大铁塔。</p><p class="ql-block">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河南安阳</p><p class="ql-block">灵泉寺石窟</p><p class="ql-block">位于安阳县的宝山上。石窟最早开凿于北朝东魏时期。历经北齐、隋、唐、北宋各代,前后共历548年,共有170窟。</p> <p class="ql-block">灵泉寺宝山和岚峰山石灰岩断壁上,保存着中国现有时代最早、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浮雕摩崖塔林。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灵泉寺北齐双石塔,塔为九级密檐式方形石塔,用青石砌筑。</p> <p class="ql-block">修定寺塔,俗称“唐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的清凉山南麓,是一座单层方型浮雕砖舍利塔。该塔由塔顶、塔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塔基为北齐建筑,呈八角形。修定寺塔的造型、结构、布局和工艺,为中国古塔中之瑰宝。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修定寺塔的建筑风格独特,塔身四壁由菱形、矩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等模制琉璃花砖嵌砌而成,内容涵盖真人、武士、侍女、飞天、伎乐、童子、力士、龙、虎、狮、天马、蟒蛇及花卉等,共计3775块雕砖。</p> <p class="ql-block">这些雕砖不仅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修定寺塔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宗教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据说,一块这样的雕砖可以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换一座别墅,可见它的历史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安阳天宁寺塔</p><p class="ql-block">始建于五代后周时期,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塔为砖木结构,共分五层,塔体为平面八角形,第一层塔身八面有高浮雕佛传故事,表现释加佛从出生、修行到涅槃的佛传故事。</p><p class="ql-block">塔身自下而上逐层外扩,形成上大下小的优美外观,在全国属首例;每层檐下施砖质斗拱。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p><p class="ql-block">位于运城市新绛县。龙兴寺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其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我国境内仅存的一块唐代小篆碑《碧落碑》,和宋金时期彩塑“三世佛”及通高43.7米的唐代龙兴宝塔。</p> <p class="ql-block">碧落碑,始建于唐朝,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和丰富的历史背景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o书法艺术的高超:碧落碑的书法艺术极为高超,以大篆著名,行笔精绝。碑文书法厅古,笔法工整,布局严峻,后人难以认读,是我国书法史上的珍品。</p><p class="ql-block">o历史背景的复杂:碧落碑还隐藏着一段政治斗争的故事。它是李元嘉父子反抗武则天统治的象征,被视为李唐宗室反抗武周的一篇隐蔽的宣言书。</p><p class="ql-block">o被毁与重建的历史:原碑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一次宫廷政变中被毁,在中宗二次继位后重建。</p><p class="ql-block">o碧落碑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碧落碑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资料。它反映了当时政治法律思想的基础——道家哲学,以及李唐宗室反抗武则天统治的历史背景。碧落碑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理解唐代历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宋金时期彩塑“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龙兴宝塔</p><p class="ql-block">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价值的古塔。该塔始建于唐代,最初名为碧落观,后在唐朝末年改名为龙兴寺。龙兴塔是龙兴寺的核心建筑,塔身呈八面形,共有十三层,总高度约为42.4米,全部由磨光青砖砌成,设计精巧,每层设有四个瞭望窗和塔檐,塔角悬挂有铁铃铛,风吹铃响,清脆悦耳,形成“八方协律”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乔寺碑楼</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乔寺村,是一座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周氏家族为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这座碑楼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乔寺碑楼的设计和建筑风格体现了清朝时期的建筑艺术特点。它坐西朝东,平面呈长方形,楼身约高15米。楼身六间,采用单檐歇山顶结构,正面设有五碑室立七通碑,每室之间有通柱石雕对联,上嵌石匾额。</p> <p class="ql-block">楼体上部四面均为仿木斗栱砖雕,装饰有各种砖雕勾栏、窗缕、垂花等,展现了丰富的建筑细节和精美的雕刻艺术。</p><p class="ql-block">乔寺碑楼的保存状况良好,集建筑、砖雕、石雕、书法艺术于一体。它的碑文由乙未科探花乔晋芳撰写,文字极尽歌颂之能事,吹捧周万钟的功德和成就。碑楼上还刻有各种图案和故事,如二龙戏珠、农夫骑牛、官宦行走等,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南樊石牌坊及碑亭,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南樊镇西堡村,是清朝时期的建筑遗存。</p><p class="ql-block">据石匾题刻,南樊石牌坊及碑亭创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贾宗洛奉圣旨旌表,为其祖母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恭人所建的节孝牌坊。</p> <p class="ql-block">牌坊由石牌坊和石碑楼两部分组成。石牌坊为石条基,全青石砌造。六柱五门,重檐庑殿顶,脊饰、瓦当、椽飞均为仿木构形式雕刻,上置七攒平身科斗栱,夹杆石为圆雕石狮门墩。主门正中石匾上刻“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之妻李恭人节孝坊”题款。其额枋、斗栱、阑额等部位,有多种形式的石雕装饰,基本反映并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石雕工艺。</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东南侧附建一石碑楼(碑亭),碑亭坐东向西,仿木构,全青石砌造,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屋脊、瓦垄、斗栱、阑额、雀替等部位饰以各种浮雕图案,内有石碑15通,亦有各式图案装饰,书法、雕工俱佳,保存完整。南樊石牌坊及碑亭集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为一体,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此次探访的主要目的地是山西运城永乐宫。</p><p class="ql-block">永乐宫全名为纯阳上宫,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一。这座古老的宫观始建于元代,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遗址,也是元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永乐镇,相传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宅。</p><p class="ql-block">元代中统二年(1262年)毁于大火,后在原址上新建大纯阳万寿宫,通称永乐宫。</p><p class="ql-block">1959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将全部建筑连同壁画按原样迁建于芮城县城北龙泉村。</p><p class="ql-block">现存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组建筑都是元代的典型建筑。四处建筑均有壁画,总面积八百多平方米。它是道教壁画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代壁画艺术的辉煌成就,也是少见的元代壁画珍品。</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以其精美绝伦的壁画而著称,这些壁画细腻生动,不仅展示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神话传说,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民间信仰,是研究元代历史和艺术的珍贵资料。三清殿为永乐宫的主殿,壁画完成于公元1325年,四壁绘有神像,全部壁画作为一个整体名为《朝元图》,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p> <p class="ql-block">返程途中,临时在河南开封小憇,顺便游览了繁塔。</p><p class="ql-block">繁塔,原名兴慈塔,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该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该塔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因建筑在繁台之上而得名“繁塔”。繁塔的初建规模为九层,高度约76米,但在明初被拦腰截断,现仅存三层,通高约36.68米。塔身内外镶嵌了7000余块佛砖,每块砖上雕刻有一尊佛像,共计108种佛像,展示了丰富的佛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繁塔还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是开封地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过渡的典型代表,展现了宋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繁塔内现存的石刻和碑刻,尤其是宋代书法家的作品,为研究北宋初期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p><p class="ql-block">繁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此次小游,时间虽短,但收益颇多,不做更多的有感而发之言,只期待下次再游中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