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新教材培训有感

🌻

<p class="ql-block">七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开始啦!内容多,时间短,但我们四个组员还是认真学习,姜老师认真记笔记,不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字,小杜准妈妈力挑重担,完成了金紫薇老师一堂课的课堂实录、观后反思的整理,还有能干阳光的新教师陈阳完成了金外校长潘丽云关于语文组建设的讲座的整理,终于完成了教研员姚老师布置的任务。感恩有你们!</p> <p class="ql-block">一天半培训的内容,很充实!</p> <p class="ql-block">金外校长潘丽云做了关于语文组建设的讲座。陈阳老师做了整理。</p> <p class="ql-block">潘丽云校长在分享金华市外国语实验学校语文组建设经验时,不仅深入阐述了学校的独特育人理念与全面而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还特别强调了语文组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核心策略。在教育教学体系层面,潘校长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跨学科整合、项目式学习等现代教学模式,将语文教学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之内,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体系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p><p class="ql-block">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潘校长详细展示了“金石语文”知识树这一创新成果。这棵知识树以语文为核心,在这一知识框架下,坚持“个性化阅读”与“多元化表达”是至关重要的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通过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悦读、悦想、悦评;而多元化表达则鼓励学生敢秀、敢突破、敢突破,从而促进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这将为学生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以及陈阳老师的心得:在潘丽云校长的深刻阐述中,金华市外国语实验学校语文组的建设经验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她所强调的“个性化阅读”与“多元化表达”,不仅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个性化阅读”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阅读偏好。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籍,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与文本对话,如何理解世界。</p><p class="ql-block">而“多元化表达”则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进一步延伸。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阐述观点、表达情感。这种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自信地展现自我,如何在不同的场合中灵活运用语言。</p><p class="ql-block">“金石”语文教育的实施,更是将“悦读、悦想、悦评”与“敢秀、敢突破、敢突破”紧密结合在一起。它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在思考中激发智慧,在评价中提升自我。同时,它也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观点,敢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总之,金华市外国语实验学校语文组的建设经验让我深受启发。我坚信,只有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出拥有“中国心、世界眼、中国范”的中国少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金紫薇老师《小圣施威降大圣》一课为我们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思路。</p> <p class="ql-block">《小圣施威降大圣》课堂记录(杜伟珏整理)</p><p class="ql-block">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开展一场经典之旅《小圣施威降大圣》。那么关于“大圣”“小圣”,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知道多少呢?我们玩个开火车的游戏,这一列开下去。</p><p class="ql-block">生1:大圣是孙悟空,他有武器如意金箍棒。</p><p class="ql-block">生2:小圣是二郎神,兵器是弹弓。</p><p class="ql-block">生3:大圣法术有七十二变和筋斗云。</p><p class="ql-block">师:同学们补充的非常好。从姓名、兵器、法术本领,以及盟友。并且还梳理了小圣之所以降服大圣原因。那么昨天老师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大家用思维导图形式,把二者打斗过程表现出来,同学们的作业都做得别具一格,非常精彩。这里我选择了两份作品,待会请作者来给大家分享交流。第一份作品展示。</p><p class="ql-block">生上台:我这个思维导图主要是依据大圣和小圣的斗法变化,首先大圣变成麻雀在树上,小圣变成恶鹰飞去扑打。第二次......我认为用这个思维导图可以让我们更能领略到大圣小圣打斗的神通广大,以及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p><p class="ql-block">师:感谢你,把我们也带到这个天马行空的世界。一起看第二份作品。</p><p class="ql-block">生:我这份作品是围绕小圣大圣的变化展开。大圣变了7次,小圣变了4次,变化地点有空中、水中......斗法动作多样化,有扑、吃......无不体现出大圣小圣的发力高强、变化多端,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想象世界的奇妙。</p><p class="ql-block">师:谢谢你。我们看,通过思维导图,我们不仅能看到二者法相的变化,同学还关注到了打斗地点的变化,以及打斗过程动词的不同运用。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时而鹰击长空,时而鱼翔浅底,这是一个想象世界。那请问,这个想象的世界和我们现实世界一样吗?</p><p class="ql-block">生:不太一样。</p><p class="ql-block">师:哪里不一样?</p><p class="ql-block">生:虽然不一样,想象的世界也是基于现实的。</p><p class="ql-block">师:基于现实,但是现实中法相的变化不可能发生,所以是高于现实。(板书“超越现实”)难怪著名学者白化文这样评价《西游记》中的想象情节。齐读。</p><p class="ql-block">生齐读:《西游记》其想象情节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p><p class="ql-block">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吴承恩为我们营造的登峰造极的想象世界当中。到课文中去读一读,想一想,你认为斗法过程中哪一次最有趣?与同桌小伙伴分享交流。(准备3分钟)</p><p class="ql-block">举手分享。</p><p class="ql-block">生1:第五次最有趣,这一次孙悟空变成了绳子,从文中这些句子侧面体现了变法之妙,孙悟空放荡不羁的个性。</p><p class="ql-block">师:你的回答让我们感受到这一次变法不仅是幽默,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二者的性格特征,悟空是放荡不羁的。</p><p class="ql-block">生2:我认为大圣变成麻雀这段最有趣,气氛很紧张,惊心动魄,原句说......大量动词的运用增强节奏,二郎神动作迅速但从容淡定,思维敏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师:一物降一物,你关注到惊心动魄,一系列动词的运用,我们也一起读一读,在动词的运用中感受打斗的惊心动魄。(生齐读)我发现我们班学生也像二郎神一般淡定从容。继续分享交流。</p><p class="ql-block">生3:我认为大圣变成土地庙这一段最有趣。(生读相关原文,师课件展示)</p><p class="ql-block">师:感谢你,让我们看到这个鲜明灵动的画面。我们看这段文字,这里大圣聪明反被聪明误,但二郎神有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感觉。接下里,我们一起配合,我读旁白,女生读二郎神,男生读悟空。读出惺惺相惜的感觉,同时表达出小圣对大圣轻蔑的笑,大圣的惊慌失措。(师生配合读)那我们继续分享交流。</p><p class="ql-block">生4:我认为大圣变成鱼儿最有趣。原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体现大圣的慌张,拟声词体现二郎神的机敏。</p><p class="ql-block">师:谢谢你,你关注到了二人动作变化很快,特别留意了对仗工整的句子,你看......那我们在这里可以给人物的心理活动加一个感叹词,来揣摩人物的心里想法。与同桌尝试对读一下。(同桌交流)请一对同桌分享。(第一组:哼、嗯;第二组:嗯、哼)感谢精彩演绎。在变法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大圣变成什么模样,小圣总能抓住时机,一招制服。但当大圣变成什么法相后小圣不再变化?生:花鸨。</p><p class="ql-block">师:原文中省略了部分内容,说这个花鸨是鸟类中至淫至贱的动物,所以二郎神就不再变化了,从这里看出二郎神性格特征是?</p><p class="ql-block">生:性格高傲,因为不懈再与孙悟空打斗。</p><p class="ql-block">师:对啊,二郎神不懈与这种至淫至贱的动物打斗了。这组变法对一位神来说侮辱性极强。那么一位桀骜不驯、无拘无束的孙悟空的形象,和一位自视清高、身份高贵的二狼神的形象</p><p class="ql-block">也就呼之欲出了。而且斗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无论大圣变成什么,二郎神总会变成相印形象制服他,这其实在自然法则中叫什么?有同学说这是生物的食物链,是一物降一物。是的,每一次变法都印证了一物降一物,相生相克。而且两位人物打斗过程中表现出的都是我们人类社会存在的形象和心理,因此这想象是基于现实。(板书“基于现实”)刚才我们通过了解作品中的想象,去了解妙趣横生的斗法过程。接下来请同学们运用想象,通过小组合作,把你认为最有意思的片段变成小小的课本剧片段。鲁迅先生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在表演过程中将人物形象凸显。(课件展示课本剧表演评价表。)</p><p class="ql-block">师:如果台词记不住可以借助书本。</p><p class="ql-block">生上台展示。第一组:四位同学上台,一位读旁白,一位饰演大圣,一位饰演小圣,一位饰演真君。</p><p class="ql-block">师:谢谢精彩演绎,根据评价量表,从表演角度做评价。</p><p class="ql-block">生:脱稿表演很好,动作神态还原了人物形象,演绎生动。</p><p class="ql-block">师:有没有需要提升之处?老师认为你们的表演可以更加放开。</p><p class="ql-block">第二组:五位上台。师:谢谢精彩演绎,让我感受到童真童趣,故事里确实可以上天入地,根据评价量表来评一评。</p><p class="ql-block">生:尤其大圣表演的好,展现了大圣的无拘无束。</p><p class="ql-block">师:谢谢同学中肯的评价,课下两个小组都可以将表演提升完善,我相信大家在之后的课本剧演绎中都能更上一层楼。现在让我们回归课文的标题本身《小圣施威降大圣》,刚才的演绎我们也看到了,大圣被大郎神他们团团围住了,小圣最终降服了大圣。那我们再辩一辩:小圣为小,大圣为大,为何小能胜大呢?想一想,小伙伴讨论交流。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者联系整本书,也可以结合书中故事情节来说。(同学交流)最后一组讨论热烈,来分享。</p><p class="ql-block">生:首先小圣法相大于大圣,并且克制大圣法相。</p><p class="ql-block">师:你关注到了法相大小,每一次都能以大克小。</p><p class="ql-block">生:首先大圣一开始有妖猴相助,后来被制服,大圣心挂小猴,所以心态上不如小圣。同时小圣有眉山六兄弟和天庭相助,大圣孤军奋战,所以小圣能在大家齐心协力合作下降服大圣。</p><p class="ql-block">师:感谢你。课文一开始就说大圣“心慌而败走”,无心恋战。有没有人补充。</p><p class="ql-block">生:这与两人性格有关,一开始的变相能看出大圣有一定炫耀玩弄的成分在,小圣更成熟。</p><p class="ql-block">师:你认为心性上决定性作用。你有补充。</p><p class="ql-block">生:大圣是自封,小圣是公认的。其次,大圣总是在打斗中露出破绽,终究是妖,二郎神是神。</p><p class="ql-block">师:不仅仅课文中大圣变庙宇露出破绽,同学还勾连了其他章节,在平顶山莲花洞还有狮驼国,变法时也露出了屁股、尖嘴猴腮。还有一点大圣是自封的,那么请循其本,到文中看看,为什么说大圣是自封的?整个打斗过程中二郎神是怎样称呼孙悟空?有没有叫过他一句大圣?</p><p class="ql-block">生:泼猴、猴精、甚么齐天大圣、猢狲、妖猴。</p><p class="ql-block">师:是的,这是二人在本质上的区别。还有刚才同学补充说有心性上的不同,那我们来看一下,我找了两则材料,也许可以做很好的补充和呼应。</p><p class="ql-block">刚才同学补充得很好,他说归根结底孙悟空是妖,二郎神是神。在西游记第二回,祖师就告诉孙悟空,只是像人,终究不是人。以及林峰说过于自负,猴性十足。那么通观整本书,孙悟空对二郎神和自己的评价和定位有没有变化呢?</p><p class="ql-block">生:第五回孙悟空称对手为小将,并号称对方吃了熊心豹子胆,五十一会称对方是自己的对手,到六十三回他以为很尊敬对手了。</p><p class="ql-block">师:对对手的态度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前倨后恭,那对自我的认知呢?</p><p class="ql-block">生:一开始骄傲自大,后来谦虚。</p><p class="ql-block">师:心性上有没有变化,(生:有)从历代驰名第一妖变成西天取经者,到后来他已经觉得自己是心良性善的人了。悟空的成长其实经历了一段肆意纵心阶段,大闹天宫、龙宫夺宝、大闹地府,接着又经历了定心的阶段,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最后走上了西天取经的修心之路,这一路上我们看到悟空从大我到小我,最后无我,完成了自己心性上、精神世界里的升华,其实我们么每一个人都一样,都是在一次次的坎坷、挫败中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想象最终的目的就是反映现实(板书:反映现实),而西游记中想象的魅力就在于我们可以用想象这根如意金箍棒去撬动整本书阅读,也希望同学们像悟空一样开启自己的修心之旅。当然每个年龄段的读者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孙悟空,希望你们在前行的路上不断觉醒,不断成长,直至遇到那个最好的自己。下课。</p> <p class="ql-block">杜老师还用心写了观后感:整本书阅读教学头绪繁多,要想拎出一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需要教师有极高的教学智慧。金老师以思维导图为学习课文“突破点”,以点连线,以点带面,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之妙。</p><p class="ql-block">课堂伊始,金老师以“‘小圣’‘大圣’知多少”这一问题,调动学生对小圣和大圣使用的兵器、法术本领等内容的阅读经验。</p><p class="ql-block">学生用鱼骨图、树枝图等形式展现二者的法象变化,感受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金老师借此启发学生思考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区别——想象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p><p class="ql-block">接着金老师带领学生赏一赏:哪次斗法变化最有趣?学生聚焦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个性化赏析斗法的趣味,并通过多样朗读体会本文语言的妙处。金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小圣、大圣的变化与其性情的关系,强调想象是基于现实的。</p><p class="ql-block">随后,金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演一演课文片段,并借助课本剧改编与表演评价量表点评同学的表演。</p><p class="ql-block">品读课文后,金老师请学生议一议:“小圣为‘小’,却能降服‘大圣’,怪也不怪”?这一提问引导学生将目光从单篇课文学习投射到《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学生结合课文及《西游记》的具体内容,多角度分析小圣获胜的缘由。金老师关联《西游记》多个片段,由称呼的变化撬动学生的思考。</p><p class="ql-block">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感受孙悟空从纵心、定心到修心的蜕变之路,从“大我”“小我”到“无我”的成长过程。金老师依此得出,想象最终的目的是反映现实。</p><p class="ql-block">金老师能用课程眼光和视域去审视文本,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匹配单元的“想象”要素,指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活动二由单篇文本延伸到整本书阅读,充分践行新课标的要求。金老师的课堂完整体现了“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的课程理念。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及正确的价值观都在这节课中生动呈现。</p><p class="ql-block">吴承恩运用精妙的语言、灵动的想象引领学生走入想象的奇妙世界,而金老师用《小圣施威降大圣》的课堂触及学生的心灵,在趣读、趣演中品味文字的精深,遨游于幻想的国度。名著阅读导读的任务,我想首先应该让学生喜欢这部著作,再者让学生知道怎么读这部著作,最后还要让学生读出名著的精髓,用来启迪人生。对于初一学生而言,《西游记》最大的意义是通过孙悟空的成长关照自身,学会自我成长。金老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品-思-悟”,注重活动的开展与方法的指导,有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重头戏自然是章新其老师的讲座《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行为》。</p> <p class="ql-block">要学的还很多,培训只有一天半,但消化要好久,一起加油吧!</p>

大圣

学生

小圣

二郎神

老师

想象

语文

孙悟空

我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