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夏酷暑,抓住夏天的尾巴去到庐山。设想上午游玩、午饭后回酒店休息,<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验庐山五天的避暑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2024-8-25上海:多云转阴 28-35℃</p><p class="ql-block"> D171 动车车速130-161公里(进入江西山区是70-90公里),外面气温34度以上(中午进入江西高达41度),车厢内24度,后来为21度。开始感到较为适宜,快到九江前一小时就感觉有点冷了。</p><p class="ql-block"> 车厢座无虚席,且有不少无座的乘客,挤坐(或站)在两车厢连接处的车门、厕所或开水箱旁,看着也累。</p><p class="ql-block"> 进入江西,列车不时在山区的隧道中钻进钻出,窗外的景色满是青山绿水,很是养眼。</p><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33分,准时到达九江,也是这趟列车的终点站。</p><p class="ql-block"> “九江”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九江市境内,商代出现侯国,春秋战国出现邑,汉初正式建县,东晋先后设郡、州,元代设路,明清设府…,是典形的历史文化厚重的古城。</p><p class="ql-block"> 出了车厢,冰火两重天,外面气温38度,我估计会超过40度,在接送大巴的一路上热浪扑面,一伙20多人(除我们4人外,另一大组有18人)推着行李箱背着包包跟着,身体差的确实会架不住。</p><p class="ql-block"> 接我们去酒店的董导说,九江虽没列入(重庆、武汉、长沙和南昌)四大“火炉”,但当下其实也是人们公认的“火炉”之一了。</p><p class="ql-block"> 第1晚住九江的商务酒店,条件一般般,还过得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董导说,畅游庐山一般是2~3整天,我们团将在庐山住宿4晚,属于标准的庐山深度休闲游(上午游览、下午休息),共5个半天,涉足大多数景点。</p><p class="ql-block"> 庐山上的气温与九江相差很大,绝对凉爽,那里的酒店大多是不备空调的。早晚甚至还会感到有点冷。</p><p class="ql-block"> 难怪那些(无论是何种党派、何种团体的)头头脑脑(首先是外国人)都会在庐山上建别墅,我又想起那上世纪1959年8月份著名的“庐山会议”,绝对是开会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平民百姓也能享受这种待遇了。</p> <p class="ql-block">2024-8-26九江:小雨转多云27-37℃</p><p class="ql-block"> 导游带我们28人团于庐山一游之始终,景区门票160元,我们全免。</p><p class="ql-block"> 庐山有东南北三个门及游客中心,我们沿北门盘山而上(据说当年毛主席就是沿此道上山,但那时山道还没这么好),计时40分钟,392道弯,不适应的话确实有点晕车。</p> <p class="ql-block"> 9点半到达海拔千米以上的山上,所有行李先集中在“醉美风味楼”(山上的5天饮食都在此),然后就跟着导游乘坐景交车到了第一个景区“花径”。花径位于庐山牯岭街西南方向2公里处,海拔约1035米,这里被唐代诗人白居易誉为“匡庐第一境”。</p><p class="ql-block"> 花径景区包括“如琴湖”,这是一个形如提琴的湖泊,建于1961年,水域面积约11万平方米。湖中有湖心岛,由九曲桥与湖岸相连,四周苍松翠绿,风景如画。此外,花径内还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花径亭等。 花径两旁绽放着各色鲜花,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沿着花径、如琴湖漫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锦绣谷”与花径、如琴湖相邻,同样充满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 跟着导游沿山崖小道上上下下,一路欣赏着庐山的秀美与险峻。</p><p class="ql-block"> 狮子口悬崖形如狮子张口,远观如雄狮卧岗于此。在此向北俯瞰,能观到山下远处的大片楼宇,那就是九江市了。近处下方一块巨石,被人命名为“好运石”,人们纷纷在此留影,图个“好运”。</p><p class="ql-block"> 一路步行,见到不少山猴,向路人讨吃的,这里的猴子比较野,比不得“峨眉山”的猴子,导游再三强调不要招惹它们,但还是有一些游客投食觅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沿锦绣谷继续前行,穿过一个石洞,忽然好多摩崖题刻,此处便是谈判台。谈判台亦称访仙亭,原为朱元璋所建,后蒋介石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输资重建,1946年7至9月,美国特使马歇尔曾八上庐山调处国共谈判,商讨以长江为界,国共南北分治,以结束内战,其与蒋介石曾在此会晤。</p> <p class="ql-block"> 过了“观妙亭”,来到“仙人洞”。 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p><p class="ql-block"> 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 《庐山仙人洞》是江青1961年拍摄的作品,因当年江青一幅照片,又求得毛主席题诗一首才得以出名,这首诗是:</p><p class="ql-block">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p><p class="ql-block"> 其实江青当时拍的照片是没有仙人洞的,只是从仙人洞前石护栏的角度取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下方为锦绣峰白鹿升仙台及御碑亭,境界开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照片中</span>远望西北方锦绣峰,上方有蟾蜍石、古松疏影点缀。</p><p class="ql-block"> 据说她的这张照片2013年被拍卖到34万人民币。</p><p class="ql-block"> 要我是34元也不会去买的。</p> <p class="ql-block"> 仙人洞进口处,为一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镌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入圆门便见一大巨石横卧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叶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 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堪称庐山匡山一奇景。松下石面镌刻有“纵览云飞”四个大字,传为清末民初诗人陈三立所书。</p> <p class="ql-block"> 庐山御碑亭,位于仙人洞景区入口处白鹿升仙台上,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周颠而赐建的碑亭,是朱元璋敕封庐山为岳的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 出了该景区,乘坐大巴回到“醉美风味楼”午餐。我们8人拼桌,上了10道菜,特供“三石菜”(石鸡、石耳、石鱼),是山泉中的特产。那鱼我也没品出啥特别的味道,还有“扣肉、炒鸡块、红烧肉”等,很是不错。</p><p class="ql-block"> 餐后来到安排的“庐逸山庄”,室内条件比昨晚上的要好些,特别是环境很好,临窗观山景,气温确实舒适多了。</p><p class="ql-block"> 只是去“醉美风味楼”就餐要行走10多分钟,而庐山三大建筑:“庐山会议旧址”“抗战博物馆”“庐山大厦”则在食、宿两处之间,每次都要经过。</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在此住宿四晚。</p><p class="ql-block"> 6点晚餐,菜品也不错,鸡鸭鱼肉蛋豆品蔬菜,有汤有水,足够了。</p><p class="ql-block"> 庐山上消费不便宜,如果以散客的身份来此,其开销肯定要远高于我们的团队价。</p><p class="ql-block"> 导游说,明天周二是庐山景区免费日(无论是谁都能免去160元门票),山上将会人满为患,住宿饮食价格肯定飞涨。</p><p class="ql-block"> 旅馆不设空调,但有电扇,浴后安坐,吹着电扇,没了上海或九江盛夏的暑热,住在海拔千米的庐山上,无疑是种享受。</p><p class="ql-block"> 这次庐山六日五夜(深度)游才1299元,也就是说除去来往大交通,净庐山游(包吃包住包游)才800元左右(<span style="font-size:18px;">另计景交车90元,7天内有效),</span>每天不到两百,性价比确实很高。</p> <p class="ql-block">2024-8-27庐山风景区:雷雨转多云20-27℃</p><p class="ql-block"> 导游没说错,庐山上夜晚的气温是凉爽的,昨夜睡眠环境比山下开空调还舒适。</p><p class="ql-block"> 晨五点醒,因为6点半要去早餐,导游说今天人特多,<span style="font-size:18px;">游览要赶早。</span></p><p class="ql-block"> 昨天大家讨论是否看日出,结果认为没必要,这里日出时间是5点50分,看这天气,去了未必如愿。</p><p class="ql-block"> 观光大巴到了“仙人洞”站,再换乘去往“电站大坝”站。</p><p class="ql-block"> 电站大坝就是当年毛主席在庐山坐在藤椅上拍照的地方,现在那地方被圈起来置一藤椅,照张相10元。</p><p class="ql-block"> 那时在庐山上建一大坝蓄水发电确实是件了不起的大事,毛主席自然很欣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大坝旁乘了下行缆车(缆车不长,总共12节轿厢,单程6分钟),又向下走了两百多个阶梯,再原路返回。</p><p class="ql-block"> 一身汗只为看山中一座“悬索桥”,许多人都有种上当的感觉:索桥这端往“石门涧”景区,没有优惠另外收费,不在行程之内;索桥那端可以去“大天池”的,但因是团游,游程是既定的,也由不得我们了。</p><p class="ql-block"> 幸亏今日是阴天,否则出汗更多。</p> <p class="ql-block"> 接着步行去乌龙潭、黄龙潭和三宝树。</p><p class="ql-block"> 导游说,用潭水洗洗手,(麻将)打败天下无敌手。</p><p class="ql-block"> 也是去洗了一下,泉水清冽、非常凉爽。</p> <p class="ql-block"> 返回“电站大坝站”乘车往“大天池”。</p><p class="ql-block"> 大天池原是天池寺内的放生池,而天池寺则是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东晋时期,僧人慧持在此创立了峰顶寺,这便是天池寺的前身。历经宋、明等朝代的更迭,天池寺几经更名,最终成为匡庐首刹。然而,如今的天池寺已废,只留下遗址供人凭吊。但大天池作为放生池,依然碧水悠悠,光亮如镜,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池西的文殊台,是一个半月形的拜月台,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远波明灭,极富野趣,可惜雾气遮天,一“雾”障目。</p> <p class="ql-block"> 从此可去“龙首崖”、悬索桥,路较陡,上下520个石阶。</p> <p class="ql-block"> 龙首崖是观云雾的好地方。每当大雾袭来,深涧峡谷中,云雾升腾,龙首崖如遨游在茫茫云海之中。游客站在岩上,有如腾云驾雾,云游太空;也似乘龙探海,嬉戏波涛。待浓雾散去,晴空艳阳,满目青翠,远处峡谷,河流、田野、农庄清晰可辩。</p> <p class="ql-block"> 龙首崖悬壁峭立,一石横亘其上,恰似苍龙昂首。崖下扎根石隙的几棵虬松,宛如龙须,微风吹拂,恰似龙须飘飞。</p> <p class="ql-block"> 旅游就是这么回事,无论阴晴雪霜、刮风下雨,只要有好心情,都能心随境迁,境如人意,因此古人都能借景调情的来上一首诗。</p> <p class="ql-block"> 晚餐后顺路逛到“庐山大厦”,这里是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庐山大厦原为国民党中央党校“传习学舍”、军官训练团旧址,落成于1936年,由蒋介石亲笔提写“庐山传习学舍”,1946年改为“庐山大厦”。</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曾在此发表了抗日宣言。</p> <p class="ql-block"> 今日进得里面,果然内容丰富。展示着民国时期的照片和物品。</p><p class="ql-block"> 底层展厅正中标着“原国民党军官训练团旧址”,摆放着“中正剑”,上方是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建国后中共中央曾三次在庐山召开会议,大多与会代表下榻于此。1984年中外合资,改建为旅游饭店,是江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p><p class="ql-block"> 庐山大厦现拥有各类客房210套。客房内设有闭路电视、全国直拨电话、音响及全套进口卫生设备,附设有中、西餐厅、宴会厅、商场、酒吧、小型音乐茶座、歌舞厅、桑拿中心、大小会议室及各类展厅。</p> <p class="ql-block"> 大多数客房门前挂一块国军中将以上的姓名及简介的标牌,尽管他们未必真的在此居住过。现在实际是对外的标房或高级套房,约800~1200元/晚不等。</p> <p class="ql-block">2024-8-28庐山风景区:阵雨转多云19-25℃</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起雾且有点小雨,能见度差,导游将游程调到下午,希望下午天气会好些,因此上午我们自行去“庐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都说庐山是避暑胜地,但听驾驶员说,冬季来看雪景的人依然很多,也就是说,这里无所谓旅游淡季,一年四季都有好风景,生意都很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开门前先参观附近的“毛泽东庐山诗词苑”。</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庐山博物馆”占地面积二万余平方米,藏品丰富。据说原先是地方政府给毛主席建的居住地,被毛主席训斥了,落成后就一直没去住,现在扩建成“博物馆”。内有中共党政要员与庐山的缘源,也有古人与庐山的情结,自庐山落入司马迁“史记”后,汉唐以来先后来此的古人达千余人,留下一万多首诗词篇章。</p><p class="ql-block"> 馆藏内有许多珍贵字画,也有许多有关庐山的地质考古资料。</p><p class="ql-block"> 馆中有一大沙盘,它原是国民党作战用的,等比例制作的庐山全景,能感觉到庐山的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其实论山水风景,算不上优秀,但它确实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于是古代文人墨客、佛教道观、党政要员都钟情于此。其实开始在庐山建别墅的都是欧洲人,山上有不少西式建筑,有的建筑还带有泳池。</p> <p class="ql-block"> 下午跟团去到庐山北门牌坊附近的小天池,诺那塔院位入庐山牯嶺东北小天池山顶,海拔1213米,为庐山第八高峰,山顶有个终年久旱不涸的圆形水池而得名“小天池”。</p><p class="ql-block"> 诺那塔院内供奉近代著名爱国大活佛诺那呼图克图的舍利塔,特殊西藏造型的喇嘛塔,塔院内供奉了藏密本尊、祖师、护法,在内地寺院中极为罕见。诺那塔院不仅是国内外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旅游观光的绝佳景点。</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庐山牯岭东谷,有一条蜿蜒而来又蜿蜓而去的长冲河。在长冲河畔,有一座掩隐在一片绿荫深处的英国券廓式的别墅—— “美庐”。它是庐山所特有的一处人文景观,它展示了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p> <p class="ql-block"> “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曾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演化出的历史轨迹,有魔影,也有过光灿;有闹剧,也有过正剧;有政治的冷酷,也有生活的温馨……无疑予人视觉上心理上一种潜在的诱惑,令人浮想翩跹。</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夫妇很喜欢这里的恬静、秀美,而宋美龄名字中也有一个“美”字,于是将这幢别墅命名为“美庐”。从此,神秘的面纱便形影不离,将这幢别墅整整笼罩了半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 “美庐”,与世纪风云紧密联系。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创办;国民党围剿中央红军计划的炮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对日全面抗战的酝酿和决断;“八一三”文告的出台;美国特使马歇尔八上庐山的“调处”……这些令人瞩目令人回顾的历史事件,无疑将这座小楼推上了显赫而又迷离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也曾居住这座别墅。</p> <p class="ql-block"> 接着就近参观了“中共中央庐山会议旧址”,当年在此罢免了彭德怀等人。后来改为“庐山人民影院”,当然现在也不放电影了,专供参观让人们回味那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 顺势又去了隔壁的“庐山抗战纪念馆”,它的前身是庐山牯岭图书馆,始建于1935年,是民国时期庐山的三大建筑之一,是国民党商讨国事开会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也是经过两次国共谈判,达成抗战协议的地方,至此中央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曾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全民抗战由此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 因为此建筑是蒋介石为提高军官素质而建的“庐山牯岭图书馆”,因此也有些文人被请上山献了墨宝,如徐悲鸿、齐白石、李可染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