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一位央企员工李楠枫,对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发表不沦不类的评论,自以为是。其实质,就是个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碰瓷客,博流量是其根本目的。自己的文学修养三流也排不上(可以搜搜其发表的作品),哪根葱都不算,非要指点江山,属于典型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哗众取宠的鼠辈。在这个流量为王的自媒体时代,想出名想疯了,实为人们所不齿。此人真实名字李安辉。工作单位是中国交建第二航务工程局,还有一个特别身份是第一党支部书记,够讽刺的。</p><p class="ql-block"> 大凡了解一点伟人写作《沁园春.雪》背景的人,都会为毛主席这首词的达观、无畏、自信的精神气质所折服,在他这首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拍案叫绝。这里摘取该词的下半阙:</p><p class="ql-block"> 江山如此多娇 一代天骄</p><p class="ql-block">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成吉思汗</p><p class="ql-block"> 惜秦皇汉武 只识弯弓射大雕</p><p class="ql-block"> 略输文采 俱往矣</p><p class="ql-block"> 唐宗宋祖 数风流人物</p><p class="ql-block"> 稍逊风骚 还看今朝</p><p class="ql-block"> 《沁园春·雪》这首词,可以说是毛爷爷的巅峰之作,如果大家熟悉它的写作背景,就更加了解他当时的心境和雄才伟略。这首词,是1936年2月,毛主席正在陕北指挥红军东征,写于陕北的一个小山沟。当时的形势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刚刚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不久(1935年10月抵达),跨越14个省,历经大小战斗340余次,从江西瑞金出发时的8万6千人部队,到达陕北,中央红军不到7000人,整个长征过程,可以说是非常惨烈、悲壮的,如湘江战役、四度赤水、过雪山草地,最后,才跳出敌人的围追堵截,牺牲十分惨重。刚到陕北,立足未稳,你想,战争打仗,立足未稳,什么感觉?吃了上顿没下顿,饥寒交迫,还要随时面临战斗和牺牲。即使在那种艰苦和危险的环境中,毛主席,还能写出这种意境深远、引领时代的巨作。可以说,目前为止,现代的专业词人,还没有几个能超越这首词的。而巧合的是,这首词,发表也很偶然,据说是毛主席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时,毛主席与老友民主党派柳亚子先生多年未谋面,这次重庆重逢,柳亚子当面问询毛主席,讨要最近的大作,于是,毛主席就把这首一九三六年写的旧作赠送柳亚子,因主席未带个人书法印章,柳亚子为此还在重庆专门刻制了一枚毛主席的私人印章送给主席。柳亚子拿到毛主席墨宝后,一看这词,立意高远,大丈夫气概,十分惊叹,就送到当年的陪都重庆报纸上公开发表了,引起了当时整个中国政坛和文坛的轰动。这首词里,毛主席把中国几千年历史风云和万年江山,与个人的理想情怀,巧妙结合,还特别契合了,当时国共斗争的政治氛围,这,既是历史的巧合,更是毛主席深厚文学功底的真实展现。所以,当时的国家领袖蒋介石,看了以后,非常生气,很不高兴的,毕竟,毛泽东,当时还是一个反对党领袖。于是,他发动了国统区各路文豪,甚至国民党内部还发文,要求所有会写诗填词的国民党党员,每人写一首《沁园春》,一定要盖过毛泽东的这首词,引发了当时国共两党,所谓的词坛大战,并连续公开发表了和词30余首。但最后,没有一人能超越。可以说,毛主席的诗词,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写诗作词,包括书法艺术等,只是毛爷爷的业余爱好,但其文学修养,是令许多所谓的专业人士难以企及的。毛爷爷更是当今世界级别的伟人,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开国元勋。</p><p class="ql-block"> 诗词歌赋,本来就是抒发诗人情感,揭示人生真谛,追求社会理想的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评论作品还是应该读点文学史,或许更加客观、专业、理性,更不能因为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话筒了,到处碰瓷伟人蹭流量,违反专业精神而贻笑大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