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教育是方向+习惯+功夫,当我们的方向确立之后,就是养成习惯,用一万小时原理、用十年磨一剑的这种意志力来把它变成功夫。将“吾日三省吾身”的功夫用到极致,我们的生命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在晚上熄灯就寝前一定要关好门窗,锁好门户,亲自检查,谨慎防范,这难道仅仅是为了家庭安全所做的防范措施吗?这句话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它是我们生命力建设的一个大秘密。读书的目的都是为了回到我们的根本故乡,一篇文章就是一个生命体,就是生命本身,就是生命的结构,大自然的结构,也是整个宇宙的结构。</p><p class="ql-block">如果说黎明即起是对生命的一次开启,既昏便息就是讲如何把圆画圆。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活和起居具有超稳定性,不像草原民族随着四季在游走,这种稳定性形成了我们的生活是院落生活。中华文化有着多层次性、象征性,一个人晚上养成了“关锁门户”的习惯,那他在他每一个生命的片段当中都会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检点。</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生命有很多门户,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我们的门户,心灵的门户就是眼睛,一个人养成的最高境界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个境界就是不动心。我们要随时随地检点我们的生命是否有漏洞,生命里的能量差一份就有差一份的生命状态,上苍是按照一个人的心量配给能量的,能量的配给是通过缘分实现的。这个好缘分为啥找你没找别人呢,因为你的心量大,心量大,你的能量就多,你的缘分是满的。</p><p class="ql-block">每个人的吉祥如意、健康都是由我们的能量总库的能量来决定的,能量总库里的能量由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组成,基本工资是祖先结转的能量加前一个生命周期结转的能量的总和,包括祖国给我们的能量。我们每个人是无法掌握基本工资这一部分的能量的,解决生命的自主性就要靠岗位津贴这部分能量,这就是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用能量总库这个概念既解决了我们继承的重要性,又解决了个人奋斗的重要性,让我们摆脱宿命论。</p><p class="ql-block">格言从“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讲到“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前面讲耕耘,后面讲防漏,这是一个闭环。为什么要过大年,过年的年就是稻子成熟垂下来,过大年就是告诉我们一个季节的轮回结束了,我们要以节日的关锁门户来庆祝,腊月的腊就是合祭百神的意思,是感恩。</p><p class="ql-block">一个人有关锁门户的概念,他的反省力就强,就会珍惜当下每一个缘分,就会做到心无旁鹜,就会做到珍重每一刻,就不会轻率,就不会念头起的时候不知道,念头落下去的时候也不知道。没有养成关锁门户的习惯,则给生命的小偷以可乘之机。我们的戏剧都是大团圆,课程设计也是最后一节课一定是喜乐的,不能漏能量。</p><p class="ql-block">中华经典最关键的就是第前两句,《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后面所有的内容都是来论证这句话。《大学》也一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后面的都是论证这句话。《中庸》也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核心。《朱伯庐治家格言》也不例外,“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要亲自检点”,是核心内容。</p><p class="ql-block">“既昏便息,关锁门户,要亲自检点”告诉我们,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一定要养成检点和反省的习惯,对于家庭来说,检点和反省的目的主要是外防盗贼,内防水火之患;对于个人来说,则是内省心上有无邪念,外省言行有无过失,完善和筑牢家庭安全和个人德行上的安保防线。检点后一定要反省,检点很重要,发现问题及时修补,即便问题出了也能及时止损,但若从长远来看,反省比检点更重要,反省就是在查找并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还要找到出现问题的根源,并在思想上筑牢防线,防止问题再出。无论是家庭还是个人,每日检点就能发现隐患,每日反省更可能杜绝隐患,防患未然,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正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我们要通过检点、反省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让生命充满正能量,让人生幸福美满。也只有经常检点和反省,家庭和生命才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能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