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8.6号,怀着对未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我和枫枫来到上海,开启了我们的新生活。</p><p class="ql-block">幼儿园开学后,我就开始了我的上海慢游。</p> <p class="ql-block">上海的交通非常便利,地上地下出行便捷,坐地铁可以到达上海的任何地方。</p> <p class="ql-block">因为对历史感兴趣,所以我最开始是从徐汇区开始走近上海的。</p><p class="ql-block">徐汇区,一个有历史的区,曾经是上海法租界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之成为上海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是上海的中心城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在徐汇区的北部,它的兴起,是和一个历史人物紧密关联的。</p> <p class="ql-block">徐光启(1562-1633)上海人,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西学东传”的主要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对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徐光启在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葬其父于肇嘉浜和法华浜两水汇合处,并在墓旁结庐守制,进行农业试验。他逝世后也归葬于此,其后部分家族由南市迁来定居,最初名为“徐家厍(she)”,逐渐发展成为集镇,并因地处肇嘉浜、蒲汇塘、法华浜三水汇合处,改称为“徐家汇”。</p> <p class="ql-block">这座牌坊建于1641年。是由长10米,高8米的整块花岗岩石料打造而成的。</p><p class="ql-block">石牌坊正中题:文武元勋。两边的对联是:</p><p class="ql-block">治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p><p class="ql-block">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p> <p class="ql-block">徐光启所作的《农政全书》、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并称明代四大科学巨著,代表着当时的先进的科学水平,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这些在初中历史课本上,我们都学过。</p> <p class="ql-block">从徐光启纪念馆出来,步行到漕溪北路,就可以看到对面的一处很有特色的建筑,这就是徐家汇的大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这座大修道院,建成于1929年。是一座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它是天主教会在中国大陆创办的第一家修道院。当时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教会培养神职人员的教育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5年停办以后成为徐汇区政府的办公场所。2014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一层作为徐汇区的展示厅向公众开放,作为公共文化空间使用。二至四层是徐汇区的政协和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地。</span></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内部庄严肃穆,装饰精美。</p><p class="ql-block">这座有着百年多历史的建筑,它见证了天主教在上海的传播发展,以及,徐家汇从一个小地方成长为上海的文化和宗教中心的过程。</p><p class="ql-block">所以,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位于徐家汇浦西路158号的天主教堂,它也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堂。是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主座教堂。正式名称是:圣依纳爵主教座堂。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至今仍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的历史可追溯到1851年。随着教众人数的增多,1906年由英国设计师道达尔主持设计,历时四年,于1910.10正式落成,当时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p><p class="ql-block">教堂采用了新古典主义时期法国哥特复兴式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的设计同样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64根直柱支撑着四瓣肋拱顶,展现了纯正的法式哥特风格。</p><p class="ql-block">大堂内圣母抱小耶稣像立祭台之巅</p><p class="ql-block">,俯视全堂,为整座教堂之中心。</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19座祭台,其中主祭台是从巴黎运来的。上面端坐着圣依纳爵及八位圣人雕像,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整座教堂可容纳3000多人。</p> <p class="ql-block">教堂在1966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79年落实宗教政策得以恢复,2015年教堂进行了规模空前的修缮,2023年重新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修缮后的教堂玫瑰花窗的玻璃是由上海制造的。西侧,玫瑰花窗两翼还安装了巨型管风琴,每当响起,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p><p class="ql-block">时值9.18让我们想起在抗战期间,这座教堂,为那些无家可归和流离失所的难民提供了庇护和工作。彰显了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教堂旁边的徐家汇书院</p> <p class="ql-block">气质不凡的读书氛围。</p> <p class="ql-block">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p> <p class="ql-block">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肇嘉浜路1111号的美罗城。它建成于1997年共八层。以巨型玻璃球体为独特标志,素有徐家汇地标之美誉。</p><p class="ql-block">其建筑幕墙采取凝重的红褐色为底色,被称为美罗红。在一群白净色的广场建筑群中凸显其蓬勃昂然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我是白天去的,没有看到其夜晚的景象,但人们形容其为镶嵌在徐家汇广场上的一颗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我坐地铁十号线,在交通大学站下车,目睹了百年名校的风采。</p><p class="ql-block">憧憬着我孙子要是能考上这座大学该多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海交大徐汇校区的图书馆。以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名字而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商圈,坐落着一座开放了20多年的公园,这就是“都市绿肺”—徐家汇公园。</p> <p class="ql-block">这个烟囱建于1926年是原大中华橡胶厂的排烟设备。公园修建时,保留了它,并使陈旧的烟囱融入了这座现代化的公园,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景观。表示着对民族工业历史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公园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是政府为人民做的好事,功在千秋,真正做到了人民政府爱人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徐家汇公园出来,沿着天平路,走不远就来到了上海当今网红的打卡点—武康大楼啦。</p> <p class="ql-block">武康大楼在徐汇区,位于淮海路、武康路、兴国路、天平路、余庆路五路交汇处。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建于1924年,外形犹如一艘巨型航船,是由旅居上海的匈牙利著名建筑师乌达克设计的。共八层。当时就配有三部电梯。</p><p class="ql-block">大楼设计的是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具有法国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风格特点。是当时上海有名的现代化的高级公寓。</p> <p class="ql-block">因为当时这里是法租界,建筑地产在上海的公寓和住宅一般都以法国地名作为名称,因此大楼落成后便以法国西北部的半岛诺曼底而命名。当时居民多为外国侨民。二战爆发后,侨民撤离出境,三十年代许多著名的电影明星和文化名人居住于此。</p><p class="ql-block">赵丹黄宗英夫妇,孙道临王文娟夫妇,王仁美,郑君里,秦怡等都在此居住过,当时可谓群星璀璨。</p> <p class="ql-block">1953年大楼由政府接管,后更名为:武康大楼:</p> <p class="ql-block">由这里看去,对面就是宋庆龄故居。</p> <p class="ql-block">这座位于淮海中路的花园别墅,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是宋庆龄最喜欢,居住时间最长的寓所。</p><p class="ql-block">馆内文物万余件,见证了宋庆龄这位杰出女性,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一生,和勇敢无畏,坚贞不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p> <p class="ql-block">1981年宋庆龄去世后,埋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宋氏的家族墓地,长眠在她父母的身旁。</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上海有名的历史文化名街—武康路。这里最初是以美国传教士的名字命名的,叫福开森路。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我两次游览了武康路。</p> <p class="ql-block">透过梧桐树洒下的斑驳光影,街边的每一栋小楼和别墅都弥漫着历史的尘烟。曾经的显赫与现在的落寞,都在这绿树浓荫里轮回演绎,斯人已去,物是人非,唯有那街边的梧桐无声的注视和守候着那些渐行已远却不曾忘却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这栋花园别墅是武康路40弄1号,建于1932年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它是唐绍仪的故居。</p><p class="ql-block">唐绍仪,广东人,自幼在上海读书,1874年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曾是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民国时,出任第一届内阁总理,上海沦陷时,因盛传被日敌利用组织伪政府,蒋介石令戴笠于1938年在其寓所内用利斧诛杀,享年76岁。</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武康路390号的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汽的地址。门脸极尽低调。</p> <p class="ql-block">上汽院内的这座地中海风情的花园洋房,原来是意大利总领事馆官邸,解放后成为上汽集团所在地。这里是中国第一辆桑塔纳轿车诞生地,它是从德国大众汽车引进的技术,轿车性能良好,是中国制造工业划时代的产品,</p><p class="ql-block">这座洋房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武康路393号是辛亥革命先驱黄兴的故居。人称“黄公馆”,1916年黄兴从美国回来就居住这里直至去世。孙中山曾多次借宿于此,与黄兴商讨革命大业,最终取得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曾是上海电影厂的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黄兴故居主楼右侧现在是上海老房子艺术中心,可以进里面参观。</p> <p class="ql-block">精巧的马赛克铺地门厅,尽显奢华。</p> <p class="ql-block">硕大的玻璃天花板中庭,不规则的二楼环廊,优雅的凤凰展翅铁栏雕饰,让昔日辉煌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紧挨着黄公馆的391弄,是三十年代的著名影星周旋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她和第一任丈夫严华曾居住在这栋房子的三楼。</p> <p class="ql-block">周旋原名苏璞,被誉为民歌皇后,演唱过马路天使,四季歌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一生命运多舛,1957年因病逝世,37岁便撒手人寰,令人哀叹惋惜。</p> <p class="ql-block">上海的风情与优雅在点滴之间。</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武康路274号,是抗日名将郑洞国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郑洞国,黄埔一期,参加过东征北伐战争和台儿庄等多场抗日战争,可谓战功卓著。</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奉蒋介石命,带领十万兵力固守长春。这就是解放战争史上的著名的困长春。10月,部下相继投诚起义,郑洞国拒不投降,还给蒋介石写诀别信,准备自杀,幸被部下拦住,后在部下的挟持下,投诚起义。</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在周总理的力邀下,出来为人民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转角遇见百年公寓—密丹公寓。</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建于1931年的公寓,一层一户。</p> <p class="ql-block">旋转楼梯的设计,俯视放射状的台阶如同漩涡一样。</p> <p class="ql-block">这座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就是文学巨匠巴金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巴金,原名李尧棠,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家》、《春》、《秋》(激流三部曲)。还有《雾》、《雨》、《电》(爱情三部曲)等。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作席。文革时受到冲击,2005.10.17日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101岁。</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武康路99号,这座红白相间的英伦别墅,最初为英商正广和大班所居,后历经数位屋主更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潘汉年、魏文伯、王震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此居住。1983年至1997年间,中国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民建和工商联领导人、爱建公司创始人刘靖基也曾寓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里,仿佛能穿越时空,探寻一个人,一幢楼,一座城的过往与今昔。</p> <p class="ql-block">武康路107号,是四大家族之一,陈果夫的住宅。他和住在武康路67号的弟弟陈立夫一起掌握着国民党的党务机构即中统。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称。</p> <p class="ql-block">武康路109号豪华的英式乡村别墅,是顾祝同在上海的住宅。</p><p class="ql-block">顾祝同,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一级上将曾任江苏省政府主席、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防部长。1950年3月赴台。</p> <p class="ql-block">在湖南路与武康路的交汇处,高高的围墙和浓密的树荫,掩藏着一幢西班牙风格的假三层花园洋房。它黑色的大门紧锁,也看不到有人进出,显得十分神秘,没有人知道里面住着谁。</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周佛海的寓所,汪精卫每次来上海的首选下榻之所。</p><p class="ql-block">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曾居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1962年贺子珍搬进湖南别墅,并在此度过了她的晚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147号的柯灵故居。建筑始建于1933年,是一幢西班牙式风格的黄色公寓住宅。</p><p class="ql-block">柯灵是著名的电影评论家,剧作家。</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位于徐汇区五原路上的张乐平故居。</p><p class="ql-block">张乐平被誉为“三毛之父”,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妇孺皆知,名播海外。</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出品过《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女篮五号》,《芙蓉镇》等等数不胜数的优秀电影的上海电影制片厂。</p> <p class="ql-block">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p><p class="ql-block">其电影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门前的雕像,</p><p class="ql-block">铜质雕像的主人是著名戏剧家黄佐临。上面的题字,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写给他的临别赠言:</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有能力和勇气,</p><p class="ql-block">那么</p><p class="ql-block">使未来盛典更壮观的,将是中国戏剧。</p> <p class="ql-block">告别雅致清幽,绿树浓荫的武康路,</p><p class="ql-block">那些曾叱咤上海的达官显贵,军阀政要,洋商巨贾,名流学者,爱国志士,都如璀璨星辰,湮没在历史的星河里。也让这条街,成为上海近代百年历史上的“名人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出武康路,挥手告别,</p><p class="ql-block">写下这篇游记的初衷,源于喜欢历史。</p><p class="ql-block">走近上海,让我有幸近距离的接触到上海的今昔,了解历史,看到沧海桑田的世事变迁,个人在时代与历史变革中的沉浮。</p> <p class="ql-block">美丽上海,继续走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