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1年的夏天,老家千集村水库的配套设施开始修建。在总干渠开工的当天晚上放映了一场电影《红旗渠》。那时年幼,喜欢看战斗故事影片,对于纪实性质的《红旗渠》以及加播的《新闻简报》没有兴趣。所以当时的观影心情有些沮丧,甚至有点抱怨。尽管如此,我还是记住了《红旗渠》的两组镜头:一是吊于悬崖峭壁上的民工,手拿长杆荡秋千,借助惯性冲击悬崖上松动的石块儿。二是红旗渠通水剪彩的时刻,农民在水渠边欢呼雀跃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80年代我在一则新闻上看到这样的报道:说从卫星上看地球,最大的人工痕迹是长城,红旗渠是第二大人工痕迹,当时颇感惊讶。</p><p class="ql-block"> 最近,有关红旗渠的抖音视频常常出现在手机上。毫无疑问这种视频一定会挑动60岁以上国人的神经,我便是其中之一。9月9号我驱车前往红旗渠,因为我深知屏幕上的影像远不如身临其境来的震撼,我想借助此行来唤醒我的记忆,激发日益衰老的心脏。</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坐落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渠头在山西,渠身在河南,全长1500多公里。如果算上灌溉的毛渠支渠全长有4000多公里。红旗渠共削平了1250个山头,开凿了211个山洞,架设了151座渡槽,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的建成,结束了林县“10年9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林县人民亲切地称“红旗渠”为“生命渠”,更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入选中国小学教材,《中国历史》教科书。</p><p class="ql-block"> 游罢红旗渠,激情万丈高,退休后变得麻木迟钝的脑海里,忽然有了以下的感想:</p><p class="ql-block"> 一、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自明朝以来的500多年里,林县人民经历了10年9旱的苦难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没有一届政府组织民众兴修水利,解决人民的吃水用水问题,即便是在康乾盛世也没有。新中国刚刚建立,58年,59年毛主席两次来河南视察,60年红旗渠动工。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任红旗渠工程的总设计师、总指挥长。林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10年的努力,完成了红旗渠的壮举,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充分说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p class="ql-block"> 二、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没有之一。建国初期,新中国积贫积弱,生产力十分低下。红旗渠的建设中没有大型机械,完全依靠原始工具,土法上马。正如《红旗渠》电影里插曲中所说的“一锤一钎干革命”。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水泥自己烧。蓝天当帐篷,岩石做地铺。三十万林县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依靠自己的双手削平了1250座山头,建成了流淌在山顶上的人工天河。面对林县人民的伟大壮举,倘若愚公有知,也会为之汗颜!</p><p class="ql-block"> 三、人民公社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大地上兴修水利的高峰时期。水利工程需要投入大量民工,任何个体或小型团体是不可能独立完成一项水利工程的。而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恰好是调动大量民工从事大型水利工程的最好组织形式。时至今日,在全国各地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水利设施,都是人民公社时期修建。所以,简单地否定人民公社的言论,我个人认为是错误的。历史是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研究,任何脱离时代背景地评判都是错误的。</p><p class="ql-block"> 四、我老家的水库设施至今完好无损,它是我们家乡的“红旗渠”,它依然是家乡农业生产的命脉。那涓涓流淌的清流在灌溉农田的同时,也在向后人讲述着那战天斗地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历史记忆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202409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