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亚落日余晖(之九)

蹇守民

葡萄牙掠影 <p class="ql-block"><b>  1999年12月19日,澳门总督府楼顶的葡萄牙国旗抢在夕阳落下之前降到了地面,这是葡萄牙人统治澳门的最后一天。晚会开始,末任总督韦奇立举起酒杯,向与会佳宾频频致敬,乐队奏起了欢快的舞曲。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了4个小时的酒会和表演。没有絲毫的悲伤,反而充满了喜悦,是不是有点违反常情?葡萄牙人在澳门呆了整整442年,是最早来到中国,最后一个离开的欧洲殖民国家。</b></p> <p class="ql-block"><b>  两年前港督彭定康为自己选择的告别曲是悲壮的苏格兰风笛曲,与葡萄牙形成鲜明的对比。</b></p> <p class="ql-block"><b>  在抗击摩尔人“收复失地”运动的过程中,葡萄牙在战争中取胜,1143年获得独立,並得到了教皇的承认,这是欧洲大陆上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葡萄牙国土狭小,土地贫瘠,拥有800多公里漫长的海岸线。近海捕鱼不足以维持生计,葡萄牙人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大西洋,也正藉此才开启了大航海新时代,並凭借先机迅速崛起。15、16世纪是葡萄牙的全盛时代,在非、亚、美洲拥有大量殖民地。这期间不论在经济、政治、文化上,葡萄牙都已远远超越世界其他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强大帝国,面积达1040万平方公里。是最早拥有殖民地,寿命最长的老牌殖民帝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下图红色标注的是葡萄牙殖民地全盛时期的版图。葡萄牙是欧洲各国中殖民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从1415年攻占北非贸易中心休达,到1999年澳门主权移交,殖民活动长达近600年。版图最大的时候,曾包括世界53个国家和地区。</b></p> <p class="ql-block"><b>  在首都里斯本的两天,我们参观了附近最著名的几个景点。佩纳宫是葡萄牙七大奇迹之一,是很多人到达里斯本的必访景点之一。这座彩色的城堡,如同童话世界中的宫殿一般,座落在辛特拉山野之颠,四周簇拥着大片森林。原来是一座中世纪修道院,在1755年里斯本九级大地震中被夷为废墟。葡萄牙王国于十九世纪在此兴建了王室的夏宫,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从建筑风格来看,这座宫殿是一个大杂烩,兼具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摩尔式、曼努埃尔式。从近处观看,宫殿外观年久失修的痕迹较明显。它是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的丈夫费迪南德心血的结晶。</b></p> <p class="ql-block"><b>佩纳宫的建造者,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和丈夫费迪南德。</b></p> <p class="ql-block"><b>  宫殿内的设置主要是起居室和客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建筑和器物都很华丽、精美,维护很不错。众多厅堂、居室既保持了原有风貌,陈色亦新,看不出时光留下的任何痕迹。</b></p><p class="ql-block"><b>华厅是宫殿里最重要的房间。</b></p> <p class="ql-block"><b>各种生活设施都完好保存着</b></p> <p class="ql-block"><b>来自中国的瓷器</b></p> <p class="ql-block"><b>  L型的贝伦塔,是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意为像贝壳一样的塔。贝伦塔最初是作为守护里斯本的堡垒来建造的,装有十多门大炮。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防御功能逐渐演变成海关、电报站和灯塔,甚至还曾被改造成地牢,用作监狱。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葡萄牙的国宝。</b></p> <p class="ql-block"><b>  看见贝伦塔就使人想起葡萄牙,它是里斯本标志性的建筑,是大航海时代的象征,它见证了无数远航的船只与归帆。贝伦塔建于1514年,这一年达·伽马到达印度,这意味着遙远东方的胡椒与黄金不再是梦想。</b></p> <p class="ql-block"><b>  距贝伦塔不远的发现者纪念碑,建于1960年,是葡萄牙政府为纪念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而建立的。碑的正面写着"献给恩里克和发现海上之路的英雄"。站在船头手捧小帆船的即是恩里克,紧随其后船两侧站立的是达·伽马等葡萄牙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将军、传教士和科学家等共80个人物雕像。纪念碑是一个高52米的混凝土板层建筑物,被雕刻成一个船首的形状。纪念碑的设计富有象征意义,反映了葡萄牙航海时代的辉煌 。</b></p> <p class="ql-block"><b>  在纪念碑的北面即船尾部份,有一个由南非赠送的设计独特的广场,上面铺设了一个直径50米的航海罗盘,以及一幅标示了葡萄牙人在航海时代首次到达之地的路线及年份的世界地图。</b></p> <p class="ql-block"><b>  恩里克王子 是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第三子,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者与象征性人物。他通过建立航海学校、观象台、图书馆等设施,集中了欧洲一批优秀的海员、地图绘制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共同研究制订计划、方案,广泛收集并分析整理地理、气象、信风、海流、造船、航海等种种文献资料。並改进制作新的航海仪器,为远洋航海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同时,他还非常重视船只的改造,最终造出了适宜在大西洋上航行的卡拉维尔帆船(三桅,横帆加三角帆,此前的是二桅横帆),对日后的海上探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一生中,虽然恩里克并未亲自进行远航,但他组织并资助了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等都曾在他建立的学校学习。恩里克终生未婚,他把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了航海事业。</b></p> <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开心一刻</b></p> <p class="ql-block"><b>  罗卡角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端,站在这里向西眺望,就是一望无际的浩瀚的大西洋。葡萄牙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高大的十字架,上面刻有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的诗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如同画龙点睛,这诗句赋予了罗卡角活力与灵魂。</b></p> <p class="ql-block"><b>  历史上的罗卡角非常荒凉,惊涛拍岸,人迹罕至,只有孤零零的灯塔相伴。卡蒙斯的诗句让这里充满了诗情与画意,激情与浪漫,人的感受有了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壮美。静看潮起潮落,岁月变迁,天涯海角成了人心灵的归宿。罗卡角的怀想是对葡萄牙历史文化的一次深刻体验,是自然和人文的一次深情对话。无论你是谁,罗卡角都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你心中永远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罗卡角的灯塔建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期,当时葡萄牙航海探险队从里斯本启航后,正是绕过罗卡角,在灯塔指引下向西非海岸进发,同时又为归航北上的船舶指引方向。灯塔高20多米,由红白两色组成,不仅对航海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与十字架一起还是欧亚大陆西端的纪念碑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