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脏性猝死新技术——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完成晋北地区首台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术

徐博

<p class="ql-block">  近期,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地为一位心脏性猝死高危的患者植入晋北地区首例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此例患者的诊疗过程是我院多学科协同合作,高质量为患者完成诊疗的一个体现。</p> <p class="ql-block">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发病突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每年有多少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据统计每年我国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年,排名世界第一。</p> <p class="ql-block">  心脏性猝死目前的解决方法多是被动性的,猝死发生时在专业医护看护下,可以接受规范的心肺复苏及时的电复律/电除颤。</p> <p class="ql-block">  未接触专业医护人员,如有幸接触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以被及时识别、除颤提高生存率;猝死生还者或早期识别高危猝死人群安装ICD(埋藏式自动转复除颤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心脏性猝死(SCD)诊治的现状不容乐观。早期除颤是提高心脏骤停存活率的关键,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SCD最有效的治疗措施。</p> <p class="ql-block">  传统的经静脉ICD需要经过静脉路径将线圈电极放置在心室内,这个过程可能会产生并发症。大部分并发症与除颤电极导线相关,电极导线本身由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的路径会受到磨损,磨损以后会产生一系列误放电并发症,给患者带来风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ICD是在心源性猝死预防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新技术,适合无需起搏、无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症的猝死预防患者植入。其优势在于整个系统完全埋藏于皮下,不需要通过血管与心脏连接,从而彻底杜绝了血管系统相关的并发症,降低了潜在的系统感染风险,保留静脉通路,避免经静脉导线植入或者拔除的相关并发症,为心源性猝死的高危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p> <p class="ql-block">  本次我院接受手术的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经过临床评估后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频繁发作室性心动过速,是高危心脏性猝死患者。</p> <p class="ql-block">  患者射血分数低,全麻风险大,经过超声科讨论决定采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全凭静脉麻醉。</p> <p class="ql-block">  麻醉过程:入室后首先在超声引导下行前锯肌平面阻滞。手术开始后辅以全凭静脉麻醉,泵注右美托咪啶+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满意。</p> <p class="ql-block">   武琦主任术中准备置入ICD</p> <p class="ql-block">   术后胸片,指示电极位置良好。</p> <p class="ql-block">  术后4日随访优化,患者在不同体位下,S-ICD识别准确</p> <p class="ql-block">  “精准施治,保驾护航”。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心律失常专业团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始终坚持高水平发展,技术引领、勇当先锋,为人民健康幸福生活、做坚实的护盾,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