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名“老铁路”,因修建皖赣铁路而与绩溪结下不解之缘。那是80年代初,我在铁四局新管处铺架段工作。作为一名铁路建设者,参建了皖赣铁路绩溪县境内约43公里及绩溪县火车站的铺轨架桥建设工作。从金沙站(38号桥站)→黄土坑→际坑口(扬溪)→郎家溪→绩溪→临溪站,一路铺架过来。绩溪县火车站是皖赣铁路最大的县级车站,9股道,设一个折返段,机车司乘人员、列车乘务人员均在这里交接班。在绩溪火车站工作闲暇之余,我先后到上庄、龙川、家朋、临溪等地游览,欣赏绩溪的山水,领略厚重的徽文化。从此,我对绩溪产生了“恋情”。此后,我多次去过绩溪,那种热爱绩溪的情感一次比一次浓烈,即钟情于绩溪的,那种热爱绩溪的情感一次比一次浓烈,即钟情于绩溪的人文山水,钟情于厚重的徽文化。</p> <p class="ql-block"> 后排右起第二位(本文作者)</p> <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底,我与市作协散文委员会的文友们再次来到绩溪采风。对我而言,因对绩溪的厚爱,当踏上绩溪这片神奇的土地时,如同老友重缝,倍感亲切,深深感悟到徽文化的博大精深。绩溪就像一部经典著作,常读常新,韵味无穷……我们先后采访了传统古村落——仁里村,观赏尚村花戏台,攀登皖浙天路,游览英雄故乡——家朋乡磡头村,文友们从心灵深处发出感叹,绩溪人杰地灵,徽派文化厚重,多彩绩溪,“灰”“绿”“红”三色交融,组成独特的绩溪“徽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绩溪是“灰色”的。</b></p><p class="ql-block"> “灰色”是绩溪的主基调。皖赣铁路的主色是铁灰色;马头墙古民居是灰色的;连梅干菜扣肉中的梅干菜都是灰色的;著名的“三雕”更是灰色的。灰色是诸色中最大气,最谦和,最包容,最有君子气度的颜色,而勤劳、善良、智慧、中庸却又刚毅、无畏、不卑不亢、坚贞不屈的绩溪人正是这种灰色精神的彰显者,体现者和践行者!</p><p class="ql-block">请看:</p><p class="ql-block"> 绩溪是徽文化发源地,以“三徽”(徽菜、徽墨、徽剧)为代表。</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源于绩溪,故称绩溪是“中国徽菜之乡”,也是“中国徽厨之乡”;民间“一品锅、九碗六”,古来有声,“集三十六博士为一身”的国学大师胡适以“一品锅”宴饷美国恩师杜威,至今仍为美谈。细数数百年徽菜营商史,有名有姓,声名赫赫的徽厨大师达一百多位。绩溪徽菜享誉四海,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徽剧,原名“徽调”(徽戏)、“二黄调”。1949年后定名为徽剧。绩溪是徽调(徽戏)发祥地之一。徽剧为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剧种,不仅京剧是在它的基础上演变形成,我国南方的许多地方戏曲剧种,也都与它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其影响几乎遍及全国。2006年5月,徽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徽剧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往往有着灰色的。</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多彩绩溪,处处入画,邑小山连屋,桥平水绕楼,粉墙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炊烟落日,宛如仙境。绩溪的古祠堂、古牌坊、古桥、古庙、古民居等徽派建筑随处可见,古风悠悠。龙川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尚书府、上庄的胡适故居、湖村门楼巷、周氏宗祠、仁里村等徽派古民居精品星罗棋布,无不镶嵌着精美的“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徽州三雕”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实乃凝固的徽文化。其雕刻技术和艺术价值,充分展现了徽州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而诸多建筑群体在徽州大地上彰显的正是这种灰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绩溪也是绿色的。</b></p><p class="ql-block"> 全县林地面积133万亩,森林覆盖率78.35%,林木绿化率82.9%。成功创建5个国家森林乡村,11个省级森林城镇,39个省级森林村庄,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绩溪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如:江南第一关、清凉峰、龙须山、百丈崖(鄣山大峡谷)、大会山、饭甑山之自然风光历来为世人所瞩目、所称赞。无数游人,竞为折腰,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绩溪更是红色的。</b></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一大批革命先驱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诸如新文化出版家汪孟邹和古典小说标点创始人汪原放叔侄在芜湖、上海帮助陈独秀出版新文化杂志和著作,国学大师胡适与陈独秀齐名,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舆论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在绩溪的革命活动不断,清凉峰、龙川、龙须山、大会山等地,到处都有革命者的足迹。1934年12月初,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十九师在师长寻淮洲、政委聂洪钧的率领下,由浙入皖途经绩溪,虽时间不长,红军一路行军,一路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政策,播撒革命火种。</p><p class="ql-block"> 绩溪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之地。这里曾孕育了“皖南赤子”唐辉、“佛门壮士”张银祥、“红色乡长”姚镜清、“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许家朋等众多革命英烈,他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舍身成仁,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两院院士章基嘉、洪德元、方荣祥、鞠躬,国际水电专家程良骏,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元勋程开甲……灿若星辰的名人、功臣都是从绩溪这片土地走出去的。绩溪龙川还是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的祖籍地。</p><p class="ql-block"> 灰色、绿色、红色,组成了绩溪的独特颜色——徽色!</p><p class="ql-block"> 安徽,安徽,这个“徽”字,就是有绩溪为主要成员之一组成的徽州及其“徽色”。其“徽色”文化博大精深,熠熠生辉!灰、绿、红三色交融的徽色绩溪,美仑美奂,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来,我深深地眷恋着绩溪,向往着绩溪这方热土,而且每次去绩溪都有新感觉、新收获,那种对徽文化的认知感难以言表,笔墨抒写不尽。我与绩溪的缘分难以割舍,赓续延绵,如同一部精彩的长长的连续剧,未完待续……因为那灰、绿、红组成的徽色,从80年代初我将青春献给那铁灰色的铁路起,就印在脑海深处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编者注:</b>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违规侵权行为,请予联系即作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