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家第一陵——明孝陵

沙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清皇家第一陵——明孝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沙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寝,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该陵寝不仅是中国明清皇陵之首,还对后世明清两代的皇家陵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明清皇家第一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孝陵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纵深2.62千米,原四周建有周长22.5千米的红墙,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因屡遭战火,仅存石刻和建筑基础,后部分复建,大致分为三部分,包含神道、陵寝和明功臣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神功圣德碑楼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筑平面作正方形,楼顶已毁,俗称四方城。内置朱元璋第四子、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由朱棣撰写,记述朱元璋一生事迹,共2746个字,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神道是明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石象路”与“翁仲路”,全长约600米。神道的设计蜿蜒曲折,环绕梅花山形成,展现出与前朝帝王陵墓神道明显的不同。神道两旁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石兽,每种两对,共24件,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石象路是孝陵神道的第一段,长615米,沿途依次排列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六种石兽。这些石兽用整块巨石采用圆雕技法刻成,线条流畅圆润,气魄宏大,风格粗犷,既标识着帝陵的崇高、圣洁、华美,也起着保卫、辟邪、礼仪的象征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翁仲路是孝陵神道的第二段,长250米,依次排列一对望柱、两对武将和两对文臣。望柱顶置圆柱形冠,柱身满雕云龙纹,改变了唐宋以来神道望柱顶部作莲花式的风格,具有艺术上的创新意义。文臣、武将威严端庄,是陵墓的仪卫者和忠实守护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内红门原为三洞对开的双扉红门,门顶覆黄色琉璃瓦。入此门,寓意是由阳间走进阴间,因此,内红门又称阴阳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碑殿建于清康熙年间,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谒陵,见墙垣多倾圮,下旨“交与江苏巡抚宋荤、织造郎中曹寅会同修理”,并御书“治隆唐宋”四字,交与曹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勒石制碑,以垂永久。碑两侧是乾隆皇帝题书的御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孝陵‌享殿原名孝陵殿,建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后在太平天国时期被毁。现存享殿为清代同治十二年重修,采用江南地区传统单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形制,屋面敷黑色小青瓦。‌‌是供奉灵位、祭祀亡灵的祭享殿堂,主要用于供奉‌朱元璋及其皇后嫔妃的牌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楼为明孝陵首创的建筑形制,建造在方城顶部,是明孝陵建筑的最高点。楼顶重檐九脊,覆黄色琉璃瓦,南面开三孔拱门,东、西、北三面各开一孔拱门,方砖慢地。清咸丰年间,楼顶毁于兵火,现仅剩砖墙四壁。方城正中为圆拱形隧道,拾级而上出隧道后迎面是宝顶南墙,继续往上是明楼,明楼上可以纵览整个明孝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宝顶是地宫所在,埋藏着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遗体。宝顶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四周有石壁围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功臣墓呈拱卫明孝陵状,分散在明孝陵四周,包括吴良墓、徐达墓、李杰墓、邓愈墓、常遇春墓、李文忠墓、仇成墓、吴祯墓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孝陵是明朝时期兴建的第一座帝王陵寝,与唐宋时期的帝陵不同,明孝陵开创的“前方后圆”的格局,被后来明清历代帝陵所继承,开创了明清帝陵的格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1年3月4日,明孝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3日,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6年5月25日,明功臣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孝陵</span></p>